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

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

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位於遼寧省北票市東南12公里處,大板鎮金嶺寺村西北,地理坐標北緯41°42′08″,E120°48′28″,海拔高程122米。地處遼西丘陵山地,大凌河中游,涼水河與大凌河交匯於此。遺址所在地地勢平坦,南臨高山,西、北兩面瀕臨大凌河,東側為大凌河河谷開闊地。由於大凌河河水改道,遺址的西部已被沖毀,經考古勘探,現存面積約1萬平方米。

遺址為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白石水庫基本建設於1992年文物調查時發現[i]。1996年,由我所王成生同志對該遺址北部進行過局部試掘,發現五個大型夯土台基和大量的筒瓦、板瓦等建築構件,初步認定遺址為一處較大規模的魏晉時期建築遺址。2000年7月至2002年10月,考古所連續三年對遺址進行了大規模勘探和發掘。參加發掘的人員有付興勝、杜志剛、馬紅光、姚志勇、胡國富、萬成忠、華正杰、辛岩。繪圖人員有杜志剛、馬紅光、胡國富、萬成忠。修復人員張明合。攝影者有穆啟文、辛岩。勘探面積4萬多平方米,發掘面積9000平方米。發掘清理出了三組大型建築址以及外圍環壕,基本搞清了該建築址的布局和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
  • 出土地點:遼寧省北票市大板鎮金嶺寺村
  • 所屬年代:魏晉時期
遺址介紹,歷史,現狀,文物價值,

遺址介紹

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位於遼寧省北票市東南12公里處,大板鎮金嶺寺村西北,地理坐標北緯41°42′08″,E120°48′28″,海拔高程122米。地處遼西丘陵山地,大凌河中游,涼水河與大凌河交匯於此。遺址所在地地勢平坦,南臨高山,西、北兩面瀕臨大凌河,東側為大凌河河谷開闊地。由於大凌河河水改道,遺址的西部已被沖毀,經考古勘探,現存面積約1萬平方米。
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桑堆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桑堆
遺址為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白石水庫基本建設於1992年文物調查時發現[i]。1996年,由我所王成生同志對該遺址北部進行過局部試掘,發現五個大型夯土台基和大量的筒瓦、板瓦等建築構件,初步認定遺址為一處較大規模的魏晉時期建築遺址。2000年7月至2002年10月,考古所連續三年對遺址進行了大規模勘探和發掘。勘探面積4萬多平方米,發掘面積9000平方米。發掘清理出了三組大型建築址以及外圍環壕,基本搞清了該建築址的布局和結構。

歷史

金嶺寺建築址中出土的遺物主要是建築構件,建築構件中的瓦當是中國古代建築上的重要附屬構件,其當面圖案表現形式及藝術風格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是考古斷代的典型器物。金嶺寺建築址中出土的瓦當,當面圖案為幾何蓮花瓣紋樣。有關蓮花瓣紋樣的瓦當,秦漢時期就已出現,魏晉時期開始流行,但該建築址中的幾何蓮花瓣紋樣瓦當就其製作方法、圖案表現的形式和藝術風格較為獨特,帶有較強的地域性和民族特點,迄今為止未見著錄,與它相似的瓦當圖案目前僅見於朝陽三燕時期龍城遺址。推測大板金嶺寺建築址就是曹魏初年慕容部始定居於遼西大凌河流域的一處早期高等級建築遺存。
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建築址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建築址

現狀

金嶺寺建築址已經覆土保護。

文物價值

金嶺寺建築址——這一重要考古發現為探尋前燕早期都邑地望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考古資料。這種帶有環壕性質的大型高等級建築址,反映出慕容鮮卑入居遼西後早期都邑的雛形,同時又在其建築方法,遺物圖案、紋飾、文字等諸多方面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慕容鮮卑受漢文化和佛教文化影響極深,同時也反映出慕容鮮卑以由遊牧轉向定居,上層集團開始大興土木。
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瓦當金嶺寺魏晉建築遺址——瓦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