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天樂社

鈞天樂社,樂社名曰“鈞天”,即有天上的音樂之意。創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95年的歷史。樂社成立之初,是以奏漢樂為主,潮樂為輔。在潮汕地區最深入人心的地方樂曲自然是潮樂,但歷史上廣東漢樂在潮汕地區也有一席之地,而且廣東漢樂這一“外江弦”從中原傳入廣東之時第一個落腳點就是當時的普寧縣城洪陽。在18世紀至19世紀初的潮汕地區,漢樂風行,極盛一時,喜愛唱漢曲奏漢樂之人甚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鈞天樂社
  • 創建於:1912年
  • 別名:鈞天
  • 樂社名釋義:有天上的音樂之意
鈞天樂社簡介,百年樂社人才輩出,古韻奏新聲辛勤育後人,

鈞天樂社簡介

鈞天樂社創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95年的歷史。樂社成立之初,是以奏漢樂為主,潮樂為輔。在潮汕地區最深入人心的地方樂曲自然是潮樂,但歷史上廣東漢樂在潮汕地區也有一席之地,而且廣東漢樂這一“外江弦”從中原傳入廣東之時第一個落腳點就是當時的普寧縣城洪陽。在18世紀至19世紀初的潮汕地區,漢樂風行,極盛一時,喜愛唱漢曲奏漢樂之人甚多。至鈞天樂社創辦時,普寧漢樂人才輩出。而後歷經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廣東漢樂在潮汕地區日漸式微,隨後傳到興梅地區紮根。但普寧洪陽作為廣東漢樂的發祥地,仍有著許多漢樂人才,現在的鈞天樂社社址大門,同時掛著“普寧廣東漢樂協會”的牌匾,普寧廣東漢樂協會於2003年成立,使這一古老的樂種在其發祥地仍紮根繁衍。
樂社名曰“鈞天”,即有天上的音樂之意。1932年,樂社舉行建社20周年紀念時,作了一副對聯:“鈞天同詠霓裳曲,樂府先傳雅頌聲”,橫聯是“五音喚醒人間夢”。演奏如仙樂般美妙的音樂,來滋潤人心、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洪陽鈞天樂社經過百年風雨的洗禮,幾易社址,依然風彩不減。樂社現有社員60多名,潮樂、漢樂、潮州大、小鑼鼓演奏和潮曲漢曲演唱,樣樣能行。每個星期共有五晚固定的活動時間,或奏樂或唱曲,每當清越的樂曲聲響起,老老少少的觀眾循聲而來,駐足聆聽。曲聲悠揚,天上人間,同賞清音雅調,樂也陶陶。百年前後,此情此景,應無二樣。

百年樂社人才輩出

1912年,由方勃爺、方書恬、娘仔伯、方修倫、方偉卿等人發起成立了鈞天樂社,以老帶新,中推青,青鼓勁,代代相傳,並倡導樂社活動“三自”原則,即自願參加、自籌經費、自己創研,樂社中聚集了許多藝術尖子,如方偉卿一人能唱九個行當之唱腔,又善掌板;方修倫之頭弦領奏,在當時潮汕地區稱得上是“一枝弦”,有潮州弦王之稱。還有名弦手方思嵩、方思平、朱文卿、黃宗識等人,都因技藝精湛而先後進入專業戲班。其中黃宗識後赴台灣發展,成了名振一方的古箏大師,1992年,黃宗識還專程回鄉與社員共聚。
解放後,鈞天樂社曾改名為洪陽音樂研究社。十年動亂期間,樂社不可避免地受到打擊,但仍有執著的社員藏於廟宇、祠堂一角偷著過一過樂癮。直至1978年,經報上級批准恢復鈞天樂社名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樂社便如沐春風,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了, 1988年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採訪錄音,錄了潮樂二首,漢樂三首,播出之後,好評如潮。

古韻奏新聲辛勤育後人

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鈞天樂社並沒有固步自封,不僅能演奏古曲,還創作了不少新樂,且屢獲佳績。1996年,樂社應邀赴廣州參加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在開幕式上演奏了現任社長方少澄創作的潮州大鑼鼓《萬眾歡騰慶國慶》、《明珠閃爍》、《悲壯文昌閣》,受到領導和海內外觀眾的好評。2002年中秋樂社參加汕頭市首屆民間音樂百花會大賽,演奏樂曲《風流子》、《昭君怨》,獲得了銅獎,並獲得了“潮汕地區民間音樂傳播薪傳獎”。2003年,參加汕頭市國際音樂花會鑼鼓比賽,演奏潮州大鑼鼓《拋網捕魚》獲銀獎,新創作的小鑼鼓曲《梅山春曉》獲銀獎。2003年,參加由汕頭廣播電台、廣東潮劇院主辦的潮之韻音樂作品大賽,方少澄創作的《文昌閣懷古》獲二等獎。2006年,方少澄創作潮曲《古蹟勝地任君游》參加廣東省第五屆民眾戲劇曲藝花會獲銀獎,演唱者李丹麗獲銀獎。
鈞天樂社在培養後繼人才方面也是不遺餘力,從1990年起已連續開辦了17年音樂培訓班,培養造就了一批後起之秀。2007年8月在樂社培訓的9位國小員參加揭陽首屆少兒潮劇演藝大賽,2人獲少兒組銀獎、2人獲少年組銀獎;1人獲少兒組銀獎、4人獲少年組銅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