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瓶擊

釣瓶擊

釣瓶擊(つるべうち)是位於日本紀伊的“雜賀黨”在十六世紀的戰國時代所使用的一種火繩槍游擊戰術。

由於釣瓶擊爭議很多,甚至是否存在都有待考證,這裡以最合理的解釋來介紹“釣瓶擊”

“釣瓶擊”一般被認為是由鈴木重秀(雜賀孫市)所創,以雜賀黨為代表所使用的一種獨特的火繩槍戰術。“吊瓶擊”是“釣瓶擊”的誤傳寫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釣瓶擊
  • 外文名:つるべうち
  • 性質:游擊戰術
  • 所屬時代:十六世紀的戰國時代
戰鬥原理,戰術區別,意義,“吊瓶擊”之說法,

戰鬥原理

從字面上來講,“釣”指的是“引誘”,首先安排伏擊部隊在森林、河岸等隱蔽地點埋伏,再以誘敵部隊發起佯攻,在短暫的射擊之後迅速後撤,引誘敵人移動至埋伏地點,再由伏擊部隊發動猛烈的齊射,使敵人受到極大的傷亡。
設伏的地點一般是在山間、谷地、灌木、森林之中,本身紀伊那多山多林的地形就為釣瓶擊的使用創造了條件。以敵人無法短時間逃出為原則,選擇較為隱蔽的地點埋伏,待誘敵部隊撤退後,從敵人側面發動攻擊,從而確保不會傷害到自己人。“瓶”指的就是這種依靠雙面夾擊作戰的戰略,敵人就像鑽進了一個狹小的瓶子裡一樣。
釣瓶擊的射擊小組是由四名成員所組成,一個專門負責瞄準射擊;一個負責配製火藥的量;另一個負責裝入火藥,接著是彈丸;最後一個負責從後面調整火繩的位置,確保擊發成功,最後遞給射手,完成一輪射擊。
由於火槍和火藥並不能同時裝入槍管,雖亦不排除一組四人使用多把火槍,三個人裝填好之後遞給射擊手的可能,所以這一點可能存在爭議。

戰術區別

與當時其他火繩槍戰術相比,釣瓶擊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射擊的連貫性和突然性。
通常一個人使用火槍的話,每2槍的間隔約一分鐘左右,簡單計算,信長的“三段擊”每組每半分鐘開一槍。而雜賀孫一使用兩組輪流進行組擊,間隔只需要大約二十秒!
這種野戰伏擊部隊在短暫的攻擊後立即撤離,消失在慌亂的敵軍的眼皮底下,不僅會使敵人遭受極大損失,即使沒有全殲敵人,也會使敵人士氣大跌、精疲力盡。與島津家的“釣野伏”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不同點則在於釣野伏是以主力部隊作戰,而釣瓶擊則是將部隊分散,從各個方向牽制敵軍的並一一擊潰的游擊戰術。

意義

由於有這樣精密出色的戰法,又擁有大量的鐵炮,因此雜賀黨能協助本願寺在石山之戰中與全盛時期的信長相持10年之久,織田信長最後藉助了天皇的力量才占據石山御坊,但即便如此,撤回紀伊的雜賀眾仍然在不斷騷擾信長的勢力。

“吊瓶擊”之說法

指的是使用灌滿水的瓶子吊在火繩槍的槍口處,作為消除后座力之用,但此種可能性不大,因為火繩槍不具備連射能力,吊上重物只能使得裝彈更麻煩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