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之戰

金牛山之戰

金牛山位於廬江縣城以北,距縣城20多公里,北有三河,內有丘陵,西鎖金牛鎮,東連打鼓山,山勢險要,是大別山根椐地通往巢湖地區的陸路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基本介紹

  • 名稱:金牛山之戰
  • 地點:淮南金牛山
  • 時間:1941年4月16日晚
  • 參戰方:新四軍,日偽軍
  • 結果:日偽軍敵狼狽逃竄
  • 參戰方兵力:駐江蘇省揚州日軍第12旅團一部和偽軍共700餘人,
    附炮3門、重機槍5挺、輕機槍30餘挺、擲彈筒10餘個
  • 傷亡情況:斃傷日軍200餘人、偽軍300餘人,俘日軍2人、偽軍30餘人。
    新四軍亡54人,傷64人
  • 主要指揮官:不詳
金牛山位於廬江縣城以北,距縣城20多公里,北有三河,內有丘陵,西鎖金牛鎮,東連打鼓山,山勢險要,是大別山根椐地通往巢湖地區的陸路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8年8月,國民黨五二八團團長周雄派廬江縣聯防大隊隊長范鐵錚、副大隊長韋善華、中隊長陳夢飛率400多人在金牛山盤踞,環山建起鹿砦,四角築起碉堡,妄圖控制這一有利地形,以切斷大別山與巢湖地區的交通路線,阻礙我皖西區黨委和四分區聯繫。他們據守一方,與地方惡勢力狼狽為奸,向民眾敲詐勒索,天天下山搶劫財物,砍伐森林,抓人逼稅,奸淫擄掠,無惡不作,民眾恨之入骨。為了狠狠打擊敵人,皖西軍區黨委決定採用“聲東擊西、圍點打援”的戰術,先包圍金牛山據點,引誘保全一團增援,然後將金牛的聯防區大隊和保全一團一舉殲滅。
戰鬥由皖西軍區副司令員鮑先志親自指揮,皖西獨立旅第三十七團和廬江獨立團圍攻金牛守敵。參加這次戰鬥的部隊有皖西軍區主力二十四團、桐廬獨立團、二分區主力三十三團和中原野戰軍某部1個連,並有馬槽、柯坦、金牛等地3000多民眾也積極配合軍隊挖戰壕,抬擔架,送彈藥。戰鬥部署是:廬江獨立團團長黃亞東率領400多人擔任主攻,二分區司令員鐘大湖、政治委員張偉群率重兵埋伏在羅埠、黃蜀山大店2處,配合殲滅增援的保全一團;皖西一分區司令部設在黃崗附近的左家雲棚,有警衛二連130人駐守。
11月18日晚,戰鬥打響後,由於守敵居高臨下,憑藉堅固工事,集中火力攔阻,至午夜前,獨立團三次發起進攻未果。接著,獨立團一連連長張宗亮和二連連長李華勝各帶1個爆破組(每組6人),將大方桌安上車輪,桌面鋪上3層浸透水的濕棉被,每3人推1張,2人以輕機槍作掩護,1人投炸藥包。2個爆破組分4次先後向山上挺進,終因敵人火力太猛,仍無法到達目標,張宗亮、李華勝在衝鋒時英勇犧牲。正當敵人集中火力對付爆破組進攻時,獨立團主力部隊又兵分3路,一路由山南孫家屋後(今金牛中學),一路從西山葵花井,一路以北山潛川初級中學(今金牛國小),乘敵人火力間隙向金牛山發起猛攻。經過2個多小時的激戰,守兵傷亡慘重,聯防區中隊隊長陳夢飛率殘敵30多人潰逃。
與此同時,黃亞東團長按二分區領導的原定計畫,採取調虎離山之計,假借聯防區大隊隊長范鐵錚名義向周雄請求增援。周聞訊後信以為真,立即派保全一團團長李濤率3個營前往。李濤率第三營取道羅埠,直奔金牛,途經芮崗行至左家雲棚時,被警衛二連出其不意予以迎頭痛擊。保全團一團第三營取道申山,沿笏子山進發,當進入左家雲棚時,又被鐘大湖部居高臨下集中火力猛射。金牛山之戰歷時2個小時,獨立團打死打傷保全團百餘人,俘虜保全團梅營長等官兵百餘人,繳獲迫擊炮4門,輕、重機槍24挺,子彈200多箱,炮彈200多發,手榴彈140多顆,長槍200多支,拔掉了金牛山據點,擴大了廬江獨立團的活動範圍,打開了皖西區黨委和四地委的聯絡通道。
 在此次戰鬥中,獨立團傷亡30多人,團副參謀長武斌、政治處副主任錢繼元,一營營長曹伯喜、教導員杜克英等,在為解放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戰鬥中獻出了寶貴生命。
金牛山之戰示意圖金牛山之戰示意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