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元

金世元

金世元,北京衛校中藥學科主任、主任中藥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中藥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學會委員、北京中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新藥審評審員會委員、《中華本草》編委等職,對中藥的鑑定、炮製、製劑等有豐富經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世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26年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北平市國藥業公會中藥講習所
  • 代表作品:《中藥炮製學》等
人物簡介,科研情況,主要經歷,研究實踐,無藥養生,教學工作,論文著作,獲獎情況,

人物簡介

金世元,中共黨員,北京市人,1926年出生,北京市衛生學校主任中藥師,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主任委員,現任主任中藥師,北京中醫藥學院客座教授、國家科委國家秘密技術中醫會中醫中藥學中藥審查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評議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評審專家、中國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主任委員、臨床藥物評價專家、中國中醫藥學及中藥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老教授協會醫藥專業委員會顧問、北京藥學會常務理事及中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藥材系統高級職稱評審、北京市衛生技術系統中醫中藥高級職稱評審;國家級大型圖書《中華本草》編委、現代實用中藥系列叢書編委會學術顧問;《首都醫藥》、《光明中醫》雜誌編委;中國藥材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技術顧問等,對中藥的鑑定、炮製、製劑等有豐富經驗。
金世元(照片1)金世元(照片1)
金世元教授不僅是北京衛生學校中藥專業的重要創始人,同時兼任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客座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主任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基本藥物評審專家、國家科技部國家秘密技術中醫中藥審查專家、北京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並任國家大型圖書《中華本草》編委、《北京中醫》、《首都醫藥》、《中藥研究與信息》等雜誌編委,中國藥材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等技術顧問等社會職務。
“博學”是所有和金世元接觸過的人對他最深的印象,只要是涉及到中藥方面的問題,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實踐經驗,他都能為你一一解答,因此許多人都尊稱他為“國藥泰斗”。
金世元的學徒經歷是從中藥飲片的炮製開始的,作為學徒要從最髒、最累的活乾起。在他學徒的那個年代,對於一些關鍵工藝,師傅從不親傳,主要靠徒弟自己的悟性,在一旁觀察、領悟。和金世元同來的學徒有很多都適應不了走了,而他卻留了下來,並且在這邊乾邊悟中,掌握了許多中藥炮製過程中的要領。
從14 歲當學徒到現在,金世元從事中藥事業已經77個年頭了,在這77年的醫藥生涯中,金老可謂是醫藥雙馨、教研俱豐。在金世元看來藥如人生,中藥不僅能治病,製藥的過程同時也可以教人、育人。

科研情況

技術專長:由於長期從事中藥實踐、教學與科研工作,足跡遍布祖國藥材產地和藥材市場,掌握了一套鑑別藥材真、偽、優、劣的嫻熟本領,尤對“地道藥材”的性狀特徵有其獨到的鑑別技能。在中藥炮製方面,有較深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中成藥方面,運用深厚的中醫理論對於常用中成藥處方來源、歷史考證、藥物組成、配伍意義及功效特點等研究頗有建樹。在中藥調劑方面,熟練掌握審方、計價、調配、覆核、付藥等各環節的正規操作和技能技巧。
金世元(照片2)金世元(照片2)
科研方面:1989年與北京東風製藥廠合作研製成功“射麻口服液”;1991年與北京同仁堂合作研製成功“烏雞白鳳口服液”,這兩個產品均已被批准生產上市,並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主要經歷

1940年,一個難得的機遇,金世元參加了由政府舉辦的“北京中藥講習所”, 在這期間,他系統的學習了中醫藥基礎理論知識。當時在這裡任課的是北京城有名的汪逢春、趙樹屏等中醫大家,他們對於中藥方劑學的講述,給金世元留下很深印象的。
金世元(照片3)金世元(照片3)
1942年畢業於北平市國藥業公會中藥講習所。建國後,歷任北京衛生學校教員、副教授、中藥學科主任,北京市中藥學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中藥鑑定、炮製、調劑及教學工作,對中藥經典及中藥臨床藥學有較深造詣。著有《中成藥的合理使用》等。被中醫界尊為“國藥泰斗”的金世元先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藥材系統高級職稱評審、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他享有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儘管金老和各種名貴藥材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但是他卻提倡“無藥養生”。
14歲那年,家裡為了讓金世元有一門兒謀生的手藝,就把這個莊稼漢的孩子送到北京復有藥莊當起了學徒工。在藥莊裡,金世元從最髒、最累的活乾起,兩年的學徒乾下來,他不僅掌握了製藥的基本流程,而且還對藥材的性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有一天這我記得很清楚,我們生產製作參茸衛生丸,這個參茸衛生丸,現在同仁堂還有這個藥,說這藥可是補藥,又有人參又有鹿茸,我就知道是補藥,反正吃點對身體沒有壞處吧,我拿起,那時期也不是買的,到那兒掰一塊就吃,至少夠兩丸子我就吃了。甜不滋兒就吃了。
十六、七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對於少不經事,又生活清貧的金世元來說,吃點兒補藥,無非是想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壯些,可是沒想到三個小時以後,金世元就開始覺著不對勁兒了。
頭脹啊,腦脹得要裂似的。後來老師就說,還有師兄就說,你剛才吃這個多了吧,大概你吃這個你吃得過量了,你這歲數哪能吃這個呀,我說這不是說吃這個對身體有好處嗎。對身體有好處不是你這個年齡應該吃的呀,後來大概有那么一天吧,這不舒服勁才過去。
這次經歷,給了年少的金世元一個很大的教訓,此後,好多年,他再也沒有碰過那些被人們大肆追捧的補藥。
就說這人參,吃了以後,有好多人都是,吃了以後有副反應,他也不說這人參不好,所以說過去啊,古人有句話“人參致命無罪”,把人治死了都無罪。“大黃治癒這大黃瀉下藥啊,無功”,它是治病的無功。
1940年,金世元參加了由政府舉辦的“北京中藥講習所”,當時任課的是北京城有名的汪逢春、趙樹屏等中醫大家。他們對於中藥方劑學的理解,把金世元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到了二十六,七歲的時候,金世元就已經與北京的各大藥行來往密切了。
1943年調到北京通州益元堂藥店工作。1956年調入北京市藥材公司業務科中藥研究室工作。
1957年獲得了醫師開業執照。1961年參加北京衛生學校中藥專業的創建工作。
1990年被確定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師承制導師。

研究實踐

在金世元的藥學研究中,他尤其重視“地道藥材”,為了掌握這些地道藥材的特性,年輕的金世元經常是背著乾糧,夾著雨傘,到各藥材產地去,虛心向藥農請教,在實踐中了解原料藥材之間的差別。
在中醫藥的典籍中有許多關於真偽藥材的論述,為了印證這些前輩醫家的經驗,金世元跑遍了全國的各藥材市場,在這深入的調查和悉心的揣摸中,他練就出一套鑑別真偽藥材的功夫。
中藥炮製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炮製的好壞不僅直接關係到藥品的療效,有時還會危及到人的生命。所以對於中藥炮製,金世元一直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在中藥炮製方面,早年的學徒經歷使金世元掌握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後的刻苦學習又使他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所以許多在中藥炮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他都能及時發現,而且每到這一時候,平時那個隨和的金世元會變得非常嚴厲。
得益於博覽歷代醫藥名著,金世元對於中成藥的了解十分深入,同樣是一種中成藥,他能把它的處方來源、歷史演變、組方配伍、功能主治等等,都為你介紹得一清二楚。因此許多人遇到問題都願意向他求教,並形象的把他稱為“活藥經”。
在中醫藥的歷史上,醫和藥是不分家的。年輕時打下的中醫基礎,以及後來的刻苦學習,使得金世元在醫學方面的造詣同樣深厚。平時在藥學研究之餘,他也常常為人診病。由於他對於中藥的熟識,使得他開出的藥方往往與從不同。
在金老看過的病例中,有這么一位家住赤峰的體癱病人,她由於突然中風而造成身體癱瘓,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一直臥床不起,中醫、西醫看了很多,可都不解決問題。在別人介紹下找到金老,金老了解他的病情後,給她開了一劑藥方,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她又慢慢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後來金老的學生在研究他的藥方時,發現了這么幾味一般醫生都不敢使用的中藥。
為了加強中藥人材的培養,1961年,北京市衛生局決定在北京衛生學校開設中藥專業。考慮到金世元中醫藥知識的全面,把他調來創建這門新的學科。當時的金世元雖然已經具備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紮實的理論基礎,但他還是深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
正是在這嚴謹的學風中,金世元培養出了1000多名中藥人材。現在,這些學生大多已成為北京地區中藥行業的骨幹。1990年,他被國家遴選為全國第一批500名師帶徒的導師之一,他也是北京市這第一批導師中唯一從事藥學研究的專家。

無藥養生

任何病都要靠自我調理
可以用三句話來總吉他的“無藥養生”之道:粗茶淡飯;保護好脾胃和腎臟;合理運動。
一輩子與藥打交道的金世元說:“我的‘無藥養生’靠的就是粗茶淡飯。此外,我平時愛吃大棗,一天吃三個,一輩子都不顯老。”在養生方面,金世元除了強調“食補”的重要性外,還告誡人們一定要注意保護脾胃和腎。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胃壞了,消化不好,人的營養就差;有病了要吃藥,藥到了胃裡無法分解,藥性無法起作用,吃了也等於白吃。腎功能不好,體內的廢物就無法排出,這就是把一個人的根本破壞了。
金老年過古稀,依然精神矍鑠。金老說:“我起床講求三個半分鐘,即醒半分鐘,坐半分鐘,站半分鐘。然後在床上就可以進行簡單的鍛鍊。第一步,搓臉,俗話叫乾洗臉,每次30遍;第二步,搓耳朵,也搓30次,耳朵的穴位很多,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再往下搓腳,我兩腳對搓,兩隻手就專門搓腳心……每天一個小時,一項一項地進行鍛鍊。從周身的主要穴位,循序漸進到全身的簡單運動,就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
床上鍛鍊之後,金老就到樓下的公園裡,找一個人少的地方,做幾次深呼吸,而這就是他堅持了18年的深呼吸鍛鍊,並因此受益匪淺。經過一番吐故納新之後,金老還要再花上15分鐘,做一套保健操。吐故納新再加上做操,每天不到20分鐘的時間。十幾年來,無論多忙,金世元從沒有間斷過。而每次做這些時,金世元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規矩:日出之後再鍛鍊。他認為只有太陽出來,空氣才新鮮。
現如今,人們是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了,像人參、鹿茸,冬蟲夏草等名貴的滋補藥,也走進了越來越多的家庭。今天走進我們健康故事的主人公,就在中醫界被尊為“國藥泰斗”,他一輩子都在和各種藥材打交道。下面就讓我們去拜訪一下這位國藥大師,讓他給支支招兒,看看究竟有什麼藥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加健康。
每年的五月份到九月份,是金世元豐收的時節。因為每到這個時候,他就會到中國各地去看藥材。翻山越嶺六十多年,從當年辦藥材的小夥計到今天備受推崇的“活藥典”,金世元走遍了中華大地。今年,他的收穫是在七月份,因為那時78歲的金世元登上了海拔1000多米的長白山人參栽培基地。
我們這行管這叫什麼,這人有嗜好,愛貨。見著心情就不一樣。我們就瞧人參,這一隻人參是非常有意思,從它地上莖,從蘆,到身,到尾,到艼,讓你看著就那么美。靈性就那么大。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常年在崇山峻岭里奔波。金世元大半生都在和藥材打交道,像人參,鹿茸等一些在中國人觀念里較難得到的滋補佳品,對他來說,自然是近水樓台。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在金老的生活中,他卻從不提倡僅僅依靠藥材養生。

教學工作

金世元教授在北京衛生學校任教期間孜孜不倦的工作,不斷的充實和完善教學內容,從而逐步的提高了教學質量,總結出了一套中藥專業的教學規律。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親自帶領學生上山採藥實習,到安國藥材市場識別藥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辦學三十多年中先後培養了1200餘名中藥學專業人才,為中藥事業培養了眾多的專業骨幹。同時在辦學的過程中,金世元教授還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注入了大量的心血,親自指導青年教師備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業務素質較高的中青年教師,因而受到了領導和師生們的好評。至今北京衛生學校中藥學科仍就保持著良好的學術氣氛。這與金老師的辛勤勞動是密不可分的。
現在金世元教授雖已是年逾古稀,但是還以飽滿的精神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為我們後輩人做出良好的榜樣。

論文著作

金世元教授針對社會需要撰寫發表了多篇專業論文和著作。其中主編的著作有《中成藥的合理使用》、《中藥飲片炮製研究與臨床套用》《中藥炮製學》(全國中藥專業統編教材)。和其他同道合編的著作有《中藥大全》、《中藥材大辭典》、《中成藥大辭典》、《中藥炮製大全》、《中藥鑑別大全》、《北京市中藥材標準》、《北京市中藥飲片標準》、《北京市中藥調劑規程》、《北京市炮製規範》、《北京市中成藥製劑標準》、《婦女家庭用藥常識》、《臨床藥學進展》、等十餘部。主審的著作有《中藥炮製學》(全國藥材系統統編教材)、《中藥調劑學概述》、《現代中藥商品手冊》、等多部著作。同時自60年代以來發表了學術論文70餘篇。
金世元先生撰寫的專著有《中成藥的合理使用》,主編過《中藥炮製學》,合編過《中藥大全》、《中藥材大辭典》、《中成藥大辭典》等10餘部著作;自60年代以來,先後發表了中藥學術論文60餘篇。金老研製的“射麻口服液”、“烏雞白鳳口服液”經衛生部審核批准,已投產供應市場。他策劃、組織、設計的教學片“鹿茸”1989年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貼。

獲獎情況

1988年,被北京市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1989年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貼;
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7年,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製技術”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獲北京市“首都國醫名師”光榮稱號,同年獲得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藥大師”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