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芝麻(中藥)

野芝麻(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芝麻,中藥材名。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或全草。5~6月採花或全草,陰乾。功能主治為:治肺熱咳血,血淋,白帶,月經不調,小兒虛熱,跌打損傷,腫毒。①《東北藥植志》:花,治白帶及月經困難。②《黑龍江中藥》:花,清血止血,治月經不調和月經前後腹痛。③《浙江民間草藥》:梗,花,止咳血,清肺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芝麻
  • 漢語名稱:Ye Zhi Ma
  • 別名:續斷(《江蘇植物名錄》)
  • 性味歸經:味微甘,性平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化學成份,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或全草。5~6月採花或全草,陰乾。

性味歸經

《浙江民間草藥》:味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治肺熱咳血,血淋,白帶,月經不調,小兒虛熱,跌打損傷,腫毒。
①《東北藥植志》:花,治白帶及月經困難。
②《黑龍江中藥》:花,清血止血,治月經不調和月經前後腹痛。
③《浙江民間草藥》:梗,花,止咳血,清肺熱。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55厘米。莖直立,單一,具4棱,被粗毛。葉對生,心臟卵形,長3~9厘米,寬1~5.5厘米,先端長尾尖,基部心形,有時近截形,邊緣具粗牙齒,兩面有伏毛;葉柄長6~50毫米。輪傘花序生於上部葉腋間;苞片線形,長1.8~5毫米,具毛;花萼5裂,裂片錐形或針形,比萼筒稍長或長近1倍;花冠白色,長20~30毫米,2唇,有長毛,上唇呈兜狀向下彎曲,下唇3裂,下垂;雄蕊4,2強,花絲有茸毛,花葯黑紫色;子房4深裂,花柱著生子房底,柱頭2裂。小堅果三角狀,暗褐色,長約3毫米。花期5~6月。果期6~7月。本植物的根(野芝麻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分布區域

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河北、山西、陝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林間空地、灌木叢間,或溪邊、山腳下、路旁草叢中。

藥材性狀

莖呈類方柱形,長25-50cm。葉對生,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心狀卵形,先端長尾狀,基部心形或近截形,邊緣具粗齒,兩面具伏毛;葉柄長1-5cm。輪傘花序生於上部葉腋內,苞片線形,具睫毛,花萼鐘形,5裂,花冠多皺縮,灰白色至灰黃色。質脆。氣微香,味淡,微辛。顯微鑑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被角質層;亦見短小腺毛及非及非腺毛或其殘基。表皮下稜角處具厚角組織;內皮層細胞1列,可見凱氏點。維管組織連續成環(嫩莖斷續環列)。木質部組織內有時可見細小草酸鈣棱晶,單個存在工數個相集於同一細胞內。葉表面製片: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下表皮細脆垂周壁波狀或深波狀主糨曲。氣孔見於下表皮,常為直軸式。非腺毛2(1-3)細胞,剛直或有時彎曲,長250-964μm,壁稍加厚,具疣,常木化;腺毛短小,柄部1-2細胞,頭部4(或1、2)細胞,另有鱗狀腺毛,柄部單細胞,頭部8細胞(有時胞間界限不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鮮者搗敷或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

野芝麻提取物可使動脈及子宮收縮,可用於子宮出血。該植物含強溶血作用的皂甙,但不在花中。小鼠口服從野芝麻分離出來的黃酮,能抑制古柯鹼產生的興奮作用。

相關配伍

①治咯血咳嗽:吸吸草五錢至一兩,鹿銜草五錢。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②治子宮頸炎,小便不利,月經不調:野芝麻五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③治小兒虛熱:野芝麻三錢,地骨皮三錢,石斛四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血淋:野芝麻炒後研末,每服三錢,熱米酒沖服。(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閃挫扭傷:土蠶子鮮全草四兩,鮮佩蘭四兩,鮮梔子葉四兩。共搗爛外敷。(《常用中草藥配方》)
⑥治骨折:包團草、鐵線草,接骨丹、接筋藤各等量,搗爛炒熱包傷處。(《貴州草藥》)
⑦治腫毒,毒蟲咬傷;野芝麻、山萵苣、萱草,共搗爛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化學成份

葉含粘液質、鞣質、揮髮油、抗壞血酸0.56%、胡蘿蔔素15毫克%、皂甙。花含黃酮甙等成分;黃酮甙中有異槲皮甙、山柰酚-3-葡萄糖甙、槲皮黃甙1.07%、山柰酚-3-雙糖甙、野芝麻甙、芸香甙;其他還有膽鹼、粘液質、揮髮油0.05%、皂甙、抗壞血酸0.72%、組胺酪胺、焦性兒茶酚鞣質5.2%、綠原酸、咖啡酸等。另據報導,金株含水蘇鹼2.01%。

相關論述

1.《東北藥植志》:花,治白帶及月經困難。
2.《黑龍江中藥》:花,清血止血,治月經不調和月經前後腹痛。
3.《浙江民間草藥》:梗,花,止咳血,清肺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