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香茅

野香茅

野香茅,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橘草Cymbopogon goeringii (Steud.) A. Camus的全草。分布於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地。具有止咳平喘,祛風除濕,通經止痛,止瀉之功效。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炎,頭痛,跌打損傷,心胃氣痛,腹痛,水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香茅
  • 別稱:五香草、香茅、香茅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香茅屬
  • :橘草
  • 分布區域: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地
  • 採集時間:夏、秋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溫。

功效

止咳平喘,祛風除濕,通經止痛,止瀉。

主治

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炎,頭痛,跌打損傷,心胃氣痛,腹痛,水瀉。

相關配伍

1、治老年慢性氣管炎:野香茅30-60g,松果30g,魚腥草30-60g。煎服。
2、治心胃氣痛:野香茅30-60g。水煎服。
3、治水瀉:野香茅30g,炒米30g。水煎服。
4、治風腫:野香茅250g。煎水洗。(1-4方出自《廬山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採集加工

夏、秋兩季,於陰天或早晨采割全草,晾乾。

形態特性

多年生。稈直立叢生,高60-100厘米,具3-5節,節下被白粉或微毛。葉鞘無毛,下部者聚集稈基,質地較厚,內面棕紅色,老後向外反卷,上部者均短於 其節間;葉舌長0.5-3毫米,兩側有三角形耳狀物並下延為葉鞘邊緣的膜質部分,葉頸常被微毛;葉片線形,扁平,長15-40厘米,寬3-5毫米,頂端長 漸尖成絲狀,邊緣微粗糙,除基部下面被微毛外通常無毛。偽圓錐花序長15-30厘米,狹窄,有間隔,具1-2回分枝;佛焰苞長1.5-2厘米,寬約2毫米 (一側),帶紫色;總梗長5-10毫米,上部生微毛;總狀花序長1.5-2厘米,向後反折;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長2-3.5毫米,先端杯形,邊緣被長 1-2毫米的柔毛,毛向上漸長。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5毫米,中部寬約1.5毫米,基盤具長約0.5毫米的短毛或近無毛;第一穎背部扁平,下部稍窄,略凹陷,上部具寬翼,翼緣密生鋸齒狀微粗糙,脊間常具2-4脈或有時不明顯;第二外稃長約3毫米,芒從先端2裂齒間伸出,長約12毫米,中部膝曲;雄蕊3,花葯長約2毫米;柱頭帚刷狀,棕褐色,從小穗中部兩側伸出。有柄小穗長4-5.5毫米,花序上部的較短,披針形,第一穎背部較圓,具7-9脈,上部側脈與翼緣微粗糙,邊緣具纖毛。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分布於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地。

藥材性狀

全草長可達1m左右,稈叢生,較細軟,無毛。葉片條形,長約25cm,寬3-4mm,兩面無毛,有白粉,葉鞘基部破裂反卷,內面紅棕色。全體有香氣。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對平滑肌的作用。
3、平喘作用。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療慢性氣管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