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芝麻霜霉

在寄主葉面病斑均不規則形,初黃綠或淡黃色,後變褐色;葉背霉層灰紫色。孢囊梗自氣孔伸出,單枝或多枝,全長172-940(平均617)μ m,主軸110-617μm×8.5-13.6μm,平均419.0μm×11.2μm,占全長2/3-3/4,基部膨大,上部叉狀分枝4-8次,末枝平均長17.6μm,微彎,呈銳角或直角開張。孢子囊廣橢圓形或近球形,無色或淡褐色,18-35μm×14-30μm,平均 25.5μm×20.3μm,長寬比值為1.27。卵孢子直徑為 18-36μm,壁平滑。

基本信息,參考文獻,中國分布,世界分布,相關論述,

基本信息

編 號 PR9.00197
拉丁綱名 Phycomycetes
中文綱名 藻狀菌綱
拉丁目名 Peronosporales
中文目名 霜霉目
拉丁科名 Peronosporaceae
中文科名 霜霉科
拉 丁 名 Peronospora lamii
中 文 名 野芝麻霜霉
定 名 人 Braun

參考文獻

Peronosporaceae
A. Braun in Rabenhorst Herb. Mycol. ed. 2: 325. 1857; Gaumann, Beitr. Kryptogamenfl. Schweiz 5(4): 135. 1923; Gustavsson, Opera Bot. Lundensi 3(1): 176, 1959; Tai, Sylloge Fungorum Sinicorum. p.29. 1979.
Peronospora lamii A. Braun f. lamii-purpurei Saccardo, Mycol. Ven. 487. 1876.
Peronospora lamii de Bary f. lamii-amplexicaulis Thumen, Mycoth. Univ. 721. 1877.
Peronospora lamii A. Braun f. lamii-albi Roumeguere, Fungi Gall. 2925. 1884.
Peronospora lamii (A. Braun) de Bary f. lamii-purpurei Roumeguere, Fung. Sel. Exs. 7155. 1898.
Peronospora leonuri T. R. Liu & Pai, Acta Mycol. Sin. 4(1): 6. 1985.
野芝麻霜霉野芝麻霜霉

中國分布

野芝麻Lamium album L. : 江蘇松江(UN3383)。
寶蓋草Lamium amplexicaule L.: 江蘇南京 [UN698,UN3903;HMNAU-DM (8028)230,-DM-231,-DM-232];崑山(UN 3961);浙江嘉興(UN 3962),杭州(UN 3959);河南遂平(HMNAU-DM-233);四川夾金山( HMNAU-DM-234)。
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 : 黑龍江綏芬河(HBAU32),密山(HBAU 39)。
三萼香茶菜Plectranthus glaucicalyx Maxim.: 江蘇南京(UN 3403),寶華山(UN 3871),無錫(UN 3960)。
薺寧Salvia plebeia R. Br.: 江蘇南京 [HMNAU-DM-(8020)237,HMAS-50 523]。
此菌的寶蓋草寄主,據戴芳瀾(1979),還見於中國台灣;又據陶家鳳(1985),還發生在四川康定,鹽邊、九寨溝、紅原;據李有志( 1987),還分布在陝西武功;據王寬倉和張中義(1990),還分布在寧夏固原和涇源。此菌寄主薺寧,據陶家鳳,還分布在四川雅安;據李有志,還見於陝西武功。據李有志報導,此菌在武功還寄生在夏至草Lagopsis supina (Steph.)Ik. -gal. 上。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丹麥、加拿大、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匈牙利、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芬蘭、英國、羅馬尼亞、拉脫維亞、突尼西亞、法國、南斯拉夫、挪威、哈薩克斯坦、美國、捷克、斯洛伐克、喬治亞、愛沙尼亞、俄羅斯、奧地利、葡萄牙、義大利、瑞士、瑞典、德國。

相關論述

野芝麻霜霉Peronospora lamii A. Braun的寄主範圍廣,現已知有以下寄主9個屬:野芝麻屬Lamium、[鼠+曲]瓣花屬Galeopsis、水蘇屬 Stachys、益母草屬Leonurus、鼠尾草屬 Salvia、香茶菜屬Plectranthus、新塔花屬Ziziphora、夏至草屬Lagopsis和Acinos屬,均屬野芝麻亞科,但分散在夏至草族、野芝麻族、鼠尾草族、香茶菜族和塔花族中。野芝麻霜霉的形態變異也很大,Gustavsson(1959)早已注意到,他曾指出此菌寄生於模式種小野芝麻Lamium purpurea L. 的孢子囊較大於寄生寶蓋草L. amplexicaule L. 上的孢子囊。筆者認為它們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形態雖有差異,但就總體看是相同的,所以不認為薺寧Salvia plebeia R. Braun上的霜霉屬菌是P. swinglei Ellis & Kellermann,也不認為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 上的是P. leonuri T. R. Liu & Pai,而認為是本菌的新寄主。 Gustavsson曾想能否以此菌孢子囊大小的差異作為新分類單位而躊躇。認為有必要將此菌在不同寄主上作互動接種,以便確定P. lamii是否為一均質的種。這當然是正確的意見。然而在沒有深入研究之前,不宜以不同寄主或形態上微小差異而創立新種。
劉惕若、白金鎧(1985)在創立Peronospora leouri T. R. Liu & Pai為新種時,在與其近似種比較中,著重孢子囊大小和色澤的一些細微區別,說理似不夠充分。在筆者看來,P. leonuri與寄生於Leonurus marrubi-astrum L.上的P. lamii A. Braum以及其他鄰近種的區別,主要在於P. leonuri的孢囊梗末枝端稍膨大,其次是孢子囊無色或淺黃色,故屬新種。野芝麻霜霉的孢子囊通常呈淡褐色,亦有煙褐色或帶紫色,而淡褐色與淺黃色不易區別。至於P. leonuri霉層白色,是否持久不知。霜霉屬菌的霉層,有不少種最初白色,後轉變不同顏色。孢子囊的形態大小,甚至乳突的有無,在不少霜霉種各自有變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