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小光殼炱

野牡丹小光殼炱(學名:Asteridiella melastomatacearum)是屬於小煤炱目小煤炱科小光殼炱屬的一種真菌寄生野牡丹科植物上。該種分布於中國巴西巴拉圭巴拿馬烏干達牙買加厄瓜多古巴蓋亞那阿根廷委內瑞拉波多黎各宏都拉斯美國玻利維亞菲律賓獅子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巴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牡丹小光殼炱
  • 拉丁學名:Asteridiella melastomatacearum(Speg.)Hansf.
  • :真菌界
  • :子囊菌門
  • :糞殼菌綱
  • :小煤炱目
  • :小煤炱科
  • :小光殼炱屬
  • :野牡丹小光殼炱
  • 分布區域中國巴西巴拉圭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中國分布,世界分布,討論,

形態特徵

野牡丹小光殼炱,菌落葉的兩面生,大多數葉面生,薄,不規則散生,蛛網狀或絲絨狀,黑色,圓形或邊緣不規則,直徑1.0~2.0mm。菌絲體相互交結在一起,形成疏或密的網狀菌絲層;菌絲通常波浪狀彎曲,銳角對生分枝或不規則分枝,褐色,有隔膜,通常由長 19.0~40.0μm和寬5.0~6.7μm的菌絲細胞組成;頭狀附著器互生或單側生,向前伸展,直或彎曲,長15.0~26.0μm;柄細胞楔形至圓柱形,直或微彎,長3.0~11.0μm;頂細胞近球形至卵圓形,全緣,較少呈輕微圓角狀或淺裂,10.0~18.0× 7.2~13.0μm;瓶狀附屬枝與頭狀附著器混生,互生或對生,瓶狀,也有錐狀,多少長頸,16.0~30.0×6.5~9.0μm。沒有菌絲剛毛。子囊殼常位於菌落中央,稀疏散生至近聚生,黑色,球形,直徑達280.0μm;表面細胞圓錐狀,高12.0~23.0μm,基部寬15.0~25.0μm。子囊孢子矩圓形,少數近橢圓形,兩端鈍圓,有4個隔膜,在隔膜處明顯縊縮,棕色,31.0~40.0× 12.0~18.3μm。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廣東博羅(30359),鼎湖山(32015,32016, 32017,HMAS 50092)。

世界分布

討論

迄今為止,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上的小光殼怠只有本種Asteridiella melastomatacearum(Speg.)Hansf.和短距小光殼炱 Asteridiella brachycera( Syd.) Hansf.(1956)。前者分布於近2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的 7個不同屬的植物上,後者寄生在哥斯大黎加的Conostegia lancealata植物上;它們的主要不同是:後者的頭狀附著器不規則彎曲,長17.0~40.0μm;柄細胞常扭曲,5.0~25.0× 5.0~8.0μm;頂細胞近球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圓角形,9.0~20.0×9.0~16.0μm;子囊孢子橢圓形或近紡錘形、側彎,4 個隔膜,較大,38.0~45.0×15.0~18.0×15.0μ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