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村(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金鐘村)

金鐘村(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金鐘村)

板芙鎮金鐘村把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放在推動勞動力資源轉化上,“就地引資建廠、就地招工、就地打工”取得了雙贏效果,農民多了財路,用工者不再缺少勞動力,勞動力的成功轉移成為該村農民增收的一把“金鑰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鐘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中山市
  • 平均純收入:近6000元
金鐘村簡介,金鐘村的發展歷史,金鐘人發展目標,

金鐘村簡介

金鐘村村民在英商馬田打工的很多,據英商馬田財務部統計,自公司1992年投產以來,每年支付該村農民工工資就達200多萬元。據村委會統計,全村在本村、本鎮、本市、外地打工的農民工達到450多名,再加上從事商店、理髮店、小吃店、出租屋等第三產業的農民,全村基本80%的農民成為工人和個體戶,僅此兩項全村一年創收就超過500萬元,截至2000年,金鐘村人平純收入近6000元。

金鐘村的發展歷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著2000多人的金鐘村,人平均土地接近一畝,大都是丘陵山地、貧瘠沙田,105國道就在村邊,然而沒有一條像樣的農路與之連線。1991年,金鐘村籌借了100多萬元建起建築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的廠房,然而全村人的夢想很快就在無流動資金、無技術、缺乏管理的情況下流產了,金鐘村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1992年,經過村兩委研究,農民代表討論,全體村民通過,決定以優惠價格把廠房及土地出讓給香港英商馬田國際(遠東)有限公司。就在簽訂協定之日,金鐘村提出要求,希望英商馬田儘量招錄本村村民進廠。隨著英商馬田的不斷發展,金鐘村村民進廠務工的機會不斷增多。
金鐘村一方面不斷地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另一方面在勞動力資源轉化上大做文章,結合村轄企業的工作特點,積極開展了電子、機械、電腦、平車等各種培訓,不斷地滿足企業用工的需求。
一個英商馬田,可讓金鐘人一年拿到200多萬元,金鐘人嘗到了甜頭。金鐘村支部書記黃錦洪說,下一步金鐘村將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增強對企業的服務意識,提升對富餘勞動力的培訓,規範二、三產業,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把農民增收工作做到實處。該村已有各類企業13家,企業不斷擴大,帶旺了第三產業,小吃店、美容美髮店、出租屋、小商店等也應運而生。村民蘇燦彬一家6口人,2人在外企打工並成為白領階層,自家建起了30多間出租房,年收入達10萬元。

金鐘人發展目標

金鐘人在改革中前進,他們有了新的追求。發展慢、效益低、生命力不強的企業他們不再引進,對於好的企業、好的品牌,金鐘人卻是全力招商,因為有企業,就需要員工,有員工就要消費,要消費就會激活第三產業,金鐘人就能致富奔小康……
金鐘村正嘗試著以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的聯動,解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根本問題。金鐘村突破傳統就農論農的觀念,積極推動勞動力資源轉化,讓農民變成工人、農村變成城鎮、農業逐步實現現業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