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學名phasianidae雉科)

野雞(學名phasianidae雉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雞又名雉雞、七彩錦雞、山雞等,是由野生雉雞經人工飼養訓化,集肉用、觀賞和藥用於一身的名貴珍禽:食用價值:野雞肉質細嫩鮮美,野味濃,其蛋白質含量高達40%,是普通雞肉、豬肉的2.5倍,脂肪含量僅為0.9%,是豬肉的1/45、牛肉的1/10、雞肉的1/15,基本不含膽固醇,是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野味食品。野雞的羽毛別具特色,還可以製成羽毛扇、羽毛畫、玩具等工藝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雉雞
  • 拉丁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
  • 別稱:七彩錦雞、山雞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雞形目
  • :雉科
  • :雉屬
  • :雉雞
評價,藥用價值,觀賞,生活習性,繁殖特點,繁殖技術,常見疾病防治,雞場建築設備,飼養管理,育雛期,育成期,種用雉雞,銷售,食療價值,營養分析,標本的製作,

評價

野雞為歷代的皇家貢品,清代乾隆皇帝食後讚嘆不已,寫下“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壓江南十二樓”的名句。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食後評價:“好看、好吃、有野味”;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也對野雞的營養成份給予很高的評價。野雞送人是高檔禮品,待客是珍稀野味,還是英國皇室招待國家元首的保留菜餚。正因為如此,每年春節前後,市場上都掀起一股送野雞的熱潮。

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記載:野雞補氣血,食之令人聰慧,止瀉痢,除久病及五臟
喘息等。經北京醫科大學測定:它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28種之多,其中有多種是人體自身所無法合成的,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胺基酸模式。並富含鍺、硒、鋅、鐵、鈣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兒童營養不良、婦女貧血、產後體虛、子宮下垂和胃痛、神經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療效,對人體的滋補功能遠遠高於久負盛名的甲魚、鰻魚等。野雞中鍶和鉬的含量比普通雞高15%,還有防治癌症的作用。
野雞

觀賞

節日送野雞是我國自古就有的傳統,有表達吉祥如意和美好前程之意。同時還可製成漂亮又好賣的標本。我場用野雞的皮毛做成的標本,光彩鮮艷、栩栩如生、高貴典雅,每架200多元還暢銷各大城市工藝禮品店、旅遊景點。
野雞

生活習性

  1. 適應性廣,抗寒,耐粗 生活環境從平原到山區,從河流到峽谷,棲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陸地各種生態環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溫,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動覓食,飲冰碴水,不怕雨淋。
  2. 集群性強 繁殖季節以雄雉雞為核心,組成相對穩定的繁殖群,獨處一地活動,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則開展強烈爭鬥。自然狀態下,由雌雉雞孵蛋,雛雉雞出生後,由雌雉雞帶領初生的雛雉雞活動。待雛雉雞長大後,又重新組成群體,到處覓食,形成覓食群。群體可大可小,因此,人工養殖的雉雞,可以適合大群飼養環境,但密度過大時,妨礙採食,常發生互啄現象。
  3. 膽怯機警 雉雞在平時覓食過程中,時常抬起頭機警地向四周觀望,如有動靜,迅速逃竄,尤其在人工籠養情況下,當突然受到人或動物的驚嚇或有激烈的嘈雜噪音刺激時,會使雉雞群驚飛亂撞,發生撞傷,頭破血流或造成死亡。籠養雄雉雞在繁殖季節,有主動攻擊人的行為,野生成年雌雄雉雞常佯裝跛行或拍打翅膀引開敵害,以保護幼雉雞。因此,養殖場要求保持環境安靜,防止動作粗暴及產生突然的尖銳聲響,以防雉雞群受驚。
  4. 食量小,食性雜 雉雞胃囊較小,容納的食物也少,喜歡吃一點就走,轉一圈回來再吃。雉雞是雜食鳥,喜歡各種昆蟲、小型兩棲動物、穀類、豆類、草籽、綠葉嫩枝等。人工養殖的雉雞,以植物性飼料為主,配以魚粉等動物性飼料。據觀察,家養雉雞上午比下午採食多,早晨天剛亮和下午5~6時,是全天2次採食高峰;夜間不吃食,喜歡安靜環境。
  5. 性情活潑,善於奔走,不善飛行 雉雞喜歡遊走覓食,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差,只能短距離低飛,而且不能持久。
  6. 叫聲特殊 雉雞在相互聯繫,相互呼喚時常發出悅耳的叫聲。就像“柯—哆—囉”或“咯一克一咯”。當突然受驚時,則暴發出一個或系列尖銳的“咯咯”聲,繁殖季節,雄雉雞在天剛亮時,發出“克—多—多”歡喜清脆的啼鳴聲,日間炎熱時,雄雌雉雞不叫或很少鳴叫

繁殖特點

  1. 性成熟晚,季節性產蛋 雉雞生長到10月齡左右才達到性成熟,並開始繁殖。雄雉雞比雌雉雞晚1個月性成熟。在自然環境中,野生雉雞的繁殖期從每年2月份到6~7月份,雉雞的產蛋量即達到全年產量90%以上。在人工養殖環境中,產蛋期延長到9月份,產蛋量也較野生雉雞高。人工馴化後的雉雞性成熟期可提前。美國七彩雉雞4~5個月就可達到性成熟期。
  2. 配種 野生狀態下雉雞在繁殖季節以1雄配2~4雌組成相對穩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開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漸減少,並停止。人工養殖的雉雞要掌握適時放對配種。
  3. 產蛋 野生狀態下,雌雉雞年產蛋2窩,個別的能產到3窩,每窩15~20枚蛋。蛋殼色為淺橄欖黃色,橢圓形,蛋重24~28克,縱徑25~32.5毫米,如第一窩蛋被毀壞,雌雉雞可補產第二窩蛋。在產蛋期內,雌雉雞產蛋無規律性,一般連產2天休息1天,個別連產3天休息1天,初產雌雉雞隔天產1枚蛋的較多,每天產蛋時間集中在上午9時至下午3時。
  4. 就巢性 野生雉雞有就巢性,通常在樹叢、草叢等隱蔽處營造一個簡陋的巢窩,墊上枯草、落葉及少量羽毛,雌雉雞在窩內產蛋、孵化。在此期間,躲避雄雉雞,如果被雄雉雞發現巢窩,雄雉雞會毀巢啄蛋。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要設定較隱蔽的產蛋箱或草窩,供雌雉雞產蛋,同時,可以避免雄雉雞的毀蛋行為。

繁殖技術

1.種雉雞的選擇 建立優良的種雉雞群,其前提條件是必須按照育種目標的要求,選擇符合要求的雌雄雉雞組成種雉雞群,經過嚴格的選擇加上科學合理完善的飼養管理,使雌雄種雉雞達到良好的繁殖性能,使其優良的遺傳潛力得以充分的表現。
野雞(學名phasianidae雉科)
  1. 根據體型外貌特徵和生理特徵選擇 所選擇的種雉雞必須具備本品種的明顯特徵,發育良好,體質健壯。雌雉雞:體型大,結構勻稱,發育良好,活潑好動,覓食力強,頭寬深適中,頸長而細,眼大靈活,喙短而彎曲,胸寬深而豐滿,背寬、平、長,羽毛緊貼身體,有光澤,羽毛符合品種特徵,尾發達,靜止站立時尾不著地,羽毛緊貼身體有光澤,羽色符合品種特徵。肛門清潔,鬆弛而濕潤,腹部容積大,兩恥骨間和胸骨末端與恥骨之間的距離均較寬,產蛋量高,產肉性能好。 雄雉雞:身體各部勻稱,發育良好,臉鮮紅色,耳羽簇發達直立,胸部寬深,背寬而直,頸粗,羽毛華麗,而符合本品種特徵。雄性特徵明顯,性慾旺盛,兩腳距離寬,站立穩健有力,突出的生長速度和產肉性能。
  2. 根據記錄成績選擇 主要指標為早期生長速度、體重、胸寬、趾長、趾粗及屠宰率。肉用雉雞要求早期生長速度越快越好,飼養期短,資金設備周轉快,飼料報酬高,經濟效益大。肉用雉雞體重越大,產肉越多,屠宰率也愈高,胸寬,趾長、趾粗的雉雞體型較大。肉用雉雞的肌肉品質也很重要,應具備鮮、香、嫩等特點。肉品質與生長速度呈負相關,生長速度越快的雉雞,相對而言,肉質風味略差。除考慮以上各項指標外,還應選擇有關繁殖力指標:產蛋量、蛋重、受精率、孵化率、育雛率、育成率等。
2.種雉雞的配種技術
  1. 放配年齡和種雉雞利用年限 適宜的配種合群時間:經產雌雉雞群在4月中旬,初產雌雉雞群在4月末放入種雄雉雞,但我國疆域遼闊,南北方各地區雉雞進入繁殖期的時間早晚相差達1個月。雉雞進入配種合群時間也不同,所以應在正式合群前,試放一兩隻雄雉雞到雌雉雞群中,觀察雌雉雞是否進入繁殖期。也可根據雌雉雞的嗚叫、紅臉或做巢行為來掌握合群時間。據經驗,配對合群時間應在雌雉雞比較樂意接受配種前5~10天為好,如果合群過早,雌雉雞沒有發情,而雄雉雞則有求偶行為,雄雉雞強烈追抓雌雉雞,造成雌雉雞懼怕心理,以後即使發情,也不願意接受配種,使種蛋受精率降低。合群過晚,則因雄雉雞間領主地位沒有確立而產生激烈爭鬥,過多消耗體力,精液質量和受精率受到影響,同時,雌雉雞群也因驚嚇不安而影響產蛋率。 成年種雉雞達到性成熟後即可用來配種,雉雞用於配種年齡:馴養代數少的雉雞一般為10月齡,美國七彩雉雞為5~6月齡。 生產中一般留1年齡的雉雞作種用於交配、繁殖。繁殖期一過即淘汰。但生產性能特別優秀的個體或群體,雄雉雞可留用2年,雌雉雞留用2~3年。美國七彩雉雞一般利用2個產蛋期。
  2. 雌雄配比要合適 雉雞的雌雄配比對種蛋受精率的影響很大。如果雄雉雞比例高,不僅浪費飼料,踩壞雌雉雞,而且會因爭偶斗架而影響雉雞群安寧,雄雉雞傷亡較多,影響配種效果,如比例過低,發情的雌雉雞容易被漏配,也會影響受精率。雉雞的雌雄配比一般為6~8:1,可達最佳受精效果。在開始合群時,以4~5:1放入雄雉雞,配種過程中隨時挑出淘汰爭鬥傷亡和無配種能力的雄雉雞,而不再補充種雄雉雞,維持整個繁殖期雌雄比例在6~7:1。儘量保持種雄雉雞的種群順序的穩定性,減少調群造成斗架傷亡。
  3. 保護“王子雉”,設定屏障 雌雄雉雞合群後,雄雉雞間發生強烈的爭偶斗架,此過程稱為拔王過程,經過幾天的爭鬥,產生了獲勝者“王子雉”。一旦確立了“王子雉”後,雉雞群就安定下來,“王子雉”多為發育好,體型大的雄雉雞。為了提高受精率,要注意保護“王子雉”,樹立“王子雉”的優勢,以控制群中其他雄雉雞之間的爭鬥,減少傷亡。保護“王子雉”不要隨意往雉群中加入新的雄雉雞,以免破壞已建立起來的順序,引起新的拔王爭鬥。同時也不要輕易捉走“王子雉”。為避免“王子雉”控制其他雄雉雞之間的配種而影響受精率,可以在配種運動場設定屏風或隔板,遮擋“王子雉”的視線,使其他雄雉雞均有與雌雉雞交尾的機會,增加種蛋受精率;同時,“王子雉”追趕時,其他雄雉雞有躲藏的餘地,減少種雄雉雞的傷亡。最簡便的方法是用大張的石棉瓦橫立在圈舍中,每100平方米3~4張即可。
  4. 防暑降溫 每年6月下旬以後,天氣開始炎熱,雉雞性活動下降,交尾次數減少,種蛋受精率下降,此時,應採用遮蔭,地面噴水降溫措施,增加飼料中維生素C的含量及添加一些抗熱應激藥物,以提高種蛋受精率。
3.配種方法
  1. 大群配種 在較大數量的雌雉雞中按1:5的比例放入雄雉雞,任其自由交配,每群雌雉雞在100隻左右為宜。繁殖期間,發現因鬥毆傷亡或無配種能力的雄雉雞隨時挑出,不再補充新的雄雉雞。生產場基本都採用這種方法,其管理簡便,節省人力,受精率及孵化率較高,缺點是這種配種方法系譜不清,時間長了易造成近親繁殖,種質退化,應定期進行血液更新。
  2. 小群配種 就是以1隻雄雉雞與6~8隻雌雉雞組成“婚配群”,放養在單獨的小間或飼養籠內,雌、雄雉雞均帶有腳號,這種方法常用於家系繁殖制種,管理上比較繁瑣,但可以通過家系繁殖,較好地觀察雉雞的生產性能。育種工作中經常套用此法。
  3. 人工授精 可以充分利用優良種雄雉雞,對提高和改良品種作用很大,據報導,雉雞人工授精,受精率可達85%以上。
雉雞的繁育技術 — 人工孵化技術
  1. 種蛋的選擇 雉雞種蛋的顏色有橄欖色、暗褐色、淺褐色、灰色和藍色。蛋殼厚度0.25~0.28毫米,縱徑平均4.37厘米,橫徑平均3.43厘米,蛋形指數1.27左右。平均蛋重:地產雉雞25~30克,美國七彩雉雞29~32克。入孵的種蛋必須大小適中,蛋形正常,蛋殼顏色符合本品種標準,蛋重一般以26~30克為宜,小於23克,大於31克,都不適合種用。雉雞種蛋的其他選擇方法與家雞相同。
  2. 雉雞種蛋孵化時間 雉雞的孵化期為23~24天,在孵化正常時,22天末開始啄殼,個別的開始出殼,23天半全部出殼,24天末清掃出雛器。
  3. 雉雞孵化溫、濕度 雉雞孵化溫、濕度要求既不同於家雞,也不同於其他珍禽,溫度採取變溫孵化法,濕度掌握前高一中低一後高的原則。
  4. 涼蛋 從人孵後的第七天開始涼蛋,如夏季溫度較高時,每天要涼蛋1~2次,每次10分鐘左右。
  5. 孵化效果的檢查與分析 人工飼養的雉雞種蛋孵化,頭照無精蛋不超過5%~6%,死胚蛋為2%~3%,如果死胚率過高,多數是由於種蛋保管不好,孵化溫度過高或過低,翻蛋不足。無精蛋過多,則是因為種雉雞雌雄比例不當,種雉雞患病,雄雉雞雄性不強或沒有射精能力等原因。二照時,死胚蛋不應超過2%~3%,死胚蛋過多往往是種雉雞飼養不良,胚胎營養不足及孵化溫度不適合,通風不良所致,孵化後期移盤後死胚率為6%~7%,如超過此值,有可能是中後期孵化條件不好,主要表現為啄殼不出的死胚蛋較多。雉雞的營養需要 由於雉雞的不同生產目的,不同的生長發育期及繁殖期對營養需要有不同的要求。

常見疾病防治

養殖野雞是國家科委推廣的星火計畫項目,它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市場好、價格高的特點。全國各地一些讀者依靠養殖野雞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掌握好野雞常見疾病的防治工作至關重要。
野雞由於它的淋巴細胞、吞噬細胞比家雞高,所以野雞的抗病能力比普通雞強得多。只要平時注意清潔衛生,嚴格執行防疫制度,野雞很少發生疾病(特別是脫溫以後的青年雞)。但如果飼養場衛生很差,密度大、潮濕、氨氣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過高。氣候突變驟冷驟熱等因素都可導致野雞體質差、抵抗力下降,這時如有其它病菌帶入,就更可能感染疾病。
1、白痢病:雛山雞1月齡前最易發生此病。
野雞(學名phasianidae雉科)
症狀:病雛衰弱怕冷,相互擁擠堆於熱源周圍,怕光、閉眼垂翅、精神不振,飼料減少、飲水量增加,墊料很潮濕,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特徵是拉灰白色粘液,帶有泡沫樣的稀便,並糊滿肛門周圍羽毛。解剖直腸,內壁有血絲及石灰樣塊,部分有腐爛現象。
治療:按雛雞公斤體重計算用藥,痢特靈每次每公斤7.5毫克、氯黴素每次每公斤50毫克,同時加入適量的VBCO、VC均勻混合於2小時內食完的飼料中,一天2次,連餵5天,停3天,再餵3天。注意:痢特靈、氯黴素均難溶於水,加入水中會沉澱,雛雞攝入後易導致痢特靈中毒。
預防:最有效的方法是種蛋須來自於淨化後的種禽場,而且對當天收集的種蛋及入孵前和出雛前要進行消毒,這就要求購種者須到管理嚴格、技術力量過硬的規模大種禽生產場家去購買,才能確保養殖效益。同時打掃雛雞舍,保持清潔,墊料乾爽,及時分群,減少密度也很重要。在育雛期間,水中添加0.1%的土黴素,也有一定的效果。
2、球蟲病:20~60日齡小山雞在密度大、衛生條件差、通風不良的情況下較易得此病。
症狀:病雞精神不振,怕冷集群,但不打堆,羽毛鬆散,翅膀下垂,嗉囊膨大軟如球,飲水、飼料均減少,糞便特徵是拉果醬樣或帶血絲的糞便,有惡臭。
治療:每隻雛雞每次用3000單位青黴素放入水中(注意:飲水須在2小時內飲用完,以防青黴素水解,減低療效),每天2次,氯丙呱每公斤料加3片,每天2次,連用7天。,一般第2天即可見效。
預防:雛山雞從2~3周齡開始,用痢特靈5~10毫克/千克/日分2次配料,連用5天為一個療程。
以上2種疾病發生期間要加強護理,發現弱、病雛及時隔離,加強保溫,另加8%葡萄糖於水中,促進體質恢復,提高成活率,實踐證明效果卓著。
3、啄食癖:啄食癖是指雞之間互相啄叨或群雞集中啄叨一隻雞,大、中、小雞都會發生,若技術跟不上幾乎每批都可發生,如不及時解決損耗會較大,嚴重影響養殖效益。常見惡癖有啄肛癖、啄趾癖、啄毛癖、食蛋癖等。常見原因:光照過強、飼養密度過大、採食槽位不足、墊料潮濕、通風不良、日糧中缺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粗纖維或胺基酸不平衡都可產生啄癖。在育雛期的雛雞最易發生啄癖,成年母雞在交配後或在窩外產蛋肛門外翻時,被其它雞啄破出血,易被群雞啄造成傷亡。
野雞(學名phasianidae雉科)
啄趾癖一般發生在育雛最初幾天,雛雞足趾皮薄,血管明顯,最易引起互相啄趾,嚴重時可導致10~20%死亡率。食毛癖常發生在高產母雞群互相啄食羽毛或自食羽毛。啄尾羽出血後,易引起啄尾症。食蛋癖是在母雞剛產下蛋,雞群爭相啄食或啄食自己生的蛋,其原因多是雞飼料中缺乏鈣和蛋白質,產軟殼蛋或薄殼蛋弄破後易形成食蛋惡癖。
防治:
  1. 減少密度;
  2. 增加青飼料,特別是雛雞在2日齡後,每2~3小時投放一次細嫩的青菜,讓其採食;成年雞用稻草或青草作為墊料讓其啄食,這也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有效手段;
  3. 增加6~8%蛋白質或2%羽毛粉;
  4. 雛雞可減少光照強度;
  5. 飼料中加入2%芒硝(Na2SO4);
  6. 做好斷啄工作。以上措施綜合運用,非常有效。一旦發現啄癖,應及時捉出被啄雞,塗上紫藥水,另外隔離飼養,投餵幾天的抗生素,即可痊癒。

雞場建築設備

  1. 場址的選擇 雉雞場應選地勢高燥、砂質地、排水良好、地勢稍向南傾斜的地方。山區應選背風向陽、面積寬敞、通風、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雞場應建在肅靜、安全的地方,遠離居民區、工廠、主要交通幹道,但又要考慮到飼料、產品運輸問題。要有清潔的水源,水質不被污染。要有可靠的電源,不僅維持正常的光照,尤其孵化、育雛及自動給料更不可缺少電源。
  2. 雉雞場建築布局 應劃分出生產區和非生產區。生產區中根據主導風向,按照孵化室、育雛室、育成室、成雉雞室和種雉雞室的順序排列。非生產區包括職工住房及其他服務設施。應與生產區有300~500米的距離。家屬區嚴禁飼養動物、家禽。
  3. 主要建築
  4. 生產用房 孵化室、育雛舍、育成舍、商品雉雞舍、種雉雞舍等。
  5. 供套用房 飼料加工間、儲藏倉庫。
  6. 行政用房 進場消毒室、辦公室、更衣室、獸醫室等。
  7. 生活用房 宿舍、食堂、休息室。
主要設備 雉雞場應根據具體雞場規模、資金情況來決定。現代化大型飼養場力求設備完善、機械化程度高。小型個體養殖場則應因地制宜,儘量減少前期投入,加快資金周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 孵化機和出雛機 根據本場種雉雞的飼養量,合理選擇配置孵化機和出雛機。
  2. 照蛋器 可以購買,也可以自己製做。
  3. 籠式育雛設備 有依靠育雛室溫度調節的單純育雛籠,也有自帶供溫室的電熱育雛籠。
  4. 飼槽和水槽 有金屬或塑膠製成,也有木製。懸掛在籠壁外,隨雛雉雞年齡調整高度。
  5. 產蛋箱 木製的或籠養,箱底要有一定的傾斜度,以利於種蛋的滾出,置於暗處。
  6. 飼料加工設備 大型養雉雞場應自己配置飼料加工設備,如飼料粉碎機組(附帶攪拌設備)。

飼養管理

育雛期

雉雞的育雛期是指雛雉雞從出殼到脫溫這段時間,一般為1~30日齡,有些地區可長達42日齡,育雛期是飼養雉雞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雛雉雞在1周齡內死亡率最高,許多品質低劣的種蛋孵出的雛雉雞多在這一時期死亡。
雛雉雞非常膽怯。對外界環境的微小變化特別敏感,任何刺激都會引起雛雉雞驚慌逃竄,以致死亡。所以育雛雞要特別保持環境幽靜,操作按程式,不要隨意更改或經常換人。如果環境條件較差時(如各種聲響、黑暗、強光、各種顏色等),應在雛雉出殼30小時內輸送給雛雉雞,建立對這種刺激的條件反射,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時,就不會引起恐懼而四處逃竄。育雛方式可分兩種,一種是立體式育雛(籠式育雛);另一種是平面育雛(地面墊草育雛、網上平養育雛)。其中籠式育雛和網上平養育雛清潔衛生,便於防疫。地面平養墊草育雛容易感染胃腸道疾病和球蟲病等。育雛前的房舍、飼養用具等準備工作均與家雞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雉雞育雛比家雞難度大,要求高,剛出殼雉雞體小嬌嫩,必須提供完全符合雉雞生長的良好生活環境和營養。
  1. 嚴格保溫 溫度是雉雞育雛的重要條件,必須控制好適宜、恆定的溫度。如溫度忽高忽低,變化太大,雉雞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時可引起死亡。育雛溫度隨著雛雉雞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脫溫時間應視育雛季節、天氣變化、給溫方法、雛雉雞體況,靈活掌握,可採取20日齡以後白天脫溫,晚上供溫的方式,使育雛效果達到最佳。
  2. 濕度 育雛的環境濕度也很重要,適宜的育雛濕度見表2-7。 育雛濕度過大,雛雉雞水分蒸發散熱困難,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蟲、霍亂等病;濕度過低,雛雉體內水分蒸發過快,會使剛出殼的雛雉雞腹內卵黃吸收不良,羽毛生長受阻,毛髮焦乾,出現啄毛、啄肛現象。
  3. 密度 育雛雉雞密度大小直接影響雛雉雞的生長發育。密度大,雛雉雞生長速度減緩,易發生啄癖。因此,應按時調整雛雉雞的密度。1周齡每平方米飼養50隻雛雉雞,2周齡每平方米40隻,從3周齡起每平方米麵積的飼養密度每周減少5隻,到7周齡時為15隻。
  4. 光照 雛雉雞的光照基本與家雞光照制度一樣,但是雉雞膽小,敏感易驚嚇,在控制光照開關應採用漸暗、漸明式開關調控器,避免引起對雛雉雞的驚嚇刺激造成意外損失。
  5. 及時斷喙 雉雞易發生相互啄斗,到2周齡時,就有啄癖發生,應對其進行斷喙。在14~16日齡時進行第一次斷喙,7~8周齡進行第二次斷喙,由於雉雞喙部生長很快,應根據生產情況,及時安排斷喙。斷喙前2天要作好準備工作,為防止雉雞應激,應在飲水中加入多維、電解質、維生素K3,連用3天,同時料槽中飼料應加滿。
  6. 初飲 雛雉雞從出雛器出來後24~36小時,應進行第一次飲水,給予雛雉雞35℃溫開水,為防白痢、大腸桿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環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同時還可在水中加入多維電解質或葡萄糖。
  7. 開食 在雛雉雞進行初飲後2~3小時,將飼料用水調製到乾濕適中,均勻撒在開食盤中或墊紙上,誘使雛雉雞採食。餵料量控制在半小時內採食完,少給勤添,防止飼料腐敗。1周后飼料中拌1%~2%砂礫,以助消化

育成期

雉雞脫溫後至性成熟前的這一階段,為雉雞的育成期,這時期正是雉雞長肌肉、長骨骼、體重的絕對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平均每隻雞日增重達10~15克,到3月齡時雄雉雞可達到成年體重的73%,雌雉雞可達到成年雉雞的75%。因此,育成期的飼養管理,對日後商品雉雞的上市規格或種雉雞性能的質量關係密切。所以對育成期的飼養管理同樣也應給予高度重視。
1.飼養方式
  1. 立體籠養法 以商品肉用雉雞為目的大批飼養,在育成期採用立體籠養法,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此期間雉雞的飼養密度應隨雞齡的增大而降低,結合脫溫、轉群疏散密度,使飼養密度達到每平方米20隻左右,以後每2周左右疏散1次,籠養應同時降低光照強度,以防啄癖。
  2. 網舍飼養法 網舍飼養法對作為種用的後備雉雞可提供較大的活動空間,使種用雉雞繁殖性能提高。在雛雉雞脫溫後,轉到網舍飼養時,為防止由於環境突變,雉雞驚慌突然起飛亂沖亂撞,造成死亡損傷,應將雉雞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網舍飼養應在網室內或運動場上設沙地,供雉雞自由採食和進行沙浴。
  3. 散養法 可以根據雉雞的野生群集習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場等資源條件,建立網圈,對雉雞進行散養,為防雉雞受驚飛逸,可在雉雞出殼後進行斷翅,即用斷喙器切斷雛雉雞兩側翅膀的最後一個關節。在外界環境溫度不低於17~18℃時,雛雉雞脫溫後即可放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3隻。這種飼養方法,雉雞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空氣新鮮、衛生條件好、活動範圍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蟲採食,又有足夠的人工投放飼料、飲水,極有利雉雞育成期的快速生長。同時,在這種條件下生長的雉雞具有野味特徵,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2 .飼養管理
(1)飼養 5~10周齡的雉雞每天餵4次以上,11~18周齡,每天餵3次。飼餵時間應早晚2次儘量拉開時間間距,中間再餵1次,這樣就可避免夜間空腹時間過長,切忌飼餵不定時,飼餵量時多時少,雉雞饑飽不均。在飼養過程中,必須給雉雞不間斷地供給清潔飲水。
(2)轉群 雉雞膽小敏感,易受驚嚇。因此,在雉雞轉群前,要進行大、小、強、弱分群,以便分群飼養管理,達到均衡生長。同時,雉雞由育雛籠養轉到育成舍平面飼養,環境條件的突然改變,使得雉雞精神不安,驚慌萬狀,易在舍內四角起堆,互相擠壓,造成局部密度過大,特別是夜間,天氣較涼,雛雉雞更易扎堆,造成死亡。為避免壓死雉雞,應在四處牆角用墊草墊成30度角的斜坡,將墊草踏實,這樣雉雞鑽不進草下,減少了擠壓的傷亡。在轉群的前2~3天內,夜班人員要隨時將擠堆的雛雉雞及時分開。
(3)驅趕馴化 在網舍飼養條件下,在轉群的1周內,將雉雞關在房舍內,定時飼喂,使之熟悉環境及飼養員的操作動作等,建立條件反射,使之不怕人,願意接近人。在天氣暖和的中午可將雉雞趕到室外自由活動,下午4點以前趕回房舍。1周后,白天將雉雞趕到網室運動場自由活動,晚上趕回房舍。如遇雨天,應及時將雉雞趕回舍內,以防淋雨感冒,待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後,就可以晝夜敞開雞舍門,使雉雞自由出入。
(4)網養密度 5~10周齡每平方米6~8隻,如運動場面積計算在內則每平方米3~5隻,雉雞群以300隻以內為宜。11周齡每平方米3~4隻,將運動場面積計算在內,每平方米為1.4~2.5隻,按雌雄分群飼養,每群100~200隻。 據報導,育成期飼養密度直接關係到體重發育、羽毛完整、疾病流行。飼養密度與雉雞尾羽生長和長度呈反比關係,飼養密度為2隻/㎡時,背羽和尾羽生長良好,無光背和尾羽損傷。飼養密度為4~5隻/㎡時,背羽生長良好,但尾羽多有損傷,部分尾羽長不出。飼養密度8隻/㎡時,雖然體重仍能達到上市標準,但光背雉雞增多,尾羽受損,基本上長不出來。因此,要嚴格控制飼養密度在4隻/㎡以下,保證羽毛特別是尾羽的生長。爭取好的市場售價。
(5)光照 如果留作種用的雉雞,應按照種雞的光照要求,分別對雄、雌種用雉雞適時達到同步性成熟來管理。對於肉用雉雞,採用夜間增加光照來促使雉雞群增加夜間採食、飲水,提高生長速度和脂肪沉積能力。
(6)日糧營養 在夏季天氣酷暑和冬天寒冷時,應提高雉雞日糧的能量水平,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以保證育成期的生長發育所需。
(7)衛生防疫 在雉雞的育成期間,應將留作種雞所應做的防疫工作,在此期完成,在育成期如果是網室平養,應預防球蟲病和禽霍亂,可以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進行預防。

種用雉雞

育成青年雌雉雞到10月齡可達到性成熟,雄雉雞比雌雉雞性成熟晚1個月左右。種用雉雞飼養和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健壯的種雉雞,使之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種蛋。種雉雞飼養時間較長,可分為繁殖準備期(3~4月)、繁殖期(5~7月)、換羽期(8~9月)、越冬期(10月至翌年2月)。
1.繁殖準備期 此時天氣轉暖,日照時漸長,為促使雉雞發情,應適當提高日糧能量、蛋白質水平,相應降低糠麩量,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加活動空間,降低飼養密度,每隻種雉雞占飼養面積為0.8㎡/只左右即可。整頓雉雞群,選留體質健壯、發育整齊的雉雞進行組群,每群100隻左右。此期還應整頓雞舍。網室地面鋪墊5厘米的細沙。在雉雞舍較暖處設定產蛋箱,箱內鋪少量木屑,產蛋箱底部應有5度傾斜,以便蛋產出後自動滾入集蛋槽,避免踏破種蛋、污染種蛋和啄蛋。運動場應設定石棉瓦擋板,以減少雄雉雞爭偶打鬥和增加交尾機會。
此期管理工作重點:
①做好產蛋前的種雞全部防疫工作,在雉雞開產後最好不做任何免疫接種。做好雞舍環境清潔衛生工作,以防疾病發生傳播。
②加強對產前雉雞的飼養管理各項工作,結合免疫接種工作,對種雉雞群進行調整,如未斷喙種雉或斷喙工作做得不好的,在此期要進行斷喙,以防啄肛、(‘臽’加‘鳥’)蛋行為。
2.繁殖期 雉雞在繁殖期由於產蛋、配種,需要提高蛋白質水平,並注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地產雉雞一般在4月15日左右開始交尾,雄雌比例為1:6~7。雌雉雞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開始產蛋。美國七彩雉雞於3月20日左右開始交尾。產蛋期的地產雉雞,應在4月15日左右將日糧改為繁殖日糧,美國七彩雉雞則於3月15日更改日糧,此期採食量逐漸增加,對日糧營養水平的要求也增加。為保證較多的種蛋受精率和種蛋合格率,要求日糧營養全價,配方穩定,不能經常變換。
繁殖期日糧特點和要求如下:
  1. 蛋白質水平 一般達到21%以上,尤其高溫季節,要穩定平衡,高品質地供應全價日糧。
  2. 日糧配製 ①魚粉占10%~20%,國產魚粉在日糧中占10%時,則不需要加食鹽;②餅粕類飼料占日糧20%~30%,一定要餵熟的;③酵母在日糧中比例為3%~7%,酵母是一種優質蛋白質和胺基酸添加劑飼料,用酵母時,可適當降低動物性飼料的比例;④雉雞對脂肪的需要量比家雞高,當雌雉雞進入產蛋高峰期,在日糧中應加入2%~3%的脂肪;⑤此期青綠飼料應占飼餵量的30%~40%,如青飼料不足時,應補充維生素添加劑;⑥日糧鈣水平應提高到2%~3%。
繁殖期的管理工作:
種雉雞的飼養管理工作,重點是促進種雉雞的繁殖性能。此外,還要求加強日常管理,創造一個安靜的產蛋環境,抓雞、集蛋要輕、穩,做到不驚群,保持此期群體的相對穩定。勤撿蛋,減少破損蛋。防止(‘臽’加‘鳥’)蛋、啄蛋現象的發生。及時清除破損蛋,避免形成食蛋癖。 3.換羽期 產蛋結束後開始換羽,為了加快換羽,日糧粗蛋白質要適當降低。同時,在飼料中加入1%的生石膏粉,有助於新羽長出。此期應淘汰病、弱雉雞及產蛋性能下降和超過使用年限的種雉。留下的應將雌、雄雉雞分開飼養。 4.越冬期 此期應對種雉雞群進行調整,選出育種群和一般繁殖群。對種雉雞進行斷喙、接種疫苗等工作,同時做好保溫工作,以利於開春後種雉雞早開產、多產蛋。

銷售

雉雞生產是季節性生產,生產周期較肉雞長,價格也較高,雉雞的加工及銷售也有季節性和批量性。
1.銷售季節 雛雉雞經4~5個月的飼養,雌雉雞體重達1千克,雄雉雞體重達1.3~1.4千克以上的體重即為成熟體重。雉雞肉味道鮮美則與溫度有關。當入冬以後,低溫天氣持續1周以上時,雉雞體內脂肪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後,雉雞肉味才鮮美。所以,雉雞的加工、銷售多在冬季進行。我國食用雉雞銷售旺季是元旦至春節期間。主要用作禮品互相贈送。出口雉雞不受季節限制。種蛋、種雛雉雞銷售旺季為每年4~7月。為提高育雛成活率,多數人願購買5~6月份的雛雉雞或種蛋。種用成雉雞的銷售多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2月份。
2.上市規格全國沒有統一的上市規格。只有市場生產和經營活動形成的不成文的規格如下:
  1. 活雉雞 要求嗉囊無積食,皮下脂肪良好,發育完善,羽毛完全,美麗鮮艷。雄雉雞活重1.3千克以上,雌雉雞體重1千克以上的健康雉雞。活雉雞中由於互相啄斗造成的無尾雉雞,多作降級銷售。 商品活雉雞,一般以雌、雄配對出售,銷售部門有製作鐵絲網式、紙板式的禮品盒,印有“野味珍禽”、“禮品活雉”銷售,即方便購物者又可成為銷售廣告。
  2. 白條雉雞 白條雉雞主要出口日本,要求半淨膛,雌雉雞900克以上,雄雉雞1.1千克以上。外形豐滿,腿圍粗,屠體皮下有一定的脂肪膘度,無傷痕、青斑、紅紫斑、皮膚完整,表面無羽毛及羽錐殘留。
  3. 種蛋 適宜做種用的雉雞蛋,蛋殼色以橄欖色及褐色為標準,蛋形指數1.25~1.35之間,蛋重25~35克。
  4. 種雛雉雞 體質健壯,趾爪平伸不彎曲,喙和足有光澤,臍部收縮良好,叫聲宏亮,血緣系譜清楚,來源於無白痢、結核、馬立克氏病、球蟲病、肝炎等病史的種雉雞群。
雉雞的加工利用及副產品的綜合利用
  1. 白條雉雞的加工 白條雉雞的屠宰加工多為手工或半機械操作,採用口腔放血法,外形美觀,完整,放血比較完全,表面無刀痕。 口腔放血→浸燙→脫羽→摘除嗉囊→淨膛→屠體冷卻→貯藏(-20~-30℃)。
  2. 全羽冷凍雉雞的加工貯藏 加工全羽冷凍雉雞,要求雉雞羽毛完整,背羽無脫落,尾羽齊全,羽毛有光澤,無污染。
雉雞副產品有羽毛、皮張、糞便、血、腸、骨等。
  1. 羽毛 雉雞羽毛具有質地輕軟、富有彈性、防潮保暖的特點。可加工成羽絨服裝、床墊、座墊、睡袋、被套等,正羽可加工成精美的工藝裝飾品,一般每隻雉雞可產羽毛130~200克。
  2. 製作標本 製作雉雞標本主要是利用雉雞的皮張,通過加工提高雉雞的利用價值。
  3. 糞便利用 雉雞糞便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經發酵加工後,用來作牛、羊、豬等家畜的飼料,也可以經堆肥,發酵後用作農家肥料。
經濟效益分析
  1. 收入預測:以引進50組(1公5母/組)野雞為例,每隻母雞年產蛋按100枚計算(實際產蛋量要高得多),250隻母雞年產蛋25000枚。種蛋合格率按95%計算,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均按85%計算,則年產野雞為:25000×95%×85%×85%×85%=14585隻。飼養3個多月商品雞可達1.5公斤,售價30~50元/只,即使按土雞價賣,也可賣24元。一年收入:14585隻×24元/只=35萬元。
  2. 成本分析:①引種款2.4萬元。②飼料費:每隻商品雞成本7~10元, 14585隻約需飼料費14萬元;種雞飼料費約1萬元。總計15萬元。③水、電費年開支約1000元。④人員工資:平均每人每年按6000元計,2人總計1.2萬元。總計開支18.7萬元 。
  3. 利潤: 35-18.7=16.3萬元。第一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資還盈利16.3萬元,(這還是按產蛋和銷售價最低計算,實際還要高)投資保險。

食療價值

雉科動物雉的肉。雉又稱環頸雉、山雞。分布幾乎遍及全國。殺雞,去毛和腸雜,取肉洗淨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潤燥止渴。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C等成分。
[用途]用於脾胃虛弱,少食腹瀉;消渴口乾,小便頻數等。
[用法]煮食,或燉湯飲。
[附方]
1,雉雞餛飩:野雞1隻,剔肉剁細,混入適量橘皮、花椒、蔥、鹽、醬油,用麵皮包餛飩煮熟,空腹食。
源於《食醫心鏡》。本方取野雞肉補脾益氣,佐以橘皮等理氣健胃以助脾胃的健運。用於脾胃氣虛,便溏腹瀉,飲食不下等。
2,雉雞羹:野雞1隻,加水煮至肉爛熟,加少許食鹽、生薑、醬油,取湯,渴時飲用。肉亦可食。
源於《食醫心鏡》。本方取野雞潤燥止渴。用於消渴舌焦口乾,小便數等。

營養分析

野雞肉的鈣、磷、鐵含量較一般高很多,並且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對貧血患者、體質虛弱的人是很好的食療補品。野雞肉還有健脾養胃、增進食慾、止瀉的功效。野雞肉有祛痰補腦的特殊作用,能治咳痰和預防老年痴呆症,是野味中的名貴之品

標本的製作

公野雞的羽毛艷麗,具有觀賞價值,用其來剝製標本,可以提供給教學、科研和展覽用,還可以作為高雅貴重的裝飾品。在現代居室和書房中,擺設一些野雞標本,將更添情趣。野雞標本也可以作為商品出售,一具造型優美的公野雞標本,售價在150元左右。野雞標本的製作過程如下:
野雞標本野雞標本
1.野雞的選擇
選用的公野雞必須羽毛豐滿,翼羽和尾羽不能有缺損和折斷,體態優美,喙、腳顏色正常。
2.標本製作
  1. 剝離皮膚 採用口腔刺殺法將野雞宰殺放血後,以棉花塞住口腔和肛門,以免血液、唾液和糞便污染羽毛。首先分離軀幹:在野雞胸骨口正中切開皮膚,注意不要損壞嗉囊;剝離皮膚和嗉囊,將氣管和食管從頸部抽出,然後在嗉囊後方切斷氣管和食管取出體外;切斷頸椎,輕輕用力抽出頸椎;軀幹皮膚分離至肩關節處,切斷肩關節,使兩翅脫離軀幹;接著再向後剝離至膝關節處切斷,保留剔除肌肉的脛骨;分離尾部時,不要將尾羽處剝破;切斷尾骨和直腸,切除尾脂腺,使皮膚與軀幹全部脫離而取出軀幹;然後,剝離翅上的皮膚,在尺骨處將皮膚輕輕推下,直到腕關節處,留下支撐肌肉的尺骨;最後,進行頭部皮膚的剝離,從寰枕關節處反轉頭部皮膚,分離頭部骨骼各肌肉至面部,特別注意耳、眼眶處皮膚的分離,最後至喙基,剝至眼部時應將眼的四周剪開後再剝,挖出眼球,剔除頭部肌肉,抽出舌和舌骨,清除腦髓。
  2. 處理皮膚和骨骼 皮膚外翻,除去殘留在皮膚上的脂肪和結締組織,然後塗布樟腦和滑石粉。對於殘留的骨骼,可用10%甲醛處理:細小的骨骼颳去骨膜後,用棉花吸甲醛塗抹幾次;較粗的骨骼則需鑽孔後向骨內注入甲醛。
  3. 製作支架 軀幹和頸部支架的製作:用鐵絲彎曲成略小於野雞胴體的橢圓形,前端的兩股鐵絲交織成麻花狀,長度與頸長相等,從頸部插向頭部,末端叉開卡於顱腔,用棉花塞緊。後肢支架的製作:用兩根鐵絲從趾底剪開處向上插入,末端留5厘米,頂端與軀體支架連線並固定,固定點必須有5個以上,鐵絲長度與後肢長度相適應,殘留骨骼與鐵絲固定。兩翼支架的製作:用一根鐵絲,兩頭從肩部伸至兩翼端,每側皮膚外留約3厘米,將鐵絲與軀幹支架牢固連結成一整體,殘留骨骼與鐵絲固定。尾羽支架製作:用一根鐵絲,纏繞固定於軀幹支架後部,兩端分叉向上,插入尾骨兩側並固定。
  4. 填裝和縫合 將已制好的骨架放人剝離的野雞皮中,體軸方向的鐵絲一端固定於頭骨,另一端固定於尾骨。再用無霉、乾燥、清潔的棉花、刨花、舊線等材料將野雞軀體填滿(在填充前先灑些樟腦粉、冰片等殺蟲、防霉藥品),用線縫合,最後整理胸部羽毛,使蓋好縫合部位,並裝上假眼。
  5. 整形和上色 首先調整後肢關節的角度,使野雞標本成正常的立姿或呈奔跑狀,接著調整兩翼姿態,向兩側張開,或呈站立時文的自然收翼狀,剪去末端伸出皮膚的鐵絲,然後調整頭頸姿態,最後用紗布將標本裹緊固定,放置通風、乾燥處陰乾。標本陰乾後需上色,即在冠、肉垂、耳垂、脛、趾等部位塗上油畫顏料,其顏色必須與野雞品種的外貌顏色一致,顏料乾後再周身上一層油或清漆,使羽色更加艷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