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狀指環蟲

鉤狀指環蟲

指環蟲通常以其後吸器(後固著器)上的鉤插入寄生部位,造成寄生部位的病變,少量寄生指環蟲易導致魚類攝食不良,離群獨游;大量寄生導致魚類絕食、魚類生長緩慢或導致魚類的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鉤狀指環蟲
  • 外文名:Dactylogyrus ancistroides (Tchang) Zhang et Ji
  • 寄生宿主:細鱗斜頜鯝、蛇、光唇蛇
  • 寄生部位:鰓
基本信息,危害,病理損害,防治,

基本信息

科名: 指環蟲科(Dactylogyridae)
鉤狀指環蟲
分布描述: 長江中(湖北嘉魚)

危害

鰓絲布滿白色群體,嚴重感染時鰓絲失去鮮紅呈暗灰色且粘液增多,鰓蓋張開,呼吸困難,破壞器官的完整性,在寄生宿主、從宿主脫落和攝食過程中,形成表皮破損,易引起病原生物(如細菌、病毒)的入侵,造成炎症,產生繼發病症;指環蟲吮吸魚血、粘液,刺激宿主產生大量分泌物,破壞正常的生理活動,引起宿主體液電解質失調、酸鹼度失衡,引起多種併發症;寄生可造成宿主全身性缺氧,加劇各器官出現廣泛、漸進性病變,直至使各系統代謝紊亂,引起魚類多器官衰竭。
流行於春末夏初或春秋兩季,指環蟲病為常見多發病,主要靠蟲卵及幼蟲傳播,多流行於春末夏初,適宜溫度為20—25℃。指環蟲廣泛寄生於魚類的鰓,感染率高,大量寄生可引起苗種的大批死亡,另有報導小鞘指環蟲能感染大批的鰱魚商品魚(0.5—2.5公斤)引起死亡。指環蟲病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危害各種淡水魚。
指環蟲少量寄生時沒有明顯症狀,大量寄生時,可引起鰓絲腫脹、貧血,呈花鰓狀,鰓上有大量粘液,病魚呼吸困難,遊動緩慢而死。指環蟲在鰓絲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寄生,並可在鰓上爬動,引起鰓組織損傷,嚴重時鰓小片壞死、解體一大片,附近的軟骨組織也發生變性、淡染。
用顯微鏡檢查鰓的臨時壓片,當發現有大量指環蟲寄生時,即可確定為指環蟲病。

病理損害

輕度感染:輕度感染的病魚豐要是鰓絲組織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引起鰓絲局部的機械性損傷,引起鰓瓣缺損、出血、壞死和組織增生。中度感染:蟲體寄生的鰓絲顏色蒼白,寄生處局部發生貧血。大鉤刺入處,大量白細胞浸潤,部分腮絲血管充血,出現輕微腫脹,相鄰兩條或更多條次級鰓絲的呼吸上皮發生細胞浸潤,上皮細胞輕微增生,並相互貼近,直至細胞融合成為緊密結構,然後由裂隙處逐漸向上隆起,後形成一塊由數層呼吸上皮組成的細胞板,嚴重影響鰓絲的呼吸功能,造成窒息死亡。
重度感染:重度感染時,對鰓絲的損害時兼有輕度感染和中度感染的症狀,但其損害範圍遠遠擴大,即全鰓性的。肉眼觀察,病魚鰓絲粘液顯著增多,全部呈蒼白色。鰓部明顯浮腫,鰓瓣表面分布著許多由大量蟲體密集而成的白色斑點。上皮細胞融合範圍較中度感染時擴大,蟲體寄生處發生大量細胞浸潤,同時鰓絲上皮細胞大面積嚴重增生、肥大,呼吸上皮與毛細血管發生嚴重脫離,出現諸如鰓絲腫脹、融合等炎症反應或壞死、解體等嚴重的病理變化,造成魚類死亡。魚類宿主組織病變類型或程度的變化一方血與寄生蟲蟲體數量有密切關係,蟲體在鰓絲組織的寄生時間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指環蟲在少量感染、病變區域不大時,蟲體常自行脫落,病魚症狀可白愈,魚類對指環蟲形成有效免疫力,一段時間內蟲體難以感染。

防治

(有關藥物使用注意事項詳情請見產品說明)
1、指環蟲煞星:
用水稀釋1000-3000倍後全池均勻潑灑,嚴禁局部藥物濃度過高。
1)日本鰻、桂花魚:用量為125-150g/畝·米。
2)歐洲鰻、美洲鰻及其它各類養殖魚類:用量為150-200g/畝·米。
3)河魨:用量為150-200g/畝·米。
2、殺蟲先鋒:
100ml按6—8畝(平均水深1米)計算藥品用量,若蟲情較重,隔日按以上劑量再使用一次。春秋季水溫低,水質清瘦時,宜採用低劑量;夏季高溫季節,水質肥沃,宜採用高劑量,並視病情、體質情況酌情增減用量。使用時,先將藥品溶於少量水,稀釋5000—10000倍後,全池均勻潑灑,嚴禁局部藥物濃度過高。
3、強效敵百蟲:
使用時,將本品用少量水徹底溶解,再稀釋5000~6000倍,全池均勻潑灑,嚴禁局部藥物濃度過高。
1)預防:每月一次,80克/ 畝·米。
2)用量為150~200克/ 畝·米。春秋季發生寄生蟲時,如水溫低於20℃,水清瘦時,用量為80克/ 畝·米。
4、B型滅蟲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