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壁關鄉

銅壁關鄉

銅壁關鄉位於盈江縣西南部,距縣城43公里,北與昔馬鎮、那邦鎮為鄰,南與太平鎮接壤,東與太平鎮相連,西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25.2公里,是通往緬甸密支那的重要通道,銅壁關自古是邊塞要地,明代末年為抵禦外敵入侵和威定邊疆,修築邊關重卡——“天朝銅壁關”。境內設有雲南省銅壁關天然林自然保護區,生長有堪稱“獨樹成林”的榕樹王和環境優美的“凱邦亞湖”,是旅遊觀光的理想境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銅壁關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
  • 下轄地區:四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嘎獨
  • 電話區號:0692
  • 郵政區碼:679313
  • 地理位置:盈江縣西南部
  • 面積:300.91平方公里
  • 人口:6357人
  • 方言:西南官話,景頗語
  • 氣候條件:寒、溫、熱氣候並存的立體氣候
  • 著名景點:凱邦亞湖
  • 機場:德宏芒市機場
  • 車牌代碼:雲N
  • 耕地面積:14283畝
概況,沿革,人口民族,地理環境,經濟概況,人文地理,社會事業,

概況

銅壁關鄉位於盈江縣西南部,距縣城46千米,北與昔馬鎮、那邦鎮為鄰,南與芒允鄉接壤,東與太平鄉相連,西與緬甸山水相連。面積330.91平方千米,人口0.60萬人(2006年)。轄三合、和平、建邊、南嶺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嘎獨。
境內除鄉政府所在地戛獨為山區盤地外,其他均為山地,最高海拔2877米,最低海拔240米。公路東達縣城,北通那幫口岸,是德宏州通往緬北重鎮密支那最便捷的通道。國境線長25.2千米。是我國目前保存較完整的亞熱帶雨林生長分布區,建有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生長有堪稱“獨樹成林”的榕樹王和環境優美的“凱邦亞湖”,其中以阿薩姆娑羅雙為主形成的龍腦香科植物群落,是我國亞熱帶西部地區特有的景觀。明代末年為抵禦外敵入侵和威定邊疆,修築邊關重卡“天朝銅壁關”,為明代中國西南八大古關之一。

沿革

1956年建戛獨區,1959年改建為銅壁關鄉,後稱公社,1988年改為銅壁關鄉。1997年,面積330.9平方千米,人口0.6萬,其中景頗族占64.32%,轄南嶺、三合、建邊、和平4個行政村。2004年,面積300.91平方公里,轄4個村委會,2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676人,其中:景頗族820戶,3744人,占總人口數的66%;漢族411戶,1872人,占33%;其他少數民族10戶,60人,占1%。現全鄉轄4個村委會,3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357人,其中:景頗族占總人口數的64.7%;漢族占34%;其他少數民族占1.3%。

人口民族

全鄉轄四個村委會,31個自然村,2007年全鄉農業戶數1337戶,5882人,其中:景頗族864戶,3839人,占總人口數的65%;漢族464戶,1992人,占34%;其它少數民族11戶,60人,占1%。

地理環境

國土面積300.9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77米,最低海拔24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800毫米,形成寒、溫、熱並存的立體氣候。有耕地面積11384畝,人均耕地2畝,其中水田6439畝,旱地4945畝。適宜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油菜等農作物,正在發展草果、胡椒、核桃、板栗、茶葉等經濟林果,可發展澳洲堅果、咖啡、甘蔗等作物及杉木、西楠樺等經濟林木。

經濟概況

2009年末全鄉經濟總收入768.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6元。糧食總產197.3萬公斤,人均340公斤。
農業是該鄉的主導產業,銅壁關鄉是以大小春兩季農作物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草果、茶葉、核桃、甘蔗、胡椒、咖啡、堅果、西楠樺及杉木等經濟林木為主;養殖主要以水牛、黃牛、豬、雞為主。
茶葉茶葉
2009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為768.37萬元,比2005年增長4.3%;農民純收入為986元,比2005年增長16元。糧食總產量為197.3萬公斤,比上年增長16%;人均糧食340公斤,比上年增16公斤;大牲畜出欄數為763頭,比2005年增長538頭。黃牛出欄數為387頭,比2005年增長237頭。豬出欄數為1636頭,比2005年增長291頭。

人文地理

銅壁關遺址銅壁關遺址
銅壁關自古是邊塞要地,明代末年為抵禦外敵入侵和威定邊疆,修築邊關重卡——“天朝銅壁關”。境內設有雲南省銅壁關天然林自然保護區,生長有堪稱“獨樹成林”的榕樹王和環境優美的“凱邦亞湖”。這裡居住著以景頗族為主,漢族和僳僳族混居,形成獨特的民族大團結。

社會事業

該鄉現有農戶1281戶,鄉村人口5795人,其中男性2755人,女性2660人,勞動力3459人,主要居住著景頗族、僳僳族、漢族。其中景頗族占總人口的66%,僳僳族占總人口的1%,漢族占總人口的33%。全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5795人,參合率為100%,享受低保2人,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6人,有村級衛生室4所,鄉村醫生4人,有公廁6個,垃圾處理場1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