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街道(福建泉州市鯉城區下轄街道)

金龍街道(福建泉州市鯉城區下轄街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龍街道位於泉州市區西南部,轄區面積約10.5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665人(2010年)。轄金柄、石崎、高山、後坑、古店、玉霞、赤土、坑頭、曾林、龍嶺10個社區。辦事處駐古店社區江南敬老院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龍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福建泉州市鯉城區
  • 面積:10.59平方公里
  • 人口:56665人(2010年)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基礎設施,經濟發展,人文歷史,

基本概況

金龍街道辦事處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隅,晉江南岸。2006年9月經泉州市政府批准成立。金龍街道人口數56665人(2010年)。轄區總面積10.59平方公里。街道下屬單位:古店社區、金柄社區、龍嶺社區、石崎社區、高山社區、後坑社區、玉霞社區、赤土社區、坑頭社區、曾林社區。
金龍街道
金龍街道辦事處2006年11月成立,位於泉州市區西南部,江南新區中部,面積約10.86平方公里,轄金柄、高山、玉霞、赤土、曾林、古店、後坑、坑頭、石崎、龍嶺、金峰11個社區,轄區內有0紫帽工委舊址、龍嶺革命教育基地等紅色景點。駐地設在古店社區江南敬老院內(即現江南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大樓),發展定位為以園區為載體,發展城市型現代工業。
交通便捷,區域內有省道、縣道、城區道路兩橫兩縱,橫有南環路、興賢北路、縱有池峰路、繁榮大道等。村村通水泥路面,各村都建建環村路。形成四 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金龍街道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區,水、電、路各項設施條件完善,具備大型特色的企業入駐。轄區布局有泉州市高科技園區、泉州市汽配園等。全街道有各類上規模工業企業多家,初步形成了以機械五金、電子電器、紡織服裝、塑膠化工、汽配紡配、包裝包袋、陶瓷工藝、食品加工、建築建材、製鞋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服裝、製鞋、包袋、化工材料、密胺餐具、日用塑膠製品及各種織帶、織線、陶瓷、樹脂工藝品等幾十個品種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東南亞及世界各地,是城鄉企業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之一。
商業網點遍布,有農貿市場、僑鄉舊貨市場等專業市場。民眾文化娛樂活動空前活躍,醫療衛生設施日益完善。文化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新建成的泉州商貿學院就矗立在寬暢的南環路旁,每年都能為社會輸送一大批優秀人才。於2000年12月在原石崎國小校園內動工興建一幢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三層教學樓,2全校擁有1000多平方米的校舍,90座位的嶄新多功能梯形教室,5間專用教室,辦公室、圖書閱覽室、小會議室、電腦室、文體活動室(多功能廳)、儀器資料室、儲藏室以及教師宿舍、廚房、浴室等教學、辦公與生活用房。有較齊全的各類教學儀器、標本,掛圖。有1800多冊存書,42小時實用科技錄相帶以及較完整翔實的檔案資料,經省教育廳確認為“省一級示範性文化技術學校”。現各社區經過最佳化組合都有一所6年制完全國小,轄區內的鯉城區第三中心國小新校區規模宏大,設施配套齊全,新華中心國小、中心幼稚園也已動工建設,街道內包括外來工的子弟都可以就近入學。

歷史沿革

2006年9月設立,管轄原浮橋街道的石崎、高山、後坑社區及原江南街道的金柄、古店、玉霞、赤土、坑頭、曾林、龍嶺共10個社區。由於轄區內的龍嶺社區(龍首嶺)的歷史較悠久,又是該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金柄、龍嶺社區位於該街道南北方向的頭尾,故從金柄、龍嶺各取一字而命名為“金龍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古店社區江南敬老院內(原江南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大樓)。

基礎設施

金龍街道交通便捷,區域內有省道、縣道、城區道路兩橫兩縱,橫有南環路、興賢北路、縱有池峰路、繁榮大道等。村村通水泥路面,各村都通建環村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經濟發展

街道共確定35個街道重點項目,涉及城市建設、新增長區域發展、民生(文化)工程和黨建品牌創建四個方面,街道將各個項目責任分工,制定專門負責人,實行問責制和每月匯報制,要求負責人要全程跟蹤和落實,下足功夫,用盡方法,力促項目早完工、早成效。同時,對於節後調研企業反映的困難和難題,街道結合黨政領導掛鈎重點企業、規模以上、限額企業,要求相關領導每周不定期深入到企業中,幫助企業協調相關部門和社區,解決其生產、發展、融資和用地等方面的難題,共同扶持街道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全面推進“二次創業”工作。

人文歷史

轄區內的龍嶺(龍首嶺)的歷史較悠久,又是我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金柄、龍嶺社區位於該街道南北方向的頭尾,從金柄、龍嶺各取一字而命名為“金龍街道辦事處”。歷史上人才輩出,較知名的有古店朱氏家族、後坑謝氏家族、高山林氏家族和石崎吳氏家族。明朝朱鑒、朱梧、謝斗佐、謝文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於受歷代中原漢民南移帶來中原文化,特別是宋、元、明清時期受理學思潮與沿海資本主義萌芽的多重影響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歷代仕宦,寓賢曾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古樸的民風民俗,組合成特有的文化現象。風俗民情分歲時年節和傳統習俗。包括婚喪喜慶,節日活動等方面。民眾性民俗文化活動歷來非常活躍,有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且紮根民間,得到較好地傳承。2006年9月經泉州市政府批准成立,金龍街道轄原浮橋街道的石崎、高山、後坑社區及原江南街道的金柄、古店、玉霞、赤土、坑頭、曾林、龍嶺共10個社區。1934年在這裡建立交通站,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金龍街道(福建泉州市鯉城區下轄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