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碎片化”

金融市場“碎片化”

金融市場“碎片化”,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歐債危機的持續惡化,金融市場“碎片化”問題在歐洲乃至全球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市場“碎片化”
  • 領域:金融市場
  • 性質:經濟發展阻礙因素
  • 最近出現:歐債危機
簡介,涵義,表現方面,形成原因,影響,

簡介

金融市場出現“碎片化”凸顯了債務危機影響下的歐洲金融一體化進程出現了停頓甚至倒退。金融市場“碎片化”不僅不利於歐洲金融穩定和資源配置,也是阻礙歐洲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

涵義

金融市場“碎片化”是相對於金融一體化而言的,主要指一體化的金融市場受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衝擊,內部分化加劇並分割成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不同市場,各個市場利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資本跨市場流動情況異常,貨幣政策傳導受阻,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金融市場“碎片化”與放棄改革導致的內部分裂以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並稱為當前歐洲面臨的3大風險。

表現方面

金融市場“碎片化”的三大表現:
1. 資金方面,跨境資本流出南歐,官方資金成主要依賴。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邊緣國國債被大量拋售,資金持續從南歐邊緣國家流出,轉向德國國債等避險資產。中東歐新興經濟體同樣也遭遇西歐銀行的大幅撤資。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統計,2010年下半年至2012年初,歐洲銀行業已從東歐撤資2萬億歐元。
為緩解資本逆流對歐洲經濟造成的衝擊,歐洲央行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直接提供援助資金以及通過第二代泛歐實時全額自動清算系統(Target 2)實現經常項目順差國對逆差國的融資支持。
總體看,這些救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也使歐洲經濟體對官方融資的依賴呈現較強的區域特徵,南歐邊緣國家成為官方資金的主要輸入區域。此外,原本作為一體化重要標誌的歐元區支付系統Target 2,也因邊緣國家過度依賴,引發了各國央行間債權債務巨額失衡,加劇了歐洲經濟體的內在失衡。
2. 銀行方面,融資壓力持續攀升,零售存款市場日趨分化。
歐洲銀行因持有希臘等國國債以及相關高風險金融機構債券而受到直接或間接的負面影響,而國債利率上行以及銀行信用評級的下調進一步加大了歐洲銀行的融資壓力。資本金不足、流動性緊缺狀況的惡化成為歐洲銀行業面臨的嚴峻考驗。
歐洲銀行業零售存款市場日趨分化。早在2010年,希臘就出現了明顯的存款外逃現象。截至2012年3月底,希臘銀行體系存款只剩下1650億歐元。愛爾蘭、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義大利也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存款外逃跡象,法國、德國等歐元區核心國家銀行業零售存款則持續增加。
3. 金融市場方面,主要市場“碎”度不一,境內境外差異明顯。
從銀行間市場來看,2008年至今,歐元區銀行在歐元區與在歐洲其他經濟體的跨境債權總額降幅分別高達42%和23%,境內債權總額僅下降3%。
從私人部門貸款來看,歐元區銀行在歐元區跨境私人部門貸款2008年至今總計下降了4500億歐元,降幅高達40%;而境內私人部門貸款上升5700億歐元,增幅約5%。
從證券市場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銀行在歐元區與歐洲其他經濟體的跨境債券類風險敞口分別下降了55%和50%,境內債券類風險敞口卻上升了43%,股票類風險敞口變動幅度相對較小,仍呈現明顯的分化趨勢。

形成原因

1. 直接原因: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和“去槓桿化”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歐洲金融一體化進程造成明顯衝擊。危機中出現的巨額虧損以及不斷加大的資本缺口風險與流動性風險,使歐洲金融機構迅速放緩擴張步伐,部分金融機構業務大幅收縮甚至出現倒閉破產。
而“去槓桿化”,尤其是金融機構的“去槓桿化”所伴隨的資本強化措施以及降低對穩定性較差融資渠道的依賴等,可能將進一步加劇歐洲金融市場“碎片化”趨勢。
2. 根源:歐元區成員國經濟實力持續分化
在歐元區成立之初,成員國的經濟實力參差不齊,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包括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等在內的成員國形成了與自身經濟實力不符的高福利社會保障制度,並通過發債獲取施政資金,競爭力持續下降,易受外部經濟波動的干擾。
與此同時,德國、法國等核心國家則充分運用貨幣一體化優勢,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歐洲經濟體實體經濟差異的持續強化,為金融市場的“碎片化”埋下了伏筆。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歐元區成員國經濟實力差異問題凸顯,市場對希臘等國的償債能力產生質疑,資金出逃邊緣國家的跡象明顯。在邊緣國家經濟實力未有明顯改善的背景下,金融市場“碎片化”趨勢短期內難以有效扭轉。
3. 制度因素:歐元區政策結構不平衡
歐債危機的爆發凸顯歐元區內部“擁有統一貨幣政策而缺失統一財政政策”的弊端,成員國往往藉助歐洲央行穩定歐元的措施,以低利率獲得長期融資,同時其擴張性財政行為可能帶來的通貨膨脹、匯率波動等問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整個歐元區的稀釋。
危機爆發以來,這種不平衡的政策結構仍未得到明顯改變,經濟復甦乏力與債務負擔沉重導致歐洲經濟體在緊縮與增長之間徘徊,財政鞏固難以取得預期成效,金融市場對危機惡化的憂慮未能有效緩解,歐洲央行推出的寬鬆貨幣政策傳導與作用機制面臨多重阻礙。
4. 從短期來看,金融市場“碎片化”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與歐債危機衝擊下的產物,是金融機構等市場參與主體控制危機損失、防範風險擴大、重整自身實力的結果。
從長期來看,隨著危機逐步企穩、經濟持續復甦,金融機構也將走出困境,重回發展軌道,金融一體化仍是主要的發展趨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歐洲金融市場“碎片化”也有其特殊性,如果成員國經濟實力分化以及政策結構不平衡等問題未能有效解決,歐洲金融一體化進程仍將面臨較大阻礙,目前尚不能排除金融市場“碎片化”在未來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分析指出,金融市場的分割化是歐洲央行推出多種非常規貨幣政策措施的主要原因。歐洲央行在2012年7月將一周借貸利率調降到歷史低點的0.75%,並將隔夜存款利率降低至0%。雖然部分即將到期的德國國債收益率已經在近幾周跌至了負值領域,但是西班牙融資成本還是持續高企在歐元區誕生以來最高水平的7%以上,預示著該國可能需要接受全面的外部援助。

影響

1. 加劇主權債務、銀行、實體經濟危機之間的惡性循環。
從歐元區成員國之間來看,金融市場“碎片化”引發跨境資本流出南歐,大量資金同時撤離國債市場與銀行間市場,對重債國產生明顯衝擊,阻礙貨幣政策在歐元區成員國間傳導,削弱救助效果。
從成員國內部來看,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等援助措施引導下,歐洲銀行持有的所在國主權債券不斷增加,潛藏風險持續加大。主權債務危機與銀行業危機的相互強化,又將進一步加大實體經濟危機的風險,並呈現惡性循環趨勢。
2. 阻礙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傳導與作用機制。
主權債務危機持續惡化使得傳統的利率政策作用機制受阻,歐洲央行推行的低利率政策難以抑制不斷攀升的危機國國債收益率,銀行業危機則使寬鬆貨幣政策在銀行信貸渠道傳導受阻。在金融市場“碎片化”背景下,復甦乏力的歐元區邊緣國家信貸風險不斷加大,銀行信貸緊縮加劇,歐洲央行低利率政策的刺激效果難以傳導至實體經濟。
歐洲央行(ECB)行長德拉吉指出,金融市場“碎片化”有其明顯的後果,例如銀行融資成本不同,造成歐洲央行降息等貨幣政策對於歐元區不同成員國的傳導效應不一,無法有效滲透到更廣泛的經濟領域。
3. 金融市場“碎片化”加劇信貸環境惡化,中小企業融資受阻。
歐元區銀行相繼提高貸款利率與放款門檻,中小企業獲取融資難度加大。歐盟與歐洲央行的一項研究顯示,2009年以來歐洲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的融資大幅下降,而需求持續提升,其中希臘與愛爾蘭的情況尤其明顯。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經濟學家Anatoli Annenkov表示,雖然歐元區2013年第二季度GDP初值日內數據較好,但或是因暫時性因素,第二季度GDP將存在下修的可能性。因此預計2013年秋季歐元區經濟復甦仍面臨較大挑戰,如金融碎片化和財政緊縮等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