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經·宿邯鄲驛

《金字經·宿邯鄲驛》是元代散曲家盧摯所寫的一首小令。這首小令用生動的筆法描寫了作者故地重遊的心態,運用了用典的表現手法,將作者內心無奈的心情表達地淋漓盡致。全曲筆墨酣暢,一氣呵成,作者之心境、形象表現得頗為生動傳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字經·宿邯鄲驛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小令
  • 作者:盧摯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金字經1·宿邯鄲驛2
夢中邯鄲道3,又來走這遭,須不是山人4索價高。時自嘲,虛名無處逃。誰驚覺,曉霜5侵鬢毛。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金字經:曲牌名。
  2. 邯鄲:在今河北省南部。驛:驛站。元代京官外調,往往在這裡暫住,換車馬。
  3. 夢中邯鄲道:即“黃粱美夢”,喻指人世間的富貴終是如夢一場。
  4. 山人:隱居山中的人。
  5. 曉霜:白頭髮。

白話譯文

如今我又一次來到夢中享盡繁華富貴的邯鄲道上,這絕不是因為山中人要價太高才能實現自己歸隱的願望,而是自己多年來無法逃脫功名這個虛名罷了。我也經常自己嘲諷自己。在“功名”這個問題上,又有誰能一下子驚悟覺醒,即就是到了兩鬢斑白的老年,還是這樣。

創作背景

這首“金字經”是寫他夜宿邯鄲驛舍的感觸。邯鄲在今河北省南部。根據作者的生平經歷,人們可以推定這是他第二次就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時的作品,那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夢中邯鄲道,又來走這遭”,一個“又”字點出盧摯故地重遊,再次走上邯鄲官道的事實。此處引用唐代傳奇沈既濟《枕中記》中的典故,盧生在邯鄲道遇呂翁,枕著呂翁贈送的磁枕人夢,在夢中歷經榮華富貴,一覺醒來卻發現主人灶上的黃粱尚未蒸熟,由此領悟得失富貴不過是一場夢的道理。
對這一典故的引用,同作者自身經歷密不可分。盧摯在燕南任官之前,他曾任皇帝的侍從之臣、按察使、廉訪使、翰林學士等要職,可以說是享盡了榮華富貴。此次赴任恰好經由“黃粱一夢”故事的地點,故事主人公的姓氏又與他相同,這些巧合促使他產生了過盡鉛華、豁然夢醒的感覺。
接下來“須不是”三句,承接上文,表達自己並非無歸隱之心,而是無法抗拒名利的誘惑。其中“山人索價高”意為,山中人索要高價才允許作者入山歸隱,聯繫前面“須不是”三個字來看,直白地道出他的自嘲之意:他深知並不是歸隱的代價太高,而是因為“虛名無處逃”,這五個字用風趣的筆法交代了他無法歸隱的原因,即功名的引誘讓人無處可逃。
“誰驚覺,曉霜侵鬢毛”兩句作為結尾,將盧摯已經這把年紀還不能看開名利的自我感傷表達得淋漓盡致。“誰驚覺”三個字寫出了光陰流逝之快,也寫出了他驀然回首有所感悟卻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可奈何。
全曲有很明確的主題性,語句上下承接,脈絡清晰,但所表達的情緒卻是矛盾的。盧摯用自我嘲諷的筆法寫出他在歸隱和繼續為官兩種選擇之間搖擺的心情,這在那個時代很有代表性。

名家點評

中國古代散曲研究會理事張進德:在寫作手法的運用上,這首小令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作者在毫無斧斤之痕的自然狀態之下,將處世、處境、心緒與典故融為一體。在語言上,它不同於元人的眾多小令作品以純粹的口語寫作,而是將書面語中的經典辭藻點化成渾然天成的口語,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元曲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盧摯(1242—1314),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嵩翁。河南穎川人。年二十,由諸生充元世祖侍從之臣,至元十二年(1275年)後,歷任燕江北道提刑按察司、江東道提刑按察副使、陝西道按察使、河南路總管,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拜集賢學士。三年出任湖南路肅政廉訪使。八年還朝為鞫林學士,遷承者,復再任燕南河北道廉訪使。有《文章宗旨》《盧疏齋集》《疏齋後集》,已不傳。今存詩五十餘首,詞十五首,文十七篇。散曲小令一百二十首,懷古題材較多,對歷史的變幻深為感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