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生怕芳尊滿

《金縷曲·生怕芳尊滿》是清代學者納蘭性德的一首詞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縷曲·生怕芳尊滿
  • 作品出處:飲水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生怕芳尊滿。到更深、迷離醉影,殘燈相伴。依舊迴廊新月在,不定竹聲撩亂。問愁與、春宵長短。人比疏花還寂寞,任紅蕤、落盡應難管。向夢裡,聞低喚。 此情擬倩東風浣。奈吹來、余香病酒,旋添一半。惜別江淹消瘦了,怎耐輕寒輕暖。憶絮語、縱橫名碗。滴滴西窗紅蠟淚,那時腸、早為而今斷。任角枕,欹孤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生怕句:芳尊,精緻的酒杯,亦借指美酒。謂生怕承受不了別恨,所以不敢讓芳尊斟滿。劉敞《獨行》:“卻謝芳樽酒,悠悠誰與飲。”亦同此意。
②人比二句:疏花,疏淡的梅花。姜夔《暗香》:“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紅蕤,花萼。此謂紅花落盡,沒有人管。
③向夢二句:謂只有在夢裡,才聽得到低聲的叫喚
④此情句:渙,濯衣垢也(《說文》)。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謂藉助春風洗滌胸中鬱悶。
⑤吹奈二句:餘香病酒,酒醒過後,餘香仍在。二句意即,春風不能洗滌鬱悶,反而增添鬱悶。
⑥惜別二句:江郎,一指江斆,一指江淹。此處藉以說明瘦若江郎。輕寒輕暖,謂乍暖還寒,變化無常。二句意謂,江郎已為別離消瘦,更加經不起乍暖還寒的折磨。
⑦絮語二句:絮語,連綿不斷地低聲說話。茗碗,茶碗。
⑧任角二句:任,猶抱也。欹(qī),傾斜,歪向一邊。

作品鑑賞

容若在靜夜起相思。酒不但不能排解愁情,反添起惆悵。愁情綿綿不絕,比這春宵還要長。
心中此際的孤獨無聊,比疏花還要寂寞。唯有夢裡才可與你一會。人瘦若江淹,擬請東風洗去憂愁不但不能,反倒添愁添恨。為卿相思如瘦花,偏又遇這輕寒輕暖的世界,身心竟似不堪其累。原來當年剪燭西窗,對面絮語之時,我們已在為可能到來的離別而傷心了。如今在孤館獨宿,離思撩亂之時憶及當初的情景,心裡更是情濃恨深。
這一首,有人解做懷友,有人解做悼亡,而我覺得容若此詞的高妙恰好是這種模糊曖昧。上闋看是懷伊人,下闋讀是懷故友,輕易將兩種感情撥弄地像兩生花親密交纏。實在是愛煞那一句"人比疏花還寂寞"。意境清疏,用情深切,是非得口齒嚼香對月吟,才有是筆花照人的好句。容若將自身與庭前花比,紅花落盡,花枝蕭疏,這花是如此孤寂,然而人卻比這疏花還要寂寞。他正是這樣軟玉嬌花似的一個人。
容若獨居寓所寫出的詞心情瀲灩,並非不香艷不感人,然而我總感覺有點虛。不單是這一闋,論起飲水詞來都有這樣虛浮華麗的感覺。讀多了就好比言情小說看多了一樣,是一個套路。
說起獨宿旅寓,身世之嘆,就總想起柳永的《戚氏》,實在堪為絕唱。宋人有讚譽:"《離騷》千載寂寞後,《戚氏》淒涼一曲終。"莫以為以《離騷》比《戚氏》是一個時代人的偏愛,《戚氏》孤峰獨絕,後世幾乎無詞可比。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淒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鳴咽、畫角數聲殘。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戚氏》
《戚氏》調是柳永創立的長調慢詞,全詞二百一十二字,是長調中最長的體制之一。古代文士對行文句法極其講究,為了突破以往駢體過於整齊勻稱的格局便以散體造就疏密相間跌宕生姿的效果。另一方面為了不致過於鬆散拖沓,又借駢體穿插其中加以整合,從而達到疏密相間,紅花白蓼的效果。《戚氏》寫景抒情,敘述駢散交織,一氣呵成,音韻也有說不出的和諧。
為抒情而抒情,因寫情而抒情,是為文的兩種不同的層次。容若才情雖高也還只停留在前一階段,運筆之間還可以看出轉折的痕跡,而且用詞也嫌穠麗。語言的過度華美會影響文字的承載力,過了奢華濃艷的心境以後再看,就不如簡練的文字有力;三變卻是已入了第二層的人,家常絮語,卻宕開筆去寫,文腳細密樸直。他一生的經歷機遇都可以在這二百一十二字中找到痕跡,又仿佛無跡可循,三變的文法好比湘女手中的針線,明明一針一線都是用心,卻顯得若無其事,織出精細的"雙面繡",可以透觀。
天涯羈客,念念功名,奪身追逐而又無法甘願,這樣的人茂密如荊棘。生命原質原是不可停留的,自身湍流跋涉也許遇上一個險灘就粉身碎骨。時間,責任,俗世標準卻又時時在其間督促我們力爭上遊。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公元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