銅錢癬

銅錢癬

銅錢癬也稱錢幣狀皮炎,又稱“金錢癬”、“銅錢癬”“環癬”、“筆管癬”、“荷葉癬”等。一種圓幣形,有水泡,結痂鱗屑和通常伴有皮膚瘙癢等特徵的慢性皮炎。銅錢癬常常由自身接種感染而引起,也就是說先發生手癬、腳癬、股癬、甲癬或頭癬,然後由這些癬病再感染到其它部位的皮膚上來,單獨的體癬比較少見。當然,如果與癬病患者密切接觸或共用毛巾、衣襪等也可能被傳染。另外,癬病的發生與機體抵抗力強弱有關。如患者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長期大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這時即使真菌數量很少也可能引起體癬。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銅錢癬
  • 其他名稱:金錢癬”、“銅錢癬”“環癬”、“筆管癬”、“荷葉癬”
  • 發病部位:多見於四肢伸側,臀部,也可見於軀幹部
  • 主要症狀:瘙癢性斑塊
  • 主要病因:紅色毛癬菌
  • 多發群體:治療方法: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傳播途徑:接觸傳染
  • 是否進入醫保:是
簡介,病因,臨床診斷,臨床表現,臨床特點,診斷依據,臨床鑑別,臨床治療,外用藥治療,治療原則,藥浴治療,治療注意事項,傳染性,中藥治療編輯,專家提示,

簡介

盤狀損害開始表現為瘙癢性斑塊,有融合的水泡和丘疹,以後有血清滲出形成結痂。損害泛發,多見於四肢伸側,臀部,也可見於軀幹部。病情可自行加劇或緩解,如果病情反覆,病損往往傾向於在先前癒合的皮損處再現。
除掌跖、腹股溝外陰及肛周外,人體其他部位的光滑皮膚的皮膚癬菌感染稱體癬。銅錢癬在全世界廣泛分布,尤其在溫暖和炎熱潮濕的地區發病率比較高。我國體癬廣泛分布,特別是在南方和東南沿海地區。銅錢癬常在夏秋季發作,冬季靜止或消退。除了適宜的溫度和潮濕的環境外,感染還與機體免疫力和其他一些因素有關,如肥胖多汗、患糖尿病和其他消耗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皮質激素等都可促使體癬的發生,體癬感染途徑為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自身接種也是一重要途徑。接觸患癬病的動物也常引起明顯的炎症損害。
銅錢癬是發生於面、頸、軀幹和四肢等部位的癬。古醫籍稱之為圓癬、錢癬。本病西醫也稱為體癬。初發時為小的丘疹,逐漸向外擴大,中心有自行癒合的傾向,呈圓形或多環形,在四周有丘疹,水皰,結痂或鱗屑組成的高出於皮面的環狀邊緣,境界清楚,多發生於面、頸、軀幹和四肢等處,自覺搔癢。
另外,有一種好發於股部的癬稱為股癬,亦見於會陰、肛門周圍和臀部等處。其臨床表現基本上與體癬相同,處理也相同。

病因

銅錢癬的病源菌主要是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其中紅色毛癬菌約5-80%。其它有石膏樣小孢子菌,羊毛狀小孢子菌,疣狀毛癬菌、紫色毛癬菌、斷髮毛癬菌、黃癬菌、鐵鏽色小孢子菌等。

臨床診斷

臨床表現

病變皮輕度炎症,發生單個或多個紅色針頭大小的丘疹或水皰,而後融合,呈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細薄鱗屑,皮疹逐漸向外擴展,中央退形,邊緣有多數丘疹或水皰排列成一狹窄圈。有時因中央再感染而呈現同心圓形狀損害。皮損大小不定,一般直徑0.5-5cm之間。可單發,也可數片,並互相融合。損害多發生於潮濕多汗、易受摩擦的部位,如腰圍、腋窩等處,亦可發生於軀幹和四肢,發生於面部者較少,且表現常不一樣。日久皮損可變暗紅,其上有細薄鱗屑,局部可有色素沉著。患者常伴有瘙癢,由於搔抓,局部皮膚呈苔蘚樣變化。由於病原菌的不同,其臨床表現有所差異,紅色毛癬菌引起者,病程較慢,皮損多見於面部軀幹和四肢,皮損廣,類似播散性神經皮炎表現。石膏樣毛癬菌常在股部、腋窩及乳房下等潮濕部位,愈後留有色素沉著。羊毛樣小孢子菌引起者損害廣泛,數目多,炎症明顯,周邊有水皰、膿胞、鱗屑及結痂。

臨床特點

銅錢癬是由真菌引起的,凡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的光滑皮膚上所引起的淺表損害統稱為體癬。癬病的發生和皮損表現具備以下幾方面共同點:
(1) 發病特點
銅錢癬常常由自身接種感染而引起,也就是說先發生手癬、腳癬、股癬、甲癬或頭癬,然後由這些癬病再傳染到皮膚上來,單獨的體癬較少見。當然,如果與癬病患者密切接觸或共用毛巾、衣褲等也可以被感染。另外,癬病的發生與機體抵抗力強弱有關。當患者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以及長期大量套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這時即使真菌數量很少也能引起體癬
(2) 皮損特點
銅錢癬初起表現為局部皮膚發生紅斑、丘疹或水皰等損害。水皰乾涸後出現脫屑,並逐漸向四周擴大,同時皮損中央部分有自愈傾向而使皮損呈環狀或多環狀,邊緣隆起,界線清楚,形如銅錢,故俗稱錢癬或圓癬。日久皮膚上有脫屑和色素沉著,皮損周邊部位炎症明顯,常有活動性紅斑、丘疹及水皰。
(3) 季節特點
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利於真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體癬在夏季會明顯加重,皮損邊緣活躍,起丘疹、水皰及脫屑,並伴有明顯的瘙癢,到了冬天,皮損自然減輕甚至消失,如果不治及時療,到天氣轉熱時又會發作。

診斷依據

1、好發於青壯年、夏季;
2、好發於潮濕部位;
3、典型皮損表現;
4、鱗屑直接鏡檢可見菌絲,真菌培養陽性。

臨床鑑別

銅錢癬在臨床上呈圓形或多環形斑疹,伴有癢感,典型的體癬診斷並不困難。但是還有許多皮膚病也可出現類似表現,特別是在自身特點不突出時易誤診為體癬,故應注意區別。
(1)濕疹可發生於體表任何部位,急性期可見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瘙癢明顯。慢性期局部皮膚肥厚、苔癬化,亦可見到色素沉著及脫屑,外圍也可有新生丘疹及水皰。但濕疹常對稱分布,皮疹以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結痂多形態並存為特點,且急性期病變以中心為重,境界不清。局部真菌檢查為陰性。
(2) 神經性皮炎常為一片損害,也可累及多個部位,邊界清楚,瘙癢明顯。但神經性皮炎的皮損以扁平丘疹為主,多形成苔癬化。神經性皮炎好發於頸後、肘、膝等摩擦部位,與季節變化無明顯關係。真菌檢查陰性。
(3) 銀屑病部分皮損也可呈環狀或多環狀,尤其是中央好轉時與體癬形態很象。但銀屑病一般皮損數目較多,以頭皮及四肢伸側為主,多為夏季減輕或消失,冬季復發或加重,這與體癬正相反。而且,銀屑病皮損表面有多層銀白色鱗屑,颳去鱗屑可見一半透明薄膜,並可見點狀滲血,這是銀屑病的特徵性改變,體癬是不會出現的。銀屑病的鱗屑當然也查不到真菌。
總之,根據病史和各種皮膚病的特徵性皮損表現,不難與體癬鑑別。若實在難以區分,還有真菌實驗室檢查作為最後的評判標準。

臨床治療

外用藥治療

1、複方水楊酸酊(水楊酸3-6g、苯甲酸6-12g,乙醇加至100ml),局部外用。
2、複方土槿皮酊(10%土槿皮酊40ml、水楊酸6g、苯甲醇12g、乙醇加至100ml),局部塗擦。
3、20%羊蹄根醋浸液,局部外用。
4、複方雷鎖辛搽劑(飽和鹼性復紅酒精液10ml、15%碳酸水溶液100ml、硼酸1g,丙酮5ml、雷鎖辛10g),局部外用,常用於皮膚柔嫩部位。
5、1%益康唑霜,見效快,治癒率高,價格適中,系較理想抗真菌外用藥物之一。
6、1%吡硫霉淨酊或霜局部外用,治癒率達87.4%-97.7%。
7、1%比佛拉唑(Bifonazole)霜局部塗擦,有人報導治療32例體、股癬,連續治療2周,真菌直接鏡檢全部陰性。

治療原則

1、注意清潔衛生;
2、外用抗真菌製劑為主如雲草皮抑膏;
3、必要時內服系統抗真菌藥物。

藥浴治療

藥浴是中醫內病外治方法之一,藥浴療法能將藥物直接作用於皮膚、孔竅、俞穴等,能迅速直達病所,取得良好療效,同時由於藥浴療法,可以避免藥物直接進入人體大循環,從而可以減少對肝臟、腎臟等器官的毒副作用。

治療注意事項

(1) 消滅傳染因素:因體癬大都由自身其他癬病而引起,故治療體癬的同時要治療其他部位的癬病,如頭癬、手癬、足癬等。還應避免與其他患有癬病的人或動物接觸,否則即使治療好了體癬也會因再次感染真菌而復發。
(2) 堅持正確用藥:許多藥物都可以治療體癬,但有些患者換遍了各種藥物還是治不好,這主要是由於方法不當。外用藥治癬病簡單易行,但必須堅持每日塗藥2~3次,塗藥範圍要稍大於皮損面積,而且即使皮疹消退、瘙癢不明顯了還要堅持一段時間。千萬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好像斬草沒有除根一樣,病情雖可暫時緩解,但遇到適宜的條件就會春風吹又生了。
(3) 忌用皮質類固醇軟膏:也就是說不能外塗激素類藥物。皮質類固醇軟膏如凝霜膚輕鬆軟膏、地塞米鬆軟膏、倍他米鬆軟膏以及一些含有激素的中藥軟膏可用於許多過敏性皮膚病,如:濕疹、接觸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效果都很好。但體癬是真菌引起的,激素不能殺滅真菌,相反能促進其生長和繁殖,使癬病發展得更快、更嚴重,所以外用藥也不能隨意濫用。
(4) 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如果體癬是由於某種全身性疾病引起機體抵抗力低下而發生的,則應該積極治療,增強抵抗力。如果是由於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而致體癬,則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少用或不用這些藥物。

傳染性

銅錢癬是會傳染的,體癬如果不及時治療,一般會在病損部位擴大。如果日常生活中不小心,比如用手搔抓病損部位後又搔抓其他部位,而其他部位有皮膚黏膜破損的話就很容易被感染。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傳染給其他人。

中藥治療編輯

一清:清內毒。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它通過出汗等方式能排出其它器官無法清除的毒素,外界刺激、季節變化、生活不規律、精神緊張及內分泌障礙等,會使皮膚的排毒功能減弱,毒素瘀積其內,從而引發各種皮膚病,秋冬皮癬高發也正是這個原因。瘙癢、紅疹、潰瘍、脫屑等,其實就是體內瘀毒的外在表現。
二調:調五臟。皮膚病看似病在表皮,其實根在五臟。心火、肝鬱、脾濕、肺熱、腎虛,都是皮膚病的潛在病根,烏根清可以斷除。很多皮膚病患者經常出現精神萎靡不振、食慾不佳、心煩氣躁、大便不暢、小便增多、水腫等情況,就是這個原因。《黃帝內經》上說:“百病生,皆生於五臟”,所以想治癒皮膚病,必須清心火、解肝鬱、除脾濕、清肺熱、補腎虛,調和五臟,平衡陰陽。
三補:補元氣。以補藥居多,不但病好得快,而且整個身體狀態也會大為改觀。元氣是任何疾病得以痊癒的根本,正氣存內,邪不可乾。清代名醫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中也說“診病決生死者,不視病之輕重,而視元氣之存亡”。

專家提示

注意個人衛生,夏季常保持皮膚乾燥,嚴格遵守集體衛生制度,不與患者密切接觸,不與患者共用毛巾、浴盆等。對皮膚嬌嫩處,選擇較溫和製劑,以免引起接觸性皮炎。儘量避免濫用一些影響機體免疫力的藥物如皮質激素等,以免誘發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