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寺

金像寺

金像寺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漹城鎮千佛村6組的千佛山下,這裡地處夾江千佛岩以西約5里,是千佛岩文物風景旅遊區範圍內的又一名勝之處。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景點介紹,周邊看點,

地理位置

金像寺地僻幽靜,綠樹掩映,它占地數百平方米,背靠巨崖,前眺青衣江,後枕大石盤,東依大觀山,西連雙龍村,與青衣江對岸似筆架的天仙關對峙。金像寺,寺廟雖然簡陋,但寺里的摩崖造像卻頗有些歷史。

景點介紹

一到金像寺大門,即可看到著名政治家和書法家寇遐撰書的門聯:“山高益豪志,石古藏靈根。”門後橫額“壑清谷古”,有董其昌行書:“竹送清溪月,松搖古谷風。”名家墨韻,美景美文,相得益彰。
金像寺沒有象樣的天王殿、大雄寶殿,只是在山門(寺門)之後,依山建有兩座相連的半邊廟宇,以為寺內的摩崖造像遮風蔽雨。左邊曰“岳峙翠微”,四根檐柱上分別是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書法藝術家楊守敬、清代書法繪畫大師趙之謙給金像寺的題詩,楊守敬題的是:花徑惜令童子掃,蓬門獨為可人開。趙之謙題的是:瓊台含霧星辰滿;霄漢無雲日月真。右邊曰“清淨禪林”,檐柱上也有聯,其一是:世事蒼茫開眼界,塵寰善舉入襟懷。
金像寺的摩崖造像,雕刻在長達18米的崖壁上,有石窟五龕(“岳峙翠微”堂四龕,“清淨禪林”一龕),總計造像60多尊。造像人物有三世佛、彌勒佛、觀音、文殊、普賢、羅漢、四大天王、力士、雲童等。1986年5月,這些摩崖造像被列入樂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寺內有“種德傳芳碑”一通,碑上記載:“千佛山金像禪苑乃我朝成化創建,……”該碑記載鐫粧捐資人數有29人,不同姓氏達23人。該碑還記載,金像寺始建於名帶初期,原址在月塘壩。成化十年(1474年),一位叫德然的和尚在此處捨身焚獻,募資修建了這座寺廟,鐫刻了這些佛像。此外,彌勒佛造像前還有一通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維修紀事石碑,碑文盛讚此地風光景物:“邑北金像寺,古剎也。仙境儼是天工造就……,建於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因此可以推定,金像寺摩崖造像鐫刻於明代成化(1465~1486年)年間,具有典型的明代石刻藝術的特點。
千手觀音雕像千手觀音雕像
金像寺摩崖造像中,最精緻的當數三世佛龕和千手觀音龕。
三世佛龕高約5米,寬6米,共有造像10多尊。正中,橫三世佛(藥師王佛、釋迦牟尼、阿彌陀佛)結跏趺坐在飾有肥碩蓮瓣的須彌座上,文殊跨獅、菩賢騎象,協侍左右,護法神威猛雄武,雲童秀氣自然。整座造像布局勻稱,雕刻精湛,造形優美。
最值得觀賞的是“清淨禪林”裡面的千手觀音窟,該窟高約5.1米,寬4米,深4米,共雕刻有大小26尊像。千手觀音雕像刻有12頭、240隻手,頭頂有浮雕佛像15尊,旁有弟子4人,左右並列有力士、金剛,眾佛拱衛,妙相莊嚴,布局緊湊而且場景宏闊、意境深遠。觀音頭戴寶冠,身著瓔珞,全身飾金,金光四射,燦爛奪目,金像寺以此得名,名副其實。
千手觀音雕像前,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刻石文字:“大清國四川上南道嘉定府夾江縣永興鄉雁兒口居住信善羅文泰同緣陳氏男世憲發心舍資重裝金像寺諸佛菩薩一堂”。
寺後幽谷寺後幽谷

周邊看點

據說,在金像寺西北的五兀山頂,還有古佛寺遺址,山頂有三個獨立的巨石,呈鼎足狀,各塊石上刻古佛一尊,造型古樸,形態各異,古代建寺,因以命名。至今,石佛尚在,寺已不存。
金像寺東側,是一條天然的小山谷,谷口矗立著一根筆直的石柱,不知是何遺蹟。山谷兩邊,山崖陡峭,樹木挺拔,山谷中瀑布、溪流,淙淙聲聞。據說,這裡山中滲出的泉水清冽爽口,夾江縣城還有不少人來這裡接水回去飲用呢。走進峽谷,感覺這裡自然質樸,清新涼爽,如果在盛夏,倒不失為一個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