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毛蕨

針毛蕨

針毛蕨(學名:Macrothelypteris oligophlebia (Bak.) Ching)是金星蕨科針毛蕨屬的植物。植株高60-150厘米,根狀莖短而斜升,連同葉柄基部被深棕色的披針形、邊緣具疏毛的鱗片。葉簇生;葉柄長30-70厘米,粗約3-6毫米,禾稈色,基部以上光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針毛蕨
  • :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 :蕨綱 Filicopsida 
  • 亞綱:薄囊蕨亞綱 Leptosporangiatidae 
  • :真蕨目 Eufilicales 
  •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 :金星蕨族 Trib. Thelypterideae 
  • :針毛蕨屬 Macrothelypteri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60-150厘米。根狀莖短而斜升,連同葉柄基部被深棕色的披針形、邊緣具疏毛的鱗片。葉簇生;葉柄長30-70厘米,粗約3-6毫米,禾稈色,基部以上光滑;葉片幾與葉柄等長,下部寬30-45厘米,三角狀卵形,先端漸尖並羽裂,基部不變狹,三回羽裂;羽片約14對,斜向上,互生,或下部的對生,相距5-10厘米,柄長達2厘米或過之,基部一對較大,長達20厘米,寬達5厘米,長圓披針形,先端漸尖並羽裂,漸尖頭,向基部略變狹,第二對以上各對羽片漸次縮小,向基部不變狹,柄長0.1-0.4厘米,二回羽裂;小羽片15-20對,互生,開展,中部的較大,長3.5-8厘米,寬1-2.5厘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圓截形,對稱,無柄(下部的有短柄),多少下延(上部的彼此以狹翅相連),深羽裂幾達小羽軸;裂片約10-15對,開展,長5-12毫米,寬2-3.5毫米,先端鈍或鈍尖,基部沿小羽軸彼此以狹翅相連,邊緣全緣或銳裂。葉脈下面明顯,側脈單一或在具銳裂的裂片上二叉,斜上,每裂片4-8對。葉草質,乾後黃綠色,兩面光滑無毛,僅下面有橙黃色、透明的頭狀腺毛,或沿小羽軸及主脈的近頂端偶有少數單細胞的針狀毛,上面沿羽軸及小羽軸被灰白色的短針毛,羽軸常具淺紫紅色斑。孢子囊群小,圓形,每裂片3-6對,生於側脈的近頂部;囊群蓋小,圓腎形,灰綠色,光滑,成熟時脫落或隱沒於囊群中。孢子圓腎形,周壁表面形成不規則的小疣塊狀,有時連線成擬網狀或網狀。
針毛蕨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800米的山谷水溝邊,或林緣濕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浙江、江蘇南部(宜興、鎮江)、安徽南部、江西(鳳凰山)、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及廣西北部。日本(本州、四國)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根狀莖:苦,寒。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殺蟲。用於燒、燙傷,外傷出血,癤腫,蛔蟲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