鈐

鈐是一個漢字,指印章、鎖或兵書,出自《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五年》,也可作動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鈐
  • 拼音:qián
  • 部首筆畫:5
  • 部首:釒
  • 總筆畫:9
  • 五筆:QWYN
  • UniCode:U+94A4
  • 四角號碼:88727
  • 倉頡:XCOIN
  • CBK編碼:EED4
  • 規範漢字編號:4243
注音,出處,古籍解釋,組詞,

注音

qián
ㄑ〡ㄢˊ

出處


〔《廣韻》巨淹切, 平鹽, 群。 〕
釋義

1. 鎖。 引申為關鍵、要領。

2. 兵法。 參見“ 鈐決 ”。

3. 祭器名。
▶ 《山海經·西山經》: “其十輩神者, 其祠之, 毛一雄雞, 鈐而不糈。”
▶ 郭璞 註: “鈐, 所用祭器名, 所未詳也。 或作思訓祈不糈, 祠不以米。”一說為祈禱之意。
▶ 郝懿行 疏: “鈐疑祈之聲轉耳, 經文祈而不糈, 即祠不以米之義;思訓未詳。”

4. 用以焙制茶葉的器具。
▶ 宋 蔡襄 《茶錄·茶鈐》: “茶鈐, 屈金鐵為之, 用以炙茶。”

5. 星名。 即鉤鈐。
▶ 《漢書·天文志》: “其後熒惑守房之鉤鈐, 鉤鈐, 天子之御也。”
▶ 顏師古 注引 晉 晉灼 曰: “上言房為天駟, 其陰右驂, 旁有二星曰鈐, 故曰天子御也。”

6. 官印。
▶ 《官場現形記》第四四回: “預選吉日是第二天臘月十九, 接鈐任事。”參見“ 鈐記 ”。

7. 蓋章;蓋印。
▶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 “揭御筆二字, 鈐以御璽。”
▶ 《花城》1981年第1期: “這哪裏是用印泥鈐出來的一百六十六方印樣呵, 這明明是用一滴一滴從心頭濾過的聖潔的血拓出來的。”

8. 鉗持;緘禁。
▶ 唐 柳宗元 《唐故特進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陽廟碑》: “鈐馬非艱, 析骸猶競。”
▶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食蟹報》: “婢無知, 復取食, 為一螯鈐其頰, 盡力不可取, 頰為之穿。”
▶ 金 王哲 《蘇幕遮·詠友人嘆身》詞: “省其身, 鈐其口。”

9. 威懾管束。
▶ 唐 呂溫 《故太子少保贈尚書左僕射京兆韋府神道碑》: “仁護鰥惸, 智鈐豪右。”
▶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四: “掌上寶符鈐造化, 胸中神劍畫山川。”
▶ 清 顧炎武 《天下郡國利病書·雲貴·土司官氏》: “後又以 一碗水 、 九窯坡 二哨多寇, 並責 楊氏 鈐之。”

10. 鉗刀。
▶ 《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五年》: “詔盡出御府衣服珍寶、太官雜器、太僕乘具、內庫弓矢刀鈐十分之八。”
▶ 胡三省 註: “鈐, 與鉗同, 其廉翻, 刃也。”亦用為持刀。
▶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箴戒》: “ 宋 蒼梧王 , 鈐、鑿、錐、鋸之徒不離左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𨥩《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𠀤音箝。《說文》鈐𨬍,大犂也。一曰類耜。
《玉篇》車轄也。
《廣韻》兵鈐以閉房,神府以備非常。
《廣韻》鉤鈐,星名。《前漢·天文志》熒惑守房之鉤鈐。鉤鈐,天子之御也。《注》房為天駟,其隂右驂旁有二星,曰鉤鈐,故曰天子御也。《石氏星經》二星主法,明則羣臣奉職,天下道洽。《孝經·內事》昆弟親睦,則鉤鈐不離房。《晉書·天文志》鉤鈐主關籥,王者孝,則鉤鈐明。
山名。《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
鏁也。《爾雅序》六藝之鈐鍵。《疏》鈐,鏁也。
《揚子·方言》矛,其柄謂之鈐。《注》巨巾反。
《集韻》胡南切,音含。釱也。
千尋切,音侵。義同。

組詞

珠鈐 玉鈐 魚鈐 韜鈐 弢鈐 兵鈐 鉤鈐 合鈐 機鈐 拘鈐 路鈐 龍鈐 鈐攝 鈐轄 鈐匱 鈐蓋 鈐勒 鈐別 鈐韜 鈐符 鈐制 鈐察 鈐括 鈐束 鈐謀 鈐山 鈐乾 鈐口鞋兒 鈐奴 鈐結 鈐壓 鈐印 鈐識 鈐下 鈐律 鈐縫 鈐決 鈐蓄 鈐記 鈐尾 鈐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