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清代趙翼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步》是清代文學家趙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勾勒出詩人拄著拐杖並頂著峭寒乘興出遊的形象,後兩句中,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出語詼諧,在豁達的情懷中透著濃重的悲秋情調。全詩語言通俗淺顯而又耐人尋味,風格詼諧風趣而透著哀涼,在寫作上不落俗套,自創新意,抒發了時光把人拋、人老見白頭的愁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野步
  • 創作年代:清初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趙翼
  • 作品出處:《甌北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野步1
峭寒2催換木棉34,倚仗5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野步:郊野漫步。
  2. 峭(qiào)寒:形容寒氣已很厲害。徐積《楊柳枝》:“清明前後峭寒時,好把香綿閒抖擻。”
  3. 木棉:舊稱多年生海島棉為木棉,這裡泛指棉花。
  4. 裘(qiú):皮衣,這裡實指長袍。
  5. 倚杖:依靠著手杖。杜甫倚杖》:“看花雖郭內,倚杖即溪邊。”
  6. 紅他楓葉白人頭:秋風使楓葉變紅、人的頭髮變白。人頭,詩人自稱。

白話譯文

隱隱輕寒,驅使著我這年邁之人又已換上了棉衣了呢!值此秋光滿眼,且讓我拄著拐杖在近郊的原野上信步閒遊。
使我感觸萬端的倒是那好管閒事的秋風啊,只有你一來到了人間,便攪得楓紅似火,萬木凋零,催人腸斷白人頭。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詩人當時六十三歲,已退居在家,但詩人並沒有象一一般老年人那樣,因畏寒而足不出戶,反而勇敢地拄著手杖到郊外的原野散步漫遊,在野外短途散步中,詩人看到大自然中的楓樹一片火紅,生機鬱郁,讓人傾慕,相形之下,自己已白髮滿頭,於是創作此詩,借嗔怨秋風表達自己對屆入暮年的一種淡淡的失落感受。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此詩開頭一句就點出了深秋季節:時序更迭,秋氣漸凜,料峭的霜風,陣陣中人,已使袷衣也難以禦寒,必須換上木棉重裘了。楓葉紅了的時候本不甚寒,正是“已涼天氣未寒時”,但老人氣血衰竭,已非此不可。江南深秋,棉襖也足可應付,但詩人已換上更為保暖的木棉重裘,可見其畏寒之極。其中,一個“催”字下得很有分量,言下有緊迫性,寫出了光陰如箭,拋人無情的主觀感受,實為三、四兩句張本。接著的第二句通過幾個短語,形象地刻畫出主人公的龍鐘老態,點出了題旨。“倚杖”並非“拖筇”,“近游”也非“遠足”,腳力不濟而只能就近盤桓散心的情形不言而喻。寥寥七字,把人物的情態和活動範圍交待得十分清楚,一個在秋風中踽踽獨行的傴僂老者的形象躍然紙上。與第一句共同勾勒出的形象是:在早寒的秋風中,詩人拄著拐杖,頂著峭寒,乘興出遊。在“峭寒”中,詩人的心情是曠達的、舒緩的,但難免有瑟索感。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由前兩句的蓄勢可知此處的怨悱絕非強說閒愁的調侃之詞。秋風似一個守約的君子,年年如期而至,“管閒事”、煞風景”般地非要把楓葉吹紅、青發染白不可,“紅他楓葉”尚不足恨,因為第二年還可重發返青,“白人頭”卻是無從再黑了。本來秋風沒有感情,也不好管閒事,楓葉之紅、青絲之白,都與秋風沒半點關係,詩人發此怪怨,實屬無理。但越是無理,越是有情,詩人自入秋以來,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傷之情就從沒斷過,此刻他看到瑟瑟作響的紅葉,一腔悲懷再也把持不住,便沖秋風抱怨道:“最是秋風管閒事。”這裡的秋風,實際上已經超出它本身的含義,成為了整個秋天、甚至永遠無情地流逝著的時間的代表,正是無情的歲月逼紅了楓葉,也催老了詩人。在此,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儘管仍不忘幽默,出語詼諧,色彩對比鮮明,又用與秋風對話的語氣將秋風擬人化,說得輕鬆俏皮,顯得活潑而特別有生氣,流露出一種豁達的情懷,卻也從中透出一種濃重的悲秋情調,蓄意悖理的手法讓哀涼之感直達讀者心靈深處,使人讀而黯然。其中,末句採用“句中對”的形式。“紅”與“白”的對照,使人感到衰颯之中猶不失清麗。此處,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讓哀涼之感直達讀者心靈深處,仿佛讀者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步履蹣跚的老者,在秋風中不禁灑淚。詩意或脫胎於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但二者意境是有所不同的:蔣詞寫春景,傷春未免無聊;此詩寫秋意,悲秋更覺沉摯。
全詩語言通俗淺顯而又耐人尋味,風格詼諧風趣而透著哀涼,在寫作上不落俗套,一掃“悲秋"、 “垂老嘆”等傳統作品低沉悲苦的調子,自創新意。

名家點評

上海市供銷職工大學教師包傑:怨秋風之題詠不乏其人,惟此卻把秋風賦予人格化,復以“管閒事”怒責,如此怨得風趣,也便見得真摯。(《古典詩詞意譯新探》)
蘇州大學學報編審王英志:郊原之游詩人感觸最深的是“秋風”峭寒,它仿佛好“管閒事”的丹青手,染紅了楓葉、塗白了人頭。詩末兩句,紅白對照,色彩鮮明,又以楓葉之旺盛生命力反襯詩人之衰老,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之意。(《袁枚趙翼集》)

作者簡介

趙翼(1727年—1814年),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晚號三半老人,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與袁枚、蔣士銓並稱為“江右三大家”。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舉,二十一年(1756年)入值軍機,二十六年(1761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擔任方略館纂修官撰文,修《通鑑輯覽》。京察一等後,記名以備用為道員知府。二十七年(1762年),在順天府鄉試任同考官。二十八年(1763年)出任會試同考官。三十年(1765年)出任順天武舉主考官。三十一年(1766年)後出任廣西鎮安知府、廣州知府、貴西兵備道。三十八年(1773年)辭官,主講安定書院。他長於史學,考訂精審,有《廿二史札記》等。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有《甌北詩話》、《檐曝雜記》、《陔余叢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