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製燭台

銅製燭台

銅製燭台即用銅所鑄造的燭台,用銅做燭台可以追溯到戰國的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製燭台
  • 解釋:用銅所鑄造的燭台
  • 時代:戰國時代
  • 材料:銅
簡介,發展歷史,使用方法,

簡介

銅製品是中國青銅文化的一種延續和發展,在夏商周三代的銅器,是用銅錫合金製成的,在宋朝以後,更多以黃銅、青銅、紫銅來做器物。儘管戰國時代銅的冶煉技術不是很高,但是從戰國到漢代的銅製燭台的造型卻十分多樣,而且非常精緻,在唐代以後,器型的變化就不是很多了。到了明清代,主要用玻璃來做宮燈,但也有一些銅製的燭台。清代的銅製燭台變化較少,不如早期多,這個時期的燭台根據不同的使用用途而有不同的造型,但大都有吉祥如意,招財進寶的寓意,比如,在佛堂前用的燭台的造型就有與佛相關的一些內容;給老人用的燭台會有與福壽相關的內容,而結婚用的燭台則會做個雙喜字。

發展歷史

公元前139年,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帶領副手從長安出使西域,到達樓蘭、龜茲、于闐,其副手甚至到達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國,開闢了聞名古今中外的“絲綢之路”。隨後,公元73年班固又與其三十六名隨從再次出使各國,恢復並擴展了因戰爭所阻的貿易往來。在各國使臣不斷回訪、商人貿易下,“絲綢之路”形成“沙漠”、“草原”、“海上”三條主要貿易路線。其中,與波斯等伊斯蘭國家交流主要依靠最南端的“海上絲綢之路”,這條航線把伊斯蘭與中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逐漸,“絲綢之路”的概念也擴大為整個古代中外經濟及文化交流。 一.伊斯蘭繪畫中的瓷器 十三世紀,蒙古遊牧部落從草原上迅速崛起,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如同狂風掃落葉般席捲歐亞大陸,將中原、中亞、波斯等國納入版圖,建立起一個史無前例的強大王朝。在這段“蒙元時期”,不少地區被蒙古人控制長達百年之久,無意間形成一個更加自由、廣闊的貿易圈。明初,政府對海外各國交流也相當重視,特別是永宣朝三寶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使相互貿易、文化交流愈加密切。 在這種大環境影響下,帶有濃郁中原風格的青花瓷在伊斯蘭地區開始流行,並從遺留至今的各地館藏繪畫中得到展現。繪畫中可以觀察到瓷器除了主要用於日常飲食器外,還被用來插花裝飾,令人耳目一新。

使用方法

1、化合物中以一價和二價形式存在為主的金屬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熱和電最佳導體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產出的金屬,也存在於各種礦石(例如黃銅礦、輝銅礦、斑銅礦、赤銅礦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屬狀態及黃銅、青銅和其他合金的形態用於工業、工程技術和工藝上。如:銅山(出產銅礦的山);銅花(銅屑);銅金(赤銅);銅粉(銅屑。銅和其他金屬熔融在一起所做出來的黃金色粉狀合金,可當作顏料);銅陵(產銅的山);銅落(銅屑,可入藥);銅腥(銅的腥臭味)。
2.銅製的[器物]。如:銅鼎:銅鼎是用來烹煮食物,後主要用於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禮器之一。上,下有銅丸(銅鑄的小球);銅牙(弩上鉤弦的鉤叫牙,以銅製者稱銅牙);銅瓦(銅製的瓦);銅史(漏刻銅壺上的銅人像);銅印(銅鑄的印章。也稱“銅章”);銅兵(銅製的兵器);銅狄(銅鑄的人。即“銅人”。或稱“金人”);銅洗(銅製的盥洗用具);銅柱(銅製的柱子);銅荷(銅製的燭台。形似荷葉);銅猊(銅製的獅形香爐);銅渾(銅製的渾天儀。又叫“銅儀”);銅鼻(古代官印上銅製的鼻狀紐孔)。 3.銅鑄的貨幣。也用以泛指金錢。
4.喻堅固的。如:銅郭(形容城郭的堅固,如同銅鑄一般);銅堞(像銅鐵般堅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牆);銅樓(華美堅固的樓房);銅山鐵壁(比喻風節的堅毅剛正);銅頭鐵額(比喻人非常勇猛強悍)。
5.喻堅強,強大有力的。如:銅豌豆(喻有經驗的老狎妓者)(元朝關漢卿曾說:“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