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介幼蟲

蚌類的幼蟲受精的卵由於母體鰓瓣分泌的粘液粘著,不會隨著水流排到體外去。受精卵逐漸發育而成小幼蟲,達些幼蟲都有兩個小殼,而且在殼的側緣都長著鉤,身體的中央還長著一條很長的鞭毛絛。因為它的貝殼上長著鉤,所以叫鉤介幼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鉤介幼蟲
  • 拉丁學名:Glochidium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
  • :瓣鰓綱
  • 分布區域:魚類體
  • 涉及 病症:紅頭白嘴病
  •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消毒等
幼蟲介紹,病症,防治方法,

幼蟲介紹

鉤介幼蟲不需要用母體分泌的粘液給粘在鰓瓣上,而是用自己的長鞭毛絛纏繞在鰓絛上。鉤介幼蟲成熟後便通過蚌的排水孔排出體外,落在水底或在水流中懸浮,遇到魚類時就用它貝殼側緣的鉤鉤在魚類的鰓或鰭上,這時魚類因受到鉤介幼蟲的刺激,很快地形成一個被囊,把幼蟲包起來,於是這個幼蟲便開始了它的寄生生活。一隻大的蚌可以產300萬個鉤介幼蟲,一個魚體可以有3000個鉤介幼蟲寄生。一般鉤介幼蟲寄生對成體的魚無顯著的影響,而對幼魚則常可以致死。有些種蚌的鉤介幼蟲需要寄生在某種特定的魚類體上,有些種蚌的鉤介幼蟲則可以在很多種魚類體上寄生。
鉤介幼蟲鉤介幼蟲

病症

幼蟲就用鉤和足絲固著在魚的上。遭到鉤介幼蟲寄生的魚,寄生部位組織增生,將幼蟲包在內面發 育,並使微血管阻塞。如寄生在嘴角、口唇或口腔內,則使魚夾失攝食能力,從而萎癟致死。病魚頭部往往充血,出現紅頭白嘴現象,因此,民眾稱它為“紅頭白嘴病”。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消毒,或每667平方米水面用40~50千克茶餅清塘,清除池塘內的河蚌。
(2)魚苗、魚種培育池內不混養蚌類。
(3)發病初期,將病魚轉到沒有蚌類的魚池飼養,可以使病情好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