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丫頭的美味童年/台灣兒童文學館

野丫頭的美味童年/台灣兒童文學館

陳素宜寫《野丫頭的美味童年》,背景放在童年,說的是一個鄉村姑娘多彩多姿的田園生活。讓人垂涎的“食物的記憶”,香噴噴,甜蜜蜜,依舊難解作者深深的鄉愁!作者視角獨特,除了用色香味“炒”出一盤童年的好菜,也記錄了生活中的點滴趣聞,自然樸素的風格,清新動人;含蓄靜好的文字,仿佛帶著微笑。客家人的敦厚和勤勉,躍然紙上。世界不斷地在改變,歲月無聲地向前行,想念從前的“妮子”,從來沒有忘記“家的味道”!

基本介紹

  • 書名:野丫頭的美味童年台灣兒童文學館
  • 出版社: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32
  • 作者:陳素宜 桂文亞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54982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躲在《野丫頭的美味童年》的作者陳素宜心裡某個角落的小丫頭甦醒了。她帶領作者回到一段美好的時光,看到了阿公的白頭髮,聞到了阿婆的桂花油,想起溫暖的火囪和水鴨母。不過,這回的野丫頭除了愛吃愛玩之外,還多了一些小心思。細微的情感在瓠瓜勺子裡稍稍顯露,感謝的心意在襪子裡的兩百元中呈現,驚恐的情緒在蔗園坪上涌動,表姐來了以後的比較情結,瓜田李下的委屈,還有那無可避免的離別,在八卦床里心碎。這,正是成長的酸甜苦辣呀!

作者簡介

桂文亞,安徽省池州市人。1949年生於台灣省台北市。

曾任“台灣聯合報系”《民生報》兒童組主任、童書主編,《兒童天地周刊》總編輯,《聯合報》童書出版部總編輯,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

現為”思想貓”兒童文學研究室負責人、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台灣兒童讀物資料中心”名譽主任。

1981年始,致力兒童文學媒體推廣兼及兩岸兒童文學交流,2006年5月,在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推動設立“思想貓兒童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是大陸第一個以高校學生為對象設定的兒童文學研究獎項;2008年6月,在台北創辦“思想貓兒童文學講座”,開展以深耕閱讀、語文教育推廣、兒童文學作家與作品推薦為宗旨的一系列兒童文化活動。

已出版作品五十餘冊,編輯少年兒童讀物四百五十餘冊。

曾獲信誼兒童文學特別貢獻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讀物獎等獎項。

多篇作品入選大陸及台灣各類中國小語文讀本及推薦書目。畢業於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作品得到多項兒童文學獎的肯定。有《天才不老媽》、《秀巒山上的金交椅》、《妮子家的事》、《等待紅姑娘》、《非常任務》、《入侵紫蝶谷》、《山櫻花》、《千段崎》等三十餘本著作出版。

不少作品生動地刻畫了北埔的風土人情,流露出濃厚的客家文化。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北埔鄉的好山好水,更可以感受到北埔人的淳樸、溫厚與豪邁。王偉婷,插畫繪本創作者,畫風淳樸,作圖慣以鮮艷色彩充滿畫面。多以水彩、計算機繪圖創作。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現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曾於2013年台灣學生圖畫書創作比賽獲得大專組優選獎。

媒體推薦

陳素宜
躲在我心裡某個角落的小丫頭甦醒了。她帶領我回到一段美好的時光,看到了阿公的白頭髮,聞到了阿婆的桂花油,想起溫暖的火囪和水鴨母。不過,這回的野丫頭除了愛吃愛玩之外,還多了一些小心思。細微的情感在瓠瓜勺子裡稍稍顯露,感謝的心意在襪子裡的兩百元中呈現,驚恐的情緒在蔗園坪上涌動,表姐來了以後的比較情結,瓜田李下的委屈,還有那無可避免的離別,在八卦床里心碎。這,正是成長的酸甜苦辣呀!
桂文亞
《野丫頭的美味童年》,背景放在童年,說的是一個鄉村姑娘多彩多姿的田園生活。讓人垂涎的“食物的記憶”,香噴噴,甜蜜蜜,依舊難解作者深深的鄉愁!作者視角獨特,除了用色香味“炒”出一盤童年的好菜,也記錄了生活中的點滴趣聞,自然樸素的風格,清新動人;含蓄靜好的文字,仿佛帶著微笑。客家人的敦厚和勤勉,躍然紙上。世界不斷地在改變,歲月無聲地向前行,想念從前的“妮子”,從來沒有忘記“家的味道”!

圖書目錄

輯一 薑汁豆花
薑汁豆花
蛤蟆炒紫蘇
醉葡萄
蝦公煮酒
蚶子米醬湯
薑絲炒大腸
豆乾燉排骨
鹽菜剁豬肉
牛汶水
包板粽
紫蘇梅子
紅糟鴨
煮雞酒
輯二 菜瓜寶貝
迎古董
採茶姑娘
菜瓜寶貝
伯公牌
七粒小石頭
挑籃奉飯
埤塘放水
筍蛄
平安戲
追!追!追!
新娘拔面
做新衫
輯三 西瓜田·李子樹
表姐來了
電視·冰櫃·洗衣機
西瓜田·李子樹
跑過蔗園坪
左腳上的疤痕
耳邊風兒呼呼叫
輯四 牛角梳子·桂花油
襪子裡的兩百元
牛角梳子·桂花油
八卦眠床
阿公的白頭髮
火囪和水鴨母
瓠瓜勺子
後記:那一段美好的時光

文摘

“五月節,包粽子。包些鹽粽來拜神明,另外包些粄粽自己吃,你們兩個去摘些竹葉回來吧。”
爸爸一聲令下,我和姐姐就出發到嵌下的竹林去摘竹葉。姐姐拿著長長的竹竿走在前面,竹竿的一頭剖開一小截,橫叉著一根短棍子,這是等—下要剪竹葉用的。我背著一個大竹籃跟在後面,好把竹葉裝回家去包粽子。
早晨的太陽剛剛爬上山頭,一群聒噪的蟬兒就起勁地叫著。姐姐把竹竿的一頭在茂伯家的屋檐下轉轉,纏上了一圈蜘蛛絲,然後靜靜地站在一棵老龍眼樹下。我知道她要抓“媽姑蟬”,就是那種很大隻,叫得很大聲的蟬。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有竹竿也抓不到那種大蟬。不過躲在草叢裡綠色的小草蟬,可就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了。我先靜靜地聽聲音,判斷小蟬躲在哪一叢草里,慢慢、慢慢地向它靠近,等分辨出草綠色上面的那一點蟬綠色,再迅速出手,小草蟬就跑不掉啦!
姐姐抓了兩隻“媽姑蟬”,我手上有五隻草蟬,突然想到媽媽在等我們摘的竹葉包粽子,趕緊把蟬放掉,跑著去摘葉子。
等我們摘了竹葉回家,媽媽早就把昨晚在基伯婆家碾好的米漿壓乾,搓成板皮等我們了。
“一邊工作一邊玩,等你們竹葉摘回來,別人家的粽子都可以吃啦!快去把葉子洗乾淨,等我把料炒好,就可以包了。”
姐姐在天井放了兩大盆水,我們就拿起豬鬃刷子,蹲在盆邊刷竹葉。剛才抓蟬花了太多時間,現在想加緊工作。可是一急起來,刷得太快,竹葉就裂了。裂掉的竹葉當然不能包粽子,我們只好靜下心來慢慢刷。
這時候廚房傳來陣陣香味。那是爆香蔥炒蝦米、香菇,加上肉絲和蘿蔔乾的好味道。我知道包粄粽的餡料要炒好了,不由得加快動作,卻又弄破了好幾片粽葉。
等準備工作做好,阿婆說天井比較涼,要我們把東西搬到這裡來包。她把蘭草編成的粽串固定在大竹籃的把手上,我們就圍坐在竹籃邊開始包板粽了。
這是我最痛苦的時候到了!媽媽負責把板皮捏成一份一份,再把它壓平。姐姐把圓圓的板皮包上餡,再揉成一個小球。我呢?每次都是我要把豬油抹在包了餡的小球上,再拿給阿婆用粽葉包好綁在蘭草串上。這抹油的工作並不難,麻煩的是從開始包到結束,我的兩隻手都油答答的,想抓個癢都不行!而自己越沒辦法做的事,就越想去做。所以每次包粄粽,就聽到我一直在拜託別人幫我抓癢。偏偏人家又弄不懂我是哪裡癢,總是應付應付地亂抓一通。這種有癢抓不到的感覺,真是痛苦呀!
不過,抹油可是個重要的工作喔!沒抹油,或是抹得不夠,等粽子蒸好要吃的時候就慘了。剝開粽葉,粄皮粘在葉上,餡也露出來了,哪還能算是粽子呢?所以我知道包板粽的時候,我可是個重要人物喲!
因為有鹽粽拜神,所以板粽蒸熟了就可以吃了。我總是跟隔壁的阿珠約好,帶著自己家包的粽子,走路到很遠的那座廟裡去逛一逛。再加上一條後面菜園裡摘的大黃瓜,爸爸早上從市場買回來的李子和桃子,還真有“遠足”的味道呢!P6-8

後記

那時候,我是個愛吃愛玩的野丫頭。放學回家,書包一丟,門前曬穀場邊的兩個大池塘,屋後斜坡上去的竹林和茶園,都是我和小夥伴們遊玩嬉戲的天地。過年過節,自家養的大閹雞、田鴨子、大草魚;平常時節,自家種的菜瓜、長豆、玻璃菜,自家醃的梅乾菜、菜脯、筍乾;有時到河裡抓的蝦子,田溝里覓的蚶仔,在阿婆和媽媽的巧手下,全都變成令人垂涎三尺的佳肴。只是,時光匆匆,野丫頭已經長大,那一段美好的時光已經走遠。
那時候,我是個初學寫作的年輕人。利用教職的空餘時間,努力從事兒童文學創作。那一段野丫頭的美好時光,正是我寫作的內容。應該是自己的認真加上老天爺給予的好運,我得到了評審的青睞,獲得兒童散文組的首獎,有一筆獎金,卻沒有機會出版。我繼續寫作,漸漸認識了兒文界的一些朋友,遇見了一位貴人。當時任職出版社的桂文亞小姐,十分喜歡文中愛吃愛玩的野丫頭。於是在桂姐的賞識下,出版了《妮子家的事》,那一段美好時光得以重現在大小讀者的眼前,獲得很大的共鳴。
現在的我,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已經二十餘年,也出版了三十餘冊作品,還是努力地繼續寫、寫、寫。今年春天,在侄子的訂婚宴上,我接到桂姐來電,問我是否願意再以那個愛吃愛玩的野丫頭為主角,為海峽對岸的孩子們寫一本散文。於是,幾十年來一直躲在我心裡某個角落的小丫頭甦醒了。她帶領我回到那一段美好的時光,看到了阿公的白頭髮,聞到了阿婆的桂花油,想起溫暖的火囪和水鴨母。不過,這回的野丫頭除了愛吃愛玩之外,還多了一些小心思。細微的情感在瓠瓜勺子裡稍稍顯露,感謝的心意在襪子裡的兩百元中呈現,驚恐的情緒在蔗園坪上涌動,表姐來了以後的比較情結,和瓜田李下的委屈,還有那無可避免的離別,在八卦床里心碎。這,正是成長的酸甜苦辣呀!

序言

青少年兒童讀物里,散文是最具“原味兒”的一種文體,以中國小語文課本來說,詩歌、兒歌、故事、寓言、童話、散文、小說等,都曾涵蓋在內,但多會依據年齡層做一個適當比例的分配,譬如國小高年級,課本內容不會出現兒歌;低年級,也不會安排小說;到了中學,又多了散文體的論理、套用、書信、札記等內容,更少有幻想童話、故事一類,主要原因,就是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屬性,在語文教育上也各有學習方向。唯有散文,幾乎不受任何年齡段的限制。可以說,從國小到中學,我們接觸最頻繁的文體,應該就是散文了。
兒童文學裡的散文篇幅一般都在千把字。敘事、抒情、說理,或夾敘夾議,或一路“吟風頌月”,沒有寫作公式,既可以寫得如詩那樣雅致動人,也可以童話般活潑有趣,更可以用小說對話傳達作者直接的心緒,就算其間插入一則寓言、謎語,也絕不見唐突,所以若問我,兒童文學裡最有彈性、變化性的是哪種文類呢?我會說是“散文”。
我喜歡讀散文,是因為散文天地寬廣之外,更具有一種“真情實感”的特質,所以每讀一篇散文,就獲得一次珍貴“聆聽”的經驗,仿佛走進神交朋友獨特的心靈世界裡,分享了他人生命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而結果往往也是滿心喜悅的,因為我總能在作品中讀出純真的“愛”與“美”。
曾有文友問我,何以大多數的兒童散文內容都偏重童年回憶?難道除了童年,沒有其他題材可寫嗎?
不是的。在我看來,童年只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既是發生事件的背景,也是敘述者與讀者最近距離的溝通。人的一生,來自不同階段的聯結,走出童年,童年並沒有真正結束。童年是人之初,它像一株幼苗的根,如果連根拔起,生命的記憶就中斷了,一個缺少童年回顧的寫作者,他的生命歷程會有缺失的。
如果我們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篇小說,童年就是開頭“第一章”。
沒有誰的開頭和結尾會是一樣的。
張嘉驊寫《風島飛起·童年的澎湖灣》,背景放在童年,寫的是一個多風的島嶼,一本“被海風侵蝕的照相簿”。八歲那年,他隨家人搭乘輪船從高雄港抵達澎湖馬公,那裡的咾咕石牆、翻飛的浪花、跳得太快的彈塗魚,還有沙灘、岩礁、大海螺和從窗縫滲進來的冷風,組成了記憶中一幅永恆的海景圖。
活潑生動的文筆下,蘊藏著一顆敏感早熟的心。他寫火山爆發般脾氣的父親,寫一隻狗的悲慘命運,寫深藏內心的傷痛和快樂,寫對故鄉深沉的依戀和文學的啟蒙,真摯動人。
陳素宜寫《野丫頭的美味童年》,背景放在童年,說的是一個鄉村姑娘多彩多姿的田園生活。讓人垂涎的“食物的記憶”,香噴噴,甜蜜蜜,依舊難解作者深深的鄉愁!作者視角獨特,除了用色香味“炒”出一盤童年的好菜,也記錄了生活中的點滴趣聞,自然樸素的風格,清新動人;含蓄靜好的文字,仿佛帶著微笑。客家人的敦厚和勤勉,躍然紙上。世界不斷地在改變,歲月無聲地向前行,想念從前的“妮子”,從來沒有忘記“家的味道”!
“好的散文要有詩的層次。”這句話除了強調文字語言的美,也包含了意境的升華。林芳萍的《阿嬤家的櫻花,開了》,同樣以童年為題材,卻有別於張嘉驊、陳素宜的敘事風格。她與親人親情的互動貫穿全書,篇篇作品意象豐富,如詩似畫,又仿佛是仙子的精靈之舞,充滿想像和韻律。那如七里香裊繞心頭的孺慕溫隋,更讓讀者在合上書頁之餘,回味再三。
小說家李潼的散文《瑞穗的靜夜》,則是穿梭在現實生活及點滴回憶中的小品,信手拈來,再平常的生活也滋味十足。作者將寫作靈感隨手記下,捲成白色的小紙條,據稱是藏在一個素坯陶瓮里,信手取出寫將起來,最後便成了書本上的鉛字。人情事理、心情溫度,文字的連環畫般,充滿畫面與動感,也兼顧了情趣和理趣,這一種散文風格,是嚼著嚼著更有勁兒,呈現了作者坦蕩豐富的真性情。
揚歌是資深績優的英文老師,以書信體散文與讀者分享他開明的治學經驗。《青澀的蘋果·老師的54封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傳道解惑”的最佳示範。
成長中的學子,最需要父母師長在言行舉止上的監督和指引。可惜,無論老師或家長,多把焦點聚集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上,相對忽視了品德教養的重要性。深憾於此,“恨鐵不成鋼”的揚歌老師,以深入淺出的文筆,舉出現代校園普遍存在的事例,為一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同學,負起“解惑”的“艱巨任務”。篇篇言之有物,親切自然,但願頑石都能點頭!
陳幸蕙曾任中學及大學老師,她的散文《我的吉祥物》,有一種優雅的文學氣質,在廣泛的選材中,包括了抒情、說理、敘事。無論以親情倫理為主題,還是與讀者進行觀念對話,熱愛生活、親近自然、充滿陽光味兒的文字,總能讓人讀出哲理智慧,很適合成長中的青少年欣賞、思考。
個人在台灣從事童書編輯出版工作多年,這是首次為大陸讀者編選台灣兒童文學散文系列,一口氣遍讀六位名家精心之作,無疑也做了一趟幸福的美文之旅。正如幸蕙老師所祝福的:“開卷心生歡喜,終卷收穫豐碩。”
相信讀者們也都有共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