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掐絲琺瑯番蓮花大碗

銅掐絲琺瑯器,以藍色釉料為特點,因為在明代景泰年間大量製造,因此又被稱為“景泰藍”。現有的器物中未發現早於明代宣德年的。琺瑯是外文的讀音對譯。這項技術最早可能是在元代波斯(現在阿富汗伊朗等地區)傳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掐絲琺瑯番蓮花大碗
  • 口徑:26.6厘米
  • :13.7厘米
  • 足徑:13厘米
  • 時代:明 宣德(1427~1434年)
  • 類別:銅掐絲琺瑯器
銅掐絲琺瑯番蓮花大碗
精緻的大碗《銅掐絲琺瑯番蓮花大碗
宣德(1427~1434年)
口徑26.6厘米
高13.7厘米
足徑13厘米
器物的製作
“景泰藍”的製作需要經過制銅胎,打磨,用銅絲作出紋飾的外輪廓——掐絲、鋪釉色、拋光,最後鍍金完成。觀察這件器物,無疑我們可以看到諸道工序留下的痕跡。碗底“正德年制”的四字題款,道出此器的珍貴之處,它是目前見到最早的景泰藍製品。固定的程式,固定的幾乎不變的色調搭配,甚至花紋圖形,皆表明了沒有個性批量生產的特性,這是與明代中期以後商品化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分不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