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北京市海淀區金山寺)

金山寺,又稱金仙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陽台山上,始建於代,抗日戰爭中被日軍燒毀,僅存地基。為恢復原貌,擬在原址重建。

基本介紹

名稱由來,寺院景觀,寺院歷史,寺院建築,

名稱由來

金山寺,又稱金仙寺。仙與山二字相近,人居山中即為仙。相傳清慈禧太后的表妹金仙姑娘,因婚後家中不睦,削髮為尼,隱居修行,並重修此寺,故易名“金仙庵”。有別於玉泉山北的另一金山寺。“冷泠鐘磬音,金口愜幽尋,溪繞芙蓉殿,山開薝蔔林”,說的即是玉泉山金山寺。

寺院景觀

陽台山金山寺素以“三絕”聞名,第一絕為公孫林,公孫樹即銀杏,俗稱白果,是著名的植物活化石。入山門殿,寺前院尚存兩株古銀杏,雌雄兩株對峙,直徑近2米,約有七八百年樹齡。寺前銀杏成林,寺後山石有吳稚暉題篆“公孫林”。第二絕為金山泉,因寺後山峰名金山而得名,金山泉是北京西山名泉之一,金山翠碧幽谷,金水泉冽,泉水清涼綿甜,沁心脾。據當地居民回憶,解放之初金山泉水流巨大,在泊岸的石階處形成瀑布,二三里地之外就能聽到“嘩嘩”水聲。迄今現金山泉是西山為數不多的豐水泉。第三絕為玉清殿的關帝爺,關公塑像體形敦實,目光嚴峻,雙手抱笏,儀態矜持,現已無存。又有金山四大名產之說:銀杏、牡丹、玉蘭、泉水。

寺院歷史

金代章宗時期,享有盛名的“西山八大水院”中香水院(法雲寺)、清水院(大覺寺)都在陽台山一帶。當年的金山寺青山環抱,池水盈門,樹古泉老,石拙苔陳,深幽勝地,有學者認為,陽台山金山泉之金山寺即金章宗金水院。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縱火毀庵。除山門外,原有建築已無存。近年,依遺址實地勘察復建,從遺址的平面看,此地有兩處房基痕跡。一處在金山泉眼西側的高台之上,基址坐西朝東,於此復建金仙寺。另一處在平台小廣場北側,基址坐北朝南,北院似是生活區,為僧寮、香積廚、齋堂、茶房等僧人居住之所,在此復建金仙庵。

寺院建築

現在的金山泉之金山寺景區包括金仙寺、金仙庵、朝陽院、古香道等。金仙寺北金仙庵,金仙庵門前就是妙峰山中北路古道。妙峰古香道曾是舊時人們去妙峰山進香的主要道路,清末至民國時期,中北道最為繁盛。古道全程共20公里,其間有5個茶棚,金仙庵是中北道上著名的天津崇修堂茶棚。有碑記清同治九年(1870年),鐘粹宮太監范平喜曾修此道和金仙庵茶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