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珍彪

金珍彪

金珍彪,抗美援朝老兵,現家居出生地中湖,已80多歲。

基本介紹

  • 本名:金珍彪
  • 主要成就:抗美援朝
生平簡介,傳奇人生,悲情人生,

生平簡介

金珍彪,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志願軍總部授予他一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稱號,榮獲金日成授予的國際勳章。解放軍總政治部編輯出版的《紅旗飄飄》刊登了他的事跡,少兒出版社發行連環畫《讓紅旗飄揚在上甘嶺的機槍手》,把這位英雄的名字帶到每一個城市鄉村,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

傳奇人生

從湘西土匪到志願軍戰士
從湘西山林到朝鮮戰場,一萬多名湘西“土匪”在五零年代走上了自我救贖之路。
特殊的時代背景,與湘西這片土地上獨特的群體心態,兼之過硬的軍事素質,最終造就了朝鮮戰場上一群勇猛無匹的另類英雄。47軍一位師政委將之總結為“槍法準,能吃苦,特別能打仗”。
然而,這群半輩子在湘西山林間打轉的漢子們,此時完全無法想像,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海量坦克、重炮、飛機,這是一場至為慘烈的碰撞。而“黑腦殼”表現之頑強、優異,同樣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多年以後,原47軍軍長曹里懷將軍在《湘西剿匪史稿》定稿座談會上說:“湘西土匪大多是貧苦農民,逼上梁山的。你們想像不到他們在朝鮮打仗有多勇敢。他們打出了國威。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戰死了,很壯烈,我常在夢中念著他們……”將軍說到動容時,忍不住淚水潸然。
在朝鮮3年間,金珍彪、宋德清等隨47軍連場血戰,其中最為慘烈的,或許是1953年3月的老禿山攻堅戰。
老禿山,又名上浦防東山,位於朝鮮驛谷川南,是通往漢城(今首爾)的要塞,戰略位置至為險要。自1952年6月起,交戰雙方在朝鮮中部反覆拉鋸,志願軍曾先後5次攻下該高地,但均被美韓軍反撲奪回。
連場血戰後,這座山上草木皆無、一片焦土,從此有了“老禿山”這個別名。1953年3月,志願軍以47軍第141師423團再次攻擊老禿山,宋德清、金珍彪都在這支部隊中。
這一次,他們的對手是聯合國軍哥倫比亞營一個加強連、美7師20個排以及兩個搜尋班,還有一個坦克連。在正面約500米、縱深不到百米的陣地上,聯合國軍共構築了明暗堡195個、形成了以15、16、17號高地為支撐點的堅固環形防禦體系和密集火力——這又將是一場惡戰。
1953年3月23日晚19時30分,4分鐘炮火急襲後,志願軍發起衝擊。金珍彪、宋德清所在的三連是尖刀。衝鋒中,機槍手金珍彪和董明竹配合作戰,齊力開火,連掏美軍17個暗堡,護著旗手把紅旗插上了老禿山主峰。
但慘烈的搏殺才剛開始。聯合國軍全力反攻中,金珍彪和營長郝中雲背靠背抱著機槍掃射,打死不少敵軍,自己右腿也中了3彈。等到他從戰壕爬出來時,“組長、班長,還有紅旗手、彈藥手都已經犧牲了”。
剛喘口氣,迎面就衝上來10多個敵人,金珍彪趕緊舉起機槍胡亂掃射。但美軍燃燒彈也緊接著丟過來了,陣地馬上變成一片火海。金珍彪抱著機槍,就勢滾下一道深溝,衣服燒沒了,背部、臀部也都被燒傷了。直到天黑,渾身燒傷、血口子淌著濁黃膿水的金珍彪才被戰友們發現,第三天轉移到山下,抬進軍用卡車送回了後方戰地醫院。戰後統計,金珍彪共殲敵165人,成了殺敵最多、獲勳章最多的志願軍戰士。志願軍總部則授予他一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1962年8月,朝鮮戰場上殺敵最多、獲勳章最多的志願軍戰鬥英雄金珍彪,帶著一等功臣勳章,回到了湘西張家界武陵源區的故鄉小山村。
然而,金珍彪的歸來沒有英雄贊禮,也沒有族人的噓寒問暖、家長里短,迎接他的只有無數冷漠、戒備、警惕的眼神。此時,他並非英雄,而是被打入了另冊的“罪人”。
金珍彪命運落差的根源,是他曾經的“湘西土匪”身份。
1954年,朝鮮戰場停火,此後志願軍陸續回國,活著回來的“黑腦殼”們,大多脫下軍裝,作為一名普通的復員士兵,又回到了湘西老家務農。
然而,回家後他們才發現,過去曾是湘西土匪的他們,試圖以從軍洗去“黑腦殼”烙印的自我救贖之路,其實無比艱難——此時,民國湘西民間一度“主流、顯赫”的土匪職業,早已成了神憎鬼厭的代名詞。
箇中緣由,一方面是湘西土匪在被解放軍追剿的後期,每天在散亂奔逃中苟活求生,所到之處“擾民甚深”,有的土匪甚至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既為求生,也是崩潰前絕望情緒的瘋狂宣洩,多年積攢下來的一點民間口碑,在短短一兩年、甚至幾個月間就被他們自己毀壞殆盡了。另一方面,1950年代以後的湘西,與整箇中國一樣,在完成了階級成分劃分後,所謂“階級敵人”“被管制分子”,與新建的主流社會之間,已被一道人為的深深鴻溝隔開。獲得主流意識形態認可的“黑腦殼”,終究是極少數。金珍彪也是一個“黑腦殼”。

悲情人生

金珍彪因為功勳顯赫,歸國之初一度“金光閃閃”,在丹東接受了10萬市民的夾道歡迎,解放軍總政治部編輯出版的《紅旗飄飄》也刊登了他的事跡。而後,他擔任廣西某部三連連長,1955年l0月,他被調往桂林步校任軍事教官。
僅僅幾年後,一封來自家鄉的檢舉信,就把他重新打入了另冊。這封信是家鄉一位趙姓老秀才的手筆,上面寫著“奉上軍令,請假回鄉,路過高山險地,強姦姑娘,匪性未改,攻打糧倉”云云。
於是,校方組織全校師生舉行批鬥會,並宣布了對他的處理決定:開除黨籍,撤銷正連職待遇,然後,一輛吉普車將他們夫妻送往廣西石龍縣武宣農場勞動。
1962年8月,金珍彪被“精簡”回鄉。回到老家後,他不堪忍受鄉親的冷漠眼神,決定逃往深山裡。幾年間,他住岩穴,睡茅草房,吃野菜,捉毒蛇充飢……但偶爾幾次下山,還是讓他的行蹤被人發現了,於是數度被揪回批鬥,直到有一次舊傷發作、從戲台倒栽下來。
此後,他仍回到深山老林里,卻交由幾個既是他徒弟、又是基幹民兵的小伙子看管。有一天,一“徒弟”一斧子猛地劈進他的背部,傷口長5寸,深至肺部,於是金珍彪又在醫院裡躺了8個月。
但他的噩運依然沒有結束。“文革”開始後,家鄉公社革委會宣判金珍彪死刑,一同被宣判的,竟是當初那位受人指使、寫信誣告他的趙秀才。不過,即將行刑時,上級領導一句話,金珍彪得以槍下留命。
金珍彪的苦難,1970年代末才告一段落:恢復了二級傷殘軍人的身份,但黨籍戶口依然都沒有解決。
1980年代,他曾去了北京軍事博物館,“三樓的抗美援朝展館,從左手邊進去,第一挺機槍就是我的”。金珍彪清楚記得他所使用的機槍規格、型號,還有槍托上摔裂的痕跡。
老伴說,那一次,站在曾伴著自己在血火中穿行的機槍面前,金珍彪沉默良久之後,突然像個孩子似的坐在地上哭了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