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詞語釋義)

釜底抽薪(詞語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釜底抽薪,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語出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還說:“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在《三十六計》位列第十九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釜底抽薪
  • 外文名:extracting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 出處:《為侯景叛移梁朝文
  •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基本信息,古代典故,歷史典故,其他典故,物理原理,

基本信息

【解釋】
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從根本解決問題。
【出處】
漢·董卓《上何進書》:“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語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做事非常徹底。
【近義詞】
【反義詞】
【例句】
當電腦被病毒侵入時,他果斷地切斷電源,真可謂釜底抽薪啊!

古代典故

歷史典故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河北袁紹乘勢崛起。公元199年,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攻打許昌。當時,曹操據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萬多人。兩軍離河對峙。袁紹仗著人馬眾多,派兵攻打白馬。曹操表面上放棄白馬,命令主力開向延津渡口,擺開渡河架勢。袁紹怕後方受敵,迅速率主力西進,阻擋曹軍渡河。誰知曹操虛晃一槍之後,突派精銳回襲白馬,斬殺顏良,初戰告捷
釜底抽薪釜底抽薪
由於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雙方糧草供給成了關鍵。袁紹仗勢從河北調集了一萬多車糧草,屯集在大本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因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裡,於是沒有安派重兵。曹操探聽烏巢並無重兵防守,決定偷襲烏巢,斷其供應。他親自率五千精兵打著袁紹的旗號,銜枚疾走,夜襲烏巢,烏巢袁軍還沒有弄清真相,曹軍已經包圍了糧倉。一把大火點燃,頓時濃煙四起。曹軍乘勢消滅了守糧袁軍,袁軍的一萬車糧草,頓時化為灰燼,袁紹大軍聞訊,驚恐萬狀,供應斷絕,軍心浮動,袁紹一時沒了主意。曹操此時,發動全線進攻,袁軍士兵已喪失戰鬥力,十萬大軍四散潰逃。袁軍大敗,袁紹帶領八百親兵,艱難地殺出重圍,回到河北,從此一蹶不振

其他典故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野心勃勃,他串通楚漢等七個諸侯國,聯合發兵叛亂。他們首先攻打忠於漢朝的梁國漢景帝周亞夫率三十萬大軍平叛。這時,梁國派人向朝廷求援,說劉濞大軍攻打梁國,我們已損失數萬人馬,已經抵擋不住了,請朝廷急速發兵救援。漢景帝命令周亞夫發兵去梁國解危。周亞夫說,劉濞率領的吳楚大軍,素來強悍,如今士氣正旺。我與他們正面交鋒,一下恐怕難以取勝。漢景帝問周亞夫準備用什麼計謀擊退敵軍。周亞夫說,他們出兵征討,糧草供應特別困難,我們如能斷其糧道,敵軍定會不戰自退。
滎陽是扼守東西二路的要衝,必須搶先控制。周亞夫派重兵控制滎陽後,分兩路襲擊敵軍後方:派一支部隊襲擊吳、楚供應線,斷其糧道;自己親自率領大軍襲擊敵軍後方重鎮冒邑。
周亞夫占據冒邑,下令加固營寨,準備堅守。劉濞聞報大驚,想不到周亞夫根本不與自己正面交鋒,卻迅速抄了自己的後路。他立即下令部隊迅速往冒邑前進,攻下冒邑,打通糧道。劉濞數十萬大軍氣勢洶洶,撲向冒邑。周亞夫避其鋒芒,堅守城池,拒不出戰。敵軍數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亂箭射回。劉濞無計可施,數十萬大軍駐紮城外,糧草已經斷絕。雙方對峙了幾天,周亞夫見敵軍已數天飢餓,士氣衰弱,已經毫無戰鬥力了。他見時機已到,調集部隊,突然發起猛攻。精疲力竭、軟弱無力的叛軍不戰自亂。叛軍大敗,劉濞落荒而逃,在東越被殺。

物理原理

液體沸騰的條件是:
①溫度達到沸點
②繼續吸收熱量。
釜底抽薪把釜底的燃燒物體薪抽出。沸騰的液體就不能繼續吸收熱量,液體溫度就會降低,低於液體的沸點,液體也就不能沸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