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書院

金台書院

金台書院有兩處,一處是北京崇文區金台書院,另一處是甘肅省靈台縣金台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台書院
  • 位置崇文區西部
  • 建立時間:清朝中葉(1750年)
  • 建立地點:京城
北京崇文區,甘肅省靈台縣,

北京崇文區

金台書院位於崇文區西部,崇文門外東曉市大街203號。它是清朝中葉(1750年)在京城建立的一所書院。
金台書院的前身系降清明將洪承疇的私宅--洪莊。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京兆尹錢晉錫在宛平、大興分設義學,收孤寒生童就讀。宛平的義學擇地長寺,大興的義學僦屋洪莊。後宛平的義學併入洪莊,名“首善義學”。從此,恬靜的莊園有了琅琅讀書聲,成為京師義學的所在地。
首善義學創辦之初,只租了洪氏莊園的一部分房舍,後京兆尹施世綸想買洪莊的空地,將義學擴建為書院,但當時洪莊主人洪承疇之孫奕沔願意獻地辦義學,康熙皇帝看了奏摺,對奕沔在為嘉獎,並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特賜御書“廣育群才”匾額。對此,奕沔只好同意。首善義學於是增建了學舍,擴大了規模。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改名為《金台書院》。清朝設立書院,最初在各省省會所在地,後來各府、州、縣也相繼設立書院。金台書院設在京師,故聞名全國。
北京崇文區金台書院北京崇文區金台書院
金台書院隸屬順天府官署管理,所收學員主要是京師和各省準備參加會試、殿試的舉人和貢生,但順天府的童生亦可就讀。書院主持人多為有名之士。康熙年間舉人王源,雍正年間進士陳兆蒼都曾做過金台書院的院長。書院設院長、學副、上舍等名額,並聘有主講。除官課外,每月還有師課(指書院定期聘請一些學者講課)。教學內賓主要是習作八股文,臨摹法帖,有時也講授一些經書義理。每逢朔望之日,京兆府尹常親臨考場監考,對考試成績優秀者給予“膏火”(即燈火,比作燈油費,多指求學費用)獎勵,作為就學的資助。書院如發現人才,則立即上疏推薦。這種破格以求的精神,說明書院為清朝培養和物色人才的辦學目的是很明確的。
金台書院金台書院
金台書院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光緒五年(1875年),再次重修。經過重修,書院大為改觀。門前有了扇面形的掛瓦影壁作為屏障,門口有石雕臥獅,雕工精湛,甚為壯觀。官廳正中的垂花門樓,全部用木料雕裝鑲嵌,油飾彩畫,顯得文雅而莊重。東西文場不僅修得寬敞明亮,而且還有迴廊。場內所添桌椅,為肄業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條件。
北京崇文區金台書院北京崇文區金台書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推行學校教育,書院遂停辦,改為順直學堂。隨後又曾幾易其名為京師公立第十六國小、東曉市國小、北平市第十二區中心國民國小、九區中心國小、崇文區第一中心國小等。1973年改為崇文區東曉市國小,1982年和1986年先後兩次對校舍進行了修繕、改建和擴建。
1984年5月被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甘肅省靈台縣

位於甘肅省靈台縣。清道光元年(1821)知縣蘇履吉創設於孔廟左側文昌宮內,兼任講席。有正殿3間,祀文昌神像;享殿3間,名巽志堂;旁新建書室數間。同治二年(1863)毀於戰亂。十二年知縣彭光練清查書院田畝、房屋、息銀並籌款整修,增建東西齋舍15間,東側三代祠1間,齋夫室2間;西側賓興館2間,廚房2間。因靈台縣秦時名鶉觚,光緒元年(1875)呈準更書院名為“鶉觚”。書院歲收廩膳生10名,增廣生20名,附學生、武生若干。整頓條規,每月官課、堂課各1次。官課專試帖括之學,堂課兼試經學策論,俾守一經而習時務。學宮原藏書甚多,亦並歸書院,由教諭齋長管理,供學生參考。光緒三十二年(1906)知縣王堯儒改建為縣第一高等國小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