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寺

銅山寺

蕪湖市三山區有兩座銅山,一在三山長壩村,一在峨橋石谷村。石谷村西三四里處的銅山巍峨秀麗,因其礦藏多含金屬銅而得名。長壩小銅山亦有戰國時期采、冶銅礦遺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山寺
  • 一在:三山長壩村
  • 一在:峨橋石谷村
  • 含有:兩座銅山
景點介紹,歷史起源,

景點介紹

石谷銅山背倚獅子山,足抵東山河,左藏龍(財龍山自左翼蜿蜒而出,越過東山河,一直飛騰到石谷村,欲獲周頁湖中寶珠),右臥虎(山南麓有老虎宕),有五峰八澇之雄姿,三盪一湖之麗容,山勢迂迴,山巒起伏,如丹鳳朝陽,翩翩起舞,靜中見動,平中見奇,異彩紛呈,各臻其妙。身臨其境,耳目清新,樹密林深,綠靄籠翠,黃岩流金,時聞松濤澎湃,泉水叮咚。花香陣陣,鳥語聲聲,風光秀麗,景物宜人。
漳河、峨溪兩水系相連繞於東北,溪流直達魯明江。沿江高速橫跨飛越山巒之上,宛如一條玉帶飄然而至。浮邱、城山諸峰羅列於西南,山脈逶迤,水光山色,相映生輝,朝暉夕陽,氣象萬千,則又如一幅壯觀的立體畫卷,展開在山重水複之間,供人們欣賞遊覽,陶冶情操。對此前人曾有“浮邱西列,錦帷翠帳重重;銅闕東開,勝景迭迭”的評價。這裡山、水、林、泉、闕皆為景勝,是難得一見的仙境小奇葩。
山坳有銅山寺,原是石谷山村張氏之家廟,建於唐朝初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為當地有名的古剎之一。迭經歷代修復,古蹟依稀可考,至清代道光十年(1830年)冬,寺僧普惠募化重修,並刻石立碑,以記其事,至今石碑尚存,可資考閱。
這座古寺三面環山,在四周竹樹掩映之中,風景清幽,雲霞明妙,禪房花木,古色古香。遊人到此,時而曲徑通幽、暗香浮動;時而豁達開朗、別有洞天,頗有“山重人而起,人在畫中行”之趣。太平府推官胡永順稱此間為福地也。

歷史起源

南北朝時,高僧杯渡和尚(按傳燈錄云:“杯渡禪師,不知其姓名,嘗乘木杯渡河,故此為名”,飛舄銅山寺,曾在寺前手植雙松,後人稱其為“杯渡松”)。
清末民初,三山名士姚覺廬先生游銅山寺,留句云:“偶來古寺淨無塵,杯渡禪師幾渡人!多年不見頻伽鳥,百歲長留丹桂根。”(有關典籍載“懷渡松”在五華山
這些名人佳話,無不與銅山寺勝景相得益彰。
銅山寺廟宇歷經滄桑,如鹹豐之亂、十年浩劫,寺中所有古文物幾經毀壞,村中父老目堵心揪。
改革開放以來,古剎重新得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1993年,經繁昌縣佛教協會批准,在本村姑娘張筱華(住寺為尼)的主持下,將廟宇重新修建起來,村民們出資出力,加上遠近信士們的捐資捐物,不到一年功夫,就將這座古剎復建完工,以嶄新的姿態重現在廣大信士和遊客面前。
寺外有涌珠泉、古銀杏、五連洞等景點,人們稱之為“銅山三奇”。銅山“三奇”引人入勝,慕名來游者必欲一睹為快。六十年代初,這裡成立了石谷林場。石谷山人以勤勞智慧的雙手墾荒造林、栽茶種竹、描翠添彩、蓄珍儲寶、美化環境、造福子孫,將銅山建設得花團錦簇,實現了全面綠化,真可謂:
故園佳境數銅山,謫仙題句未擬還。
杯度種松傳奇蹟,銀杏綻開道長香。
珠泉湧出胡公字,乾隆御筆千古傳。
伯樂何期來開發?無限風光此處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