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工程

“金關”工程 1993年提出,1996年由外經貿部負責實施 對外經濟貿易和相關領域進行標準規範化、網路化管理的一項國家信息化重點系統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字工程
  • 歷史發展:“金信”工程 “九五”期間國家統計局 提高統計對國民經濟巨觀決策的快速支持能力,實現統計信息的全社會共享
  • 提出:1993年
  • 分類:工程
歷史發展,金農工程,金農工程建設背景,金農工程建設原則,金農工程建設目標,金農工程建設機構,金農工程建設情況,

歷史發展

“金信”工程 “九五”期間國家統計局 提高統計對國民經濟巨觀決策的快速支持能力,實現統計信息的全社會共享
金橋”工程 1996年8月被批准列為國家的107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 (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以建設我國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為目的的跨世紀重大工程
“金稅”工程 1998年6月批准,2000年5月實施 建立數據採集中心,建立稽查局的4級協查網路,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款流失
金智”工程 1995年12月建成 CERNET,第一個由國家投資建設、基於TCP/IP體系結構的全國學術計算機網際網路
“金交”工程 1989年開始建設實施 建立和套用我國交通運輸信息網路(CTnet),發展交通運輸服務產業
“金旅”工程 2000年12月 一是政府旅遊管理電子化,二是利用網路技術發展旅遊電子商務,與與國際接軌
“金盾”工程 2001年4月通過立項 全國公安信息化的基礎工程,是實現警務信息化或電子化警務的基礎
“金卡”工程 1994年開始推廣 建立我國現代化的、實用的電子貨幣系統,推廣普及信用卡的套用,實現支付手段的革命性變化,跨入電子貨幣時代
金農”工程 農業綜合管理和信息服務系統
“金企”工程 企業生產與流通信息系統
金宏”工程 國民經濟巨觀決策服務系統
“金農”工程
“金保”工程
金財”工程
“金質”工程
“金水”工程

金農工程

金農工程建設背景

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一個既關係經濟繁榮,也關係國家穩定的大問題,黨和政府一直對此給予高度重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我國國民經濟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在國家信息化進程中,如果忽視了農村信息化,勢必加劇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因此,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必須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同步。為了在總體上加速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國務院要求國家農業主管部門和各級政府把信息化納入農業發展規劃,逐步建立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系統,向各級農業管理部門、生產單位及農民提供有關信息。
金農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上提出的,目的是加速和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立“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

金農工程建設原則

1.金農工程建設所需投資以中央投入為主導,地方投入為基礎,採用國家、部門、地方和社會等多條渠道籌集,以財政撥款為主,銀行貸款為輔,利用外資為補充的多種方式解決。國家投資要本著中央與地方“分灶吃飯”的原則,集中使用,發揮主導作用,以此促進系統標準的同一、網路的開放互聯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共享。金農工程預算投資12億元。第一階段投資5.7億元,其中各級財政撥款占87.5%,貸款占12.5%。第二、三階段投資6.3億。金農工程完成以後,我國農業生產可望有一個大的飛躍和提高。
2.金農工程不搞一切新建,要堅持邊建設邊套用,以套用促建設的原則,分階段擴充、完善、整合、最佳化已有的信息基礎結構和信息資源,爭取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3.金農工程基礎結構建設要注意當前與長遠相結合,信息資源開發和服務要注意國內和國際相結合;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時重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4.金農工程採用國際、國內先進技術,同時充分考慮支持民族產業的問題。

金農工程建設目標

建立信息套用系統,構築農業信息網路,造就信息服務隊伍。在現有基礎上,利用先進適用的信息 技術手段,開發並運行由支持巨觀決策、支持生產經營的各類套用系統組成的多元化的信息套用體系及相關的大型資料庫群,加速農業綜合信息資料庫群和信息套用系統的建設,建立農業綜合管理及服務信息系統;加大農業電子信息基礎結構建設力度,逐步簡稱依託國家傳送基幹網和電信業務網、廣播電視網、計算機信息網,能夠滿足農業巨觀調控、微觀導向和農村社會化服務要求的中國農業信息網;培養一批既懂農業又懂經濟,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農業信息人才,造就一支信息資源開發和信息技術套用的服務隊伍。

金農工程建設機構

金農工程系統結構的核心是金農工程的國家中心。其主要任務:一是網路的控制管理和信息交換服務,包括與其它涉農系統的信息交換與共享;二是建立和維護國家級農業資料庫群及其套用系統;三是協調製定統一的信息採集、發布的標準規範,對區域中心、行業中心實施技術指導和管理;四是組織農業現代化信息服務及促進各類計算機套用系統,如專家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衛星遙感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套用。金農工程系統結構的基礎是國家重點農業縣、大中型農產品市場、主要的農業科研教育單位和各農業專業學會、協會。

金農工程建設情況

(一)第一階段(2003-2005)
“金農工程”由農業部牽頭,國家計委、國家糧食局、中農辦等部門配合。一期建設從2003年開始,2005年結束,預計共需中央投資11.69億元,地方投資9.46億元。從2003年起,力爭利用3年時間,實現增強政府巨觀調控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增強農民信息意識和信息利用能力,增強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目標。具體建設任務:開發四個系統、整合三類資源、建設兩支隊伍、完善一個服務網路。
開發四個系統 初步建成農產品市場預警系統:選擇部分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和敏感農產品,通過建設數據採集、分析、會商、發布等四個工作平台,完成數據集成、警情確認和信息發布工作。這四個工作平台指:數據平台、分析平台、會商平台、發布平台。依託部屬“五個一”信息發布視窗和社會媒體,建立固定發布視窗和穩定傳播渠道,傳播、發布農產品市場預警信息,為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提供服務。
完善農村市場服務系統
在中國農業信息網開發供求信息公共服務平台,通過各地農業部門網站聯網運行,集成全國供求信息,實現用戶發布、查詢信息“一站通”。
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服務系統是一個通過網路進行市場價格採集發布的系統。目標是要改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行情採集分析平台,擴大聯網範圍,實現400家全國性和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聯網。
啟動農業科技信息聯合服務系統
部、省兩級數據中心根據統一的目錄體系,分別整合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建立存儲文字、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資料庫群。
推進農業管理服務系統
在網上公布農業部門主要業務工作規範,建立開放的政務管理資料庫,開發網路辦公系統,逐步實現行政審批和市場監督管理事項的網路化處理。重點使農藥、獸藥、種子等農業投入品的生產、經營許可和登記管理、無公害食品等農產品的審定、驗證登記,以及質檢機構等有關市場主體的認證、管理等事項達到網路化。
開發與整合三類信息資源
整合部內信息資源,建立穩定的涉農信息收集、溝通渠道。建立起與海關總署、糧食局、供銷總社、國家計委、外經貿部等涉農部門的信息支持協作機制,開發國際農產品生產貿易信息資源。
建立兩支信息服務隊伍
一支是高素質的農業信息管理服務隊伍。計畫用3年時間,完成3萬人的培訓任務。另一支是農村信息員隊伍,依靠村組幹部、農村經紀人、產業化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等,通過培訓考核和資格認證,建立農村信息員隊伍。計畫用3年時間,在全國建立起至少15萬人的農村信息員隊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