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蝶

金鳳蝶

金鳳蝶,Papilio machaon Linnaeus,又名黃鳳蝶茴香鳳蝶、胡蘿蔔鳳蝶,屬鱗翅目鳳蝶科。因其體態華貴,花色艷麗而得名。 有“能飛的花朵”、“昆蟲美術家”的雅號。以傘形花科植物(茴香、胡蘿蔔、芹菜等)的花蕾、嫩葉和嫩芽梢為寄主。每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在高寒地區每年通常發生2代,溫帶地區一年可發生3—4代;分布範圍較廣。金鳳蝶是一種大型蝶。雙翅展開寬有8~9厘米,體翅金黃色,有光澤。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鳳蝶
  • 拉丁學名:Papilio machaon 
  • 別稱:黃鳳蝶、茴香鳳蝶、胡蘿蔔鳳蝶
  • 二名法:Papilio machaon Linnaeus,1758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亞目錘角亞目
  • :鳳蝶科
  • :鳳蝶屬
  • 亞屬:鳳蝶亞屬
  • :金鳳蝶
形態,寄主,生物學,分布,為害特徵,防治方法,

形態

成蟲:翅展90—120 mrn。體黑色或黑褐色,胸背有2條八字形黑帶。翅黑褐色至黑色,斑紋黃色或黃白色。前翅基部的三分之一有黃色鱗片;中室端半部有2個橫斑;中後區有1縱列斑,從近前緣開始向後緣排列,除第3斑及最後1斑外,大致是逐斑遞增大;外緣區有1列小斑。後翅基半部被脈紋分隔的各斑占據,亞外緣區有不十分明顯的藍斑,亞臀角有紅色圓斑,外緣區有月牙形斑;外緣波狀,尾突長短不一。翅反面基本被黃色斑占據,藍色斑比正面清楚。
雄性外生殖器上鉤突短寬;顎形突彎曲;抱器瓣呈梯形,抱器腹很長,抱器背很短,抱器端直而傾斜;內突鋸片狀,約為抱器瓣長度的1/2;陽莖中等長,端部較細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半圓形;前陰片分三葉,兩側寬,中葉窄,三葉端緣呈齒狀;後陰片橫寬,骨化程度差;囊導管細長,交配囊較小,橢圓形;囊突大,長條狀,大約與交配囊等長。
幼蟲:幼齡時黑色,有白斑,形似鳥糞。老熟幼蟲體長約50 mm,長圓桶形,但後胸及第1腹節略粗。體表光滑無毛,淡黃綠色,各節中部有寬闊的黑色帶1條。後胸節及第1-8腹節上的黑條紋有間距略等的橙紅色圓點6個,色澤鮮艷醒目。

寄主

傘形花科植物(茴香、胡蘿蔔、芹菜等)的花蕾、嫩葉和嫩芽梢。

生物學

每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在高寒地區每年通常發生2代,溫帶地區一年可發生3—4代。成蟲將卵產在葉尖,每產1粒即行飛離。幼齡幼蟲棲息於葉片主脈上,成長幼蟲則棲息於粗莖上。幼蟲白天靜伏不動,夜間取食為害,遇驚時從第1節前側伸出臭丫腺,放出臭氣,藉以拒敵。台灣亞種分布在台灣海拔600—3500 m 的山區。在高山區成蟲春季到秋季出現,在深秋、冬季遷移到海拔低的山區繁殖,在高山區以蛹越冬。卵期約7天,幼蟲期35天左右,蛹期15天左右。成蟲喜歡訪花吸蜜,少數有吸水活動。

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新疆、山西、陝西、甘肅、青海、雲南、四川、西藏、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福建、台灣;亞洲,歐洲,北美洲等廣大地區

為害特徵

茴香鳳蝶主要為害茴香、胡蘿蔔、芹菜等傘形花科蔬菜。以幼蟲蠶食寄主葉片成缺刻,或僅留主脈和葉柄。

防治方法

(1)在幼蟲零星發生時,可根據其為害狀在受害葉附近把其尋找出來並殺死。
(2)入冬後,剷除田間及周圍的寄主和其他雜草,可以減少越冬蛹。
(3)在幼蟲數量少時,可結合其他害蟲的防治進行兼防。
(4)在幼蟲數量多時,採用專門的藥物防治,可用90%敵百蟲結晶、50%殺螟硫磷乳油、50%敵敵畏乳油、25%喹硫磷乳油1000-1200倍,或2.5%敵殺死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5%功夫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1%7051殺蟲素乳油2000-2500倍液,或50%保棉安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