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桐

野桐

小喬木或灌木,高2-4米;樹皮褐色。葉互生,葉下面疏被星狀粗毛;雌花序總狀,不分枝。花期7-11月。生於海拔800-1 800米林中。種子含油量達38%,可作工業原料;小材質地輕軟,可作小器具用材;根可入藥。野梧宜在早春二月播種,但種子發芽困難,故播種前用5%的草木灰浸種,去掉種殼外面的油脂,再用45℃的溫水漫種催芽,就能提高發芽率和提早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桐
  • 拉丁學名:Mallotus japonicus (Thunb.) Muell. Arg. var. floccosus S. M. Hwa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大戟目
  • 亞目:大戟亞目
  • :大戟科
  • 亞科:鐵莧菜亞科
  • :鐵莧菜族
  • :野桐屬
  • :野桐
  • 海拔區間:800-1800米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主要價值,繁殖方式,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原變種)小喬木或灌木,高2-4米;樹皮褐色。嫩枝具縱棱,枝、葉柄和花序軸均密被褐色星狀毛。葉互生,稀小枝上部有時近對生,紙質,形狀多變,卵形、卵圓形、卵狀三角形、腎形或橫長圓形,長5-17厘米,寬3-11厘米,頂端急尖、凸尖或急漸尖,基部圓形、楔形,稀心形,邊全緣,不分裂或上部每側具1裂片或粗齒,上面無毛,下面僅葉脈稀疏被星狀毛或無毛,疏散橙紅色腺點;基出脈3條;側脈5-7 對,近葉柄具黑色圓形腺體2顆;葉柄長5-17毫米。花雌雄異株,花序總狀或下部常具3-5分枝,長8-20厘米;苞片鑽形,長3-4毫米;雄花在每苞片內3-5朵;花蕾球形,頂端急尖;花梗長3-5毫米;花萼裂片3-4,卵形,長約3毫米,外面密被星狀毛和腺點;雄蕊25-75,藥隔稍寬;雌花序長8-15厘米,開展;苞片披針形,長約4毫米;雌花在每苞片內1朵;花梗長約1毫米,密被星狀毛;花萼裂片4-5,披針形,長2.5-3毫米,頂端急尖,外面密被星狀絨毛;子房近球形,三棱狀;花柱3-4,中部以下合生,柱頭長約4毫米,具疣狀突起和密被星狀毛。蒴果近扁球形,鈍三棱形,直徑8-10毫米,密被有星狀毛的軟刺和紅色腺點;種子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褐色或暗褐色,具皺紋。花期4-6月,果期7-8月。
變種與原變種不同點在於葉下面疏被星狀粗毛;雌花序總狀,不分枝。花期7-11月。

分布範圍

中國:產於陝西、甘肅、安徽、河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和西藏。
國外:分布於尼泊爾、印度、緬甸和不丹。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1 800米林中。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要用部位】根。
【性味】 味微苦、澀,性半。
【功效】清熱平肝,收斂,止血。
【主治】慢性肝炎,脾腫大,白帶,化膿性中耳炎,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煎濃汁滴耳。
經濟價值:
種子含油量達38%,可作工業原料;小材質地輕軟,可作小器具用材。

繁殖方式

種子或插條繁殖。

栽培技術

野梧宜在早春二月播種,但種子發芽困難,故播種前用5%的草木灰浸種,去掉種殼外面的油脂,再用45℃的溫水漫種催芽,就能提高發芽率和提早出土。造林方法可用直播,一般株行距各3—4尺,每穴簇播種子15—20粒,復土2—3分,用手稍壓實。如在瘠薄幹燥的地方造林,棟行距可密些,或與馬尾松進行行間混交,株行距2 X 3尺。在土壤較好的地方可讓其天然下種更新,加以保護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