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會計風險

金融會計風險

金融會計是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愈發展,會計愈重要。金融會計的重要性,要求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活動的核算監督及其所反映的財務信息必須絕對準確,符合客觀實際。但是,金融會計也面臨著複雜的外圍環境和人為因素所帶來的各種風險。 所謂風險,可以根據人們的不同理解而多種多樣,如風險為可測定的不確定性;風險是對特定情況下未來結果的客觀疑慮,風險是損失出現的機會或機率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會計風險
  • 定義:金融機構面臨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
  • 產生原因:制度、市場、管理模式
  • 類型:信息失真、監督乏力、財務成本等
介紹,產生原因,類型,防範措施,保障系統,

介紹

但是,目前最被人們接受的風險定義是“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因此,所謂金融會計風險,就是金融機構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 會計核算錯誤或會計信息提供失誤而導致的決策失誤,以及因為主客觀條件惡化或其他情況,使金融機構的資金、財產、信譽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產生原因

1、1993年的財會制度改革在我國確立了權責發生制的會計原則。權責發生制未將會計謹慎性原則貫穿於業務發展的始終,不採用會計謹慎性原則來指導銀行經營行為,小則事關金融業自身的厲害得失,大則事關整個金融業的安危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與否;其次,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監管缺少經驗,監管力度不夠,很難在風險處於萌芽狀態時進行有效的防範和控制;第三,金融改革開放以後,對金融會計在金融機構中的作用從上到下認識不夠,有關法規不夠健全,管理制度滯後,直接制約著會計職能的發揮。
2、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在缺乏健全的市場準入標準情況下,各地金融機構劇增,大量增加的金融機構,雖有利於市場效率的提高和社會性平均利潤率的形成,但違規經營,從事非法活動的可能性增加了,一方面行為主體為金融機構,會計人員被迫執行或共同舞弊,其違法違紀金額巨大,涉及面寬,影響較大;另一方面行為主體為個人,或是會計人員與其他人員同謀共犯,或是會計人員鑽制度的漏洞,違法違紀,從而銀行風險日趨增大。
3、不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我國現階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內部控制薄弱,表現在制度建設滯後,內控體制不順,權利制約失衡,會計信息失真等。

類型

1、信息失真風險
銀行的一切業務活動都要通過會計信息進行反映,為維護自身利益,不少銀行違反金融政策和上級銀行有關要求,在會計信息處理上大做文章,致使會計部門提供的信息資料不真實、不充分,真賬假表、假賬假表、任意調整收支科目等,掩蓋了信貸資產的質量和風險,影響對銀行經營狀況的客觀評價,因而帶來更大的風險。
2、監督乏力風險
雖說我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均要求商業銀行必須依法經營,但在不正當利益的驅動下,違規貸款、違章拆借、賬外投資、私設小金庫、越權承兌、貼現銀行匯票等情況屢禁不止,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凶就是會計核算監督檢查不力,會計懲罰制度未跟上,從而變相地助長了違規經營情況的蔓延,加大了經營風險。
3、財務成本風險
存款對於增強銀行資金實力、奠定在同業競爭中的地位無疑是必需的,但需要注意的足存款既是立行之本,也是支出之本。不顧效益擅自或變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增設網點機構,草率開辦各項新業務不計算資金成本,不搞盈虧臨界點分析等非正常現象,加大了財務風險。同時籌集來的資金如果運用不充分,造成資金在銀行內的積壓和閒置。無效益資產的增加也會直接影響銀行損益風險。
4、操作管理風險
這類風險是指在銀行組織內,由於會計操作上的失誤帶來的風險。主要包括:會計、儲蓄或經辦員責任心不強和法制觀念淡薄而造成的財產損失。銀行會計作為一項專業性較強而風險性又大的部門會計,而對大量結算票據、現金資產,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憑證、有價單證等,一旦發生工作疏漏和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資產損失是巨大的,同時還會造成銀行信譽受損。
5、支付結算風險
通過幾十年的理論研究和業務實踐會計結算制度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體系,《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的頒布為加強銀行內部控制和管理髮揮了很好的作用。
但在實際工作中,有許多細節問題尚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大額提現是結算管理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由於基層會計人員業務知識和風險防範意識的缺乏,越權辦理大額支付情況突出。對大額提現市核不嚴,極易產生支付結算風險。
6、金融案件風險
目前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將銀行作為其獵擊的主要目標,各類案件居高不下、手段花樣層出不窮,無論是假匯票、利用信用卡惡意透支,明目張胆地搶劫,還是監守自盜、貪污盜竊、索賄受賄,任何一個案件必然會多少涉及作為整個經營核算部門的會計部門,一旦會計部門放鬆管制、降低核算水平,那就會為罪犯作案客觀上開了綠燈,加大了經營風險。
7、誤導決策風險
會計部門未能充分發揮會計管理職能,未能及時向領導層提供決策需要的反饋信息,甚至未能通過核算分析及時發現 作中存在的問題,使得領導層決策失誤,這是會計人員的失職。目前,會計部門普遍沒有制定風險量化監測指標體系,參與決策職能形同虛設,無助於決策的科學化、周密化,一旦決策失誤則損失無法彌補。
8、會計創新風險
無論是從市場競爭的需要、金融國際化趨勢的需要、擺脫當前困境的需要來看,還是從銀行所經營的貨幣和信用實質內容上來看,銀行都必須創新。從會計的角度看,會計創新也是必須的。特別是在各行的財務管理方而,待挖掘的領域尚大。
但如果不顧及適應這種開拓性行為的良好的內外部環境,盲目照搬先進經驗,就會造成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落後的經管水平、客觀條件相違背的情況,如目前對企業全面推行的“權責發生制”,對於我國銀行業經營水平來說,尚屬超前,造成的虛盈實虧、用信貸資金墊支利稅,使我國銀行業普遍存在潛在效益風險。

防範措施

從金融會計風險的種種表現可以說明,現代金融會計風險工作面臨許多新的風險點,承受著各種各樣嚴峻的考驗。如何有效防範金融會計風險,已經成為搞好商業銀行經營,保持我國金融穩定的重大問題。防範金融會計風險應從五個方面來規避防範會計風險。
1、加強健全銀行治理結構
改變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所有者主體虛擬的現狀。所有者主體虛擬,往往使得企業的利益,會計風險防範等至關重要的問題無法真正落到實處。一個現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在保證國家控股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將國有銀行推向資本市場,從而最佳化銀行內部治理結構,使會計金融風險防範獲得強勁的原動力。
另外,各商業銀行還可以考慮採用基層領導輪換制、會計人員委派制、稽核特派員制度等方法,從人員上保證全行集中統一的會計管理落到實處,進一步防範、化解“本位主義”引發的銀行會計風險。
2、強化內部控制,實行集中核算
1)改革現行銀行分級分散的會計核算制度,在建立全行統一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實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級核算新體制。
2)內控制度的主要目標就是防範風險。只有健全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減少銀行會計風險,及早採取措施防範風險,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3、發展現代會計運作手段
推行責任會計是防範金融會計風險的有效手段,完善計算機系統開發、運行、維護、管理控制;同時不定期對計算機業務進行監督檢查,清除計算機操作與管理中的各種風險和隱患。
4、重視會計違法行為的治理
會計行為風險是由會計行為違規引起的。因此,迴避和防範會計行為風險的有效途徑,一是要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二是建立約束有力監管環境。

保障系統

隨著會計行為風險日益增加,有必要在網路的基礎上開發預警系統軟體,將預警與核算建立在一個平台上,在核算數據錄入的同時,預警系統能夠及時跟蹤分析。跟蹤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結算票據的處理是否符合內控制度、要素是否齊全合規,有無壓票行為;賬證、賬賬、賬表、表表是否鉤稽一致;往來類科目是否配對相符等。通過會計定出預測技術和方法,對會計核算全過程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研究分析,對帶苗頭性、有疑點的問題適時報警,實現有效監測。
金融會計風險的監督保障系統應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三個部分。事前監督,主要應包括對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制定與考核。即反映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如備付金比率等;反映資本不足風險指標體系,如資本充足率等;反映資產風險指標體系,如逾期貸款率等;反映金融市場風險指標體系,如利率風險率等;反映損益狀況指標體系,如資產盈利率等;反映貸款對象財務狀況指標體系,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產銷率、資產收益率等。
事中監督,主要應包括對銀行穩健經營的動態監控。銀行的決策部門應將上述反映金融風險的一系列指標,作為需要考核的責任指標落實到各有關責任部門。會計部門要與其它職能部門一道建立起對金融風險實施動態監控的機制,隨時將來自各方面反映金融風險的各項指標與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警戒值相對比,並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反饋信號,敦促並監督各有關部門及時採取修正措施,以確保銀行經營始終遵循穩健與安全的原則,儘量避免與減少金融風險所帶來的損害。此外,事中監督還應包括對銀行業務規範和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以維護法規制度的統一性與嚴厲性,防止違規違法行為帶來的風險損失。
事後監督,主要應通過對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和各種報表的檢查分析,對銀行穩健經營的結果進行全面複審檢查,考核各單位有關控制金融風險責任指標的執行情況,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與措施,以進一步防範金融風險。此外,在銀行內部還應建立和健全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稽核制度,以便在銀行經營的各個工作環節上有效地堵住金融風險的漏洞,形成防範金融會計風險的有效屏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