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龍

金沙江龍

金沙江龍(屬名:Chinshakiangosaurus)是意為“金沙江的蜥蜴”,是早侏羅紀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現今的中國。金沙江龍被分類於蜥腳下目,但所知有限。

基本介紹

生物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

生物學史

模式種是中和金沙江龍(屬名:C. chuhghoensis),是由Ye在1992年所命名,但由董枝明所敘述。
金沙江龍
金沙江龍的化石包含一個部份齒骨,可顯示它們擁有頰部;除此之外還包括脊椎肩胛骨、四肢骨頭、以及部分骨盆
趙資奎和其同事們在1970年所採集到的一件不完整骨架。中和金沙江龍是發掘自雲南省滇中盆地,侏羅紀早期,最大型的原蜥腳類恐龍。估算體長大約12-13公尺。它的牙齒具有原始型蜥腳類的模式,含邊緣鋸齒狀,像是較晚期的蜥腳類──峨嵋龍,或圓頂龍。但是經詳盡研究,金沙江龍應隸屬原蜥腳類恐龍。它的頭骨還沒有特化,具較窄的上下頷,中央部位較厚重,沒有側腔室,神經弓相當低。它們或許應該歸屬到一群演化成較為大型而且完全四足行走的族群──黑山龍科(melanorosauridae)

形態特徵

大型恐龍,體長11-13米。

分布範圍

生活在距今2億 - 1.75億年前的早侏羅世,被發現於亞洲,中國-雲南。

生活習性

金沙江龍是植食性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