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銠合金

鉑銠合金

鉑銠合金, platinum-rhodium alloy,是基含的二元合金,在高溫下為連續固溶體。銠可提高合金對鉑的熱電勢、抗氧化和耐酸腐蝕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鉑銠合金
  • 外文名: platinum-rhodium alloy
  • 含義:是基含的二元合金
  • 性質:高溫下為連續固溶體
  • 屬性:合金材料
  • 用途:等熱電阻、催化劑
簡介,簡史,性能,用途,廢料分離,電流密度的影響,酸濃度的影響,氧化劑的影響,溫度的影響,

簡介

以鉑為基添加銠所組成的鉑合金。自固相線以下為連續固溶體。德國繞伯(E. Raub)曾預測存在著類似於鉑銥系中的固相分解區,其臨界溫度約780℃,但至今尚未證實。是基含的二元合金,在高溫下為連續固溶體。銠可提高合金對鉑的熱電勢、抗氧化和耐酸腐蝕能力。大於20%Rh的合金不溶於王水。用高頻爐或中頻爐氬氣保護熔煉。20%Rh以下的合金可全部冷加工成材;大於20%Rh的合金由熱加工和冷加工成材;PtRh70合金全由熱加工成材。主要用作熱電偶材料,有PtRhl0/Pt、PtRh13/Pt等 。還作為催化劑坩堝和噴絲嘴,高溫發熱體、電氣接點和火花塞電極。作為繞組材料。

簡史

1887年法國恰特勒(Le chatelier)首先製備PtRh10合金並證明PtRh10/Pt熱電偶可重複測量溫度。隨後進一步證實了鉑銠熱電元件的穩定性。1927年第7屆國際溫標確定以PtRh10/Pt熱電偶為660~1063℃國際溫標內插器,1968年將測溫範圍擴大到630.74~1064.43℃。

性能

鉑銠合金性質隨銠含量升高呈有規律的變化:(1)晶格常數和密度平滑降低。(2)力學性能增高。由於組元性能和結構的穩定性,鉑銠合金具有非常穩定的高溫力學性能,尤其銠含量低於25%的合金。(3)電阻率增大,電阻溫度係數降低。(4)對鉑熱電勢及其穩定性增大,但當合金受污染時其穩定性降低。(5)在高溫氧化氣氛中加熱時,銠可以減少合金中鉑的揮發損失。(6)耐酸蝕性增強,含20%銠以上合金不溶於王水。(7)鉑銠合金具有高的催化活性。(8)鉑銠合金一般容易加工,但高銠合金塑性低,須採用熱加工開坯。

用途

高熔點,優異的化學、力學和熱電勢穩定性以及高催化活性,決定了鉑銠合金工業套用比任何其他貴金屬合金都廣泛和重要。主要用於:(1)熱電偶製造。PtRh10/Pt熱電偶是300℃以上測溫最準確的熱電偶,也是630.74~1064.43℃溫區內國際溫度基準,一般測溫達1350℃(短時達1600℃);PtRh30/PtRh6、PtRh13/Pt、PtRh20/PtRh5、PtRh40/PtRh20等熱電偶可測量更高溫度。(2)在玻璃工業中用來製作坩堝、漏板、攪拌器和電極等耐熱耐蝕器件。(3)在氨氧化和其他許多反應中作催化劑。(4)作高溫發熱體,其中以PtRh40合金作發熱體的爐子可在氧化氣氛中工作到1800℃。(5)在儀表工業中用作電接點、火花塞電極和電位器繞組材料。典型的鉑銠合金有PtRh3.5、PtRh7、PtRh10、PtRh25和PtRh40,其中PtRh10合金被稱為“標準合金”,套用最廣泛。

廢料分離

從鉑銠合金廢料中分離提純鉑和銠,一般包括合金溶解、分離和提純3個步驟。由於鉑和銠具有很強的抗化學試劑腐蝕性能,一般強酸、強鹼幾乎不與其發生明顯的化學作用,故合金的溶解就成為整個工藝中的難題之一。常用的方法有:王水溶解法、合金碎化法、中溫氯化法、熔鹽溶解法、熱壓分解法等,但都不同程度存在著缺點。

電流密度的影響

鉑銠合金的電化溶解,是藉助於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而引起的電極反應過程,在電極/溶液界面上發生很強的氧化還原反應,因此就有兩個流向相反的電流,陽極電流iA和陰極電流iK,而外電場通過電流IA實際上是這兩個電流的代數和,即IA=iA-iK。當陽極電流iA等於IA時(IA= iA),陽極氧化溶解進入溶液,這時所發生電化學反應,所用的試劑就是電子“ e” ,它不會給溶液中帶入任何雜質。

酸濃度的影響

鹽酸濃度對鉑銠合金的溶解量有顯著影響,隨著鹽酸濃度的增大,溶解速度增快。這是因為鹽酸本身給溶液中提供了足夠的絡離子[Cl- ],鉑和銠形成氯絡合物的能力很強,在水溶液中不穩定的鉑和銠離子與氯絡合劑形成了很穩定的絡離子。鹽酸濃度增大,溶液中游離Cl-濃度也在一定範圍內增大,使合金電極表面絡合程度加深,Pt2+ ,Rh3+ ,Pt4+ ,Rh4+離子濃度減少的速度加快,從而有利於溶解反應的進行。

氧化劑的影響

電化學溶解到一定程度時,海綿鉑銠的形成給過程造成了很不利的影響。這時,陽極溶解和陰極析出同時進行,達到了一個動平衡。其原因,一是鉑銠金屬的電沉積,交流電的瞬間電位都能達到鉑銠的沉積電位。二是電極吸附的氫的還原作用,使鉑銠氯絡陰離子生成了海綿狀鉑和銠。消除這一現象的辦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氧化劑。比較理想的氧化劑是過氧化氫,不但氧化能力強,且反應後不會污染貴金屬溶液。

溫度的影響

在(50~ 250)mA/cm2的電流密度範圍內,反應過程電解液自身溫度升高不太明顯,因此採用水浴加熱的辦法控制體系溫度是必要的。當溫度較低時,電化溶解速度較慢;升高溫度,電化溶解速度加快。但溫度超過80℃時,電解液揮發加快,也會造成電解液中有效[Cl- ]濃度降低,因此溫度應控制在(60~ 75)℃範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