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峽

金魚峽

金魚峽,位於景寧縣東坑鎮章坑村西面,距縣城40公里。從章坑至竹埠段峽長約八公里,山高谷深,樹茂石奇,潭幽水碧,是一處很值得開發的處女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魚峽
  • 位置:景寧縣東坑鎮章坑村
  • 長度:約八公里
  • 特色:古冰川遺址
接龍橋,碧水深潭,河床絕壁,古冰川,

接龍橋

從章坑村尾向西至白鶴電站,逆水前行許里,即見聞名遐邇的國家級保護文物“章坑接龍橋”。該橋又名慶安橋,這是一座大跨度的木拱廊橋,建於嘉慶9年,橋長38米,寬4.6米,淨跨30.7米,木拱架距離河面高19.6米,高度位居國內前列。廊屋17間,歇山頂,四柱九檁,五架抬梁。廊橋兩端建於峭岩絕壁,橋身凌空于澄潭碧水之上,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與廊橋融和得渾然一體,堪稱人間勝跡。

碧水深潭

金魚峽深潭無數,長潭接短潭,潭潭相連。跟爐西峽的水潭比起來,金魚峽的潭水更綠,綠得渾厚而富有深度,靜穆得如同話語不多的老者,安祥而大度,讓走進它的人們不敢有一絲的不恭和隨性!
站在金魚峽的谷底,仰頭儘是高聳連雲的青山。你不管是政界梟雄,還是商海巨子,都會覺得自己渺小,渺小得對每一個小生靈都傾注恭敬的目光!
金魚峽的岩石,形態萬千,色彩豐富,有的墨黑如棺,有的幽圓如卵,有的青碧似玉,有的澄黃似金。高大者,危危兀立;扁平者,伏臥如盤。人穿行石陣,如走迷宮。有時,一巨石擋道,看似可繞道行而,四下察看,唯一可行的還是要攀越那一塊巨石。

河床絕壁

金魚峽河床與絕壁相連。在崖腳稍稍平緩處,得像壁虎一樣緊貼著崖壁前行。當遇到絕壁深潭時,若不化作游魚或小鳥,只好老老實實地從懸崖的這一邊沿著崖石的縫隙攀援而上,有在地方要向上攀爬一百多米,才能從懸崖的另一邊縫隙慢慢爬下。
攀崖不只是對體力的考驗,也是對內心的修煉。崖壁上雖然有不少藤蔓,但你也別太指望這些藤蔓能給你帶來多少幫助。因為,崖壁上只有一點點樹葉掉落後的腐植土,藤蔓的根須長在那么淺薄的腐植土上,稍稍用力一拉,藤蔓連根帶土就跟著你來了。一切還得依靠自己的手腳,一切還得依賴自己內心的感覺,只有摳住某一處石穴或抓穩某一塊突出的石尖時,你才可以借力向上或向下。這時,一切精力都在手腳上,人世間的功名利祿、恩怨情仇都消失的乾乾淨淨,心裡澄清得如峽谷上空那碧藍的天空,潔淨得沒有一點雜念。
金魚峽河床的岩石與兩旁的山崖是渾然一體的,那些裸露的岩石上隨處可見古冰川時期的傑作——冰臼。這些冰臼形狀不一,或缸狀、或碗狀、或盆狀、或壺形,或瓢狀,線條優美,光潤可愛。

古冰川

入峽處的“章坑接龍橋”給人們展示了處州廊橋文化的話,那么這一群群的冰臼則告訴人們兩三百萬年前的古冰川時期這裡曾經發生了什麼。這些冰臼哪怕沒有科考價值,也很值得玩賞。
在上游裸露的河床上,那些壺穴般的深潭其實也是一些巨大的冰臼,由此推斷,整條金魚峽本身就是古冰川時期的一個傑作,所見的大小不一,或長或短的深潭,其實也都是一些冰臼。這種推斷是否正確,當然還期待著專家們的進一步考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