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粟糕

重陽粟糕

重陽粟糕,又稱重陽糕,為重陽節時的一種傳統特色糕類食品。

江南地區傳統節日食品,為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傳統習俗登高時的應時小吃。糕呈菱形,色醬黃,質糯、栗香、味甜。據《夢粱錄》記載,宋朝已有此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陽粟糕
  • 外文名:Chongyang corn cake
  • 別名:重陽糕
  • 定義:一種傳統特色糕類食品
  • 象徵:上、進步、高升
起源,種類,製作材料,特色,做法,製作要領,

起源

在漢語中諧音“高”,是生長、向上、進步、高升的象徵。九月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糕”之名,雖然起於六朝之末,但糕類食品在漢朝時即已出現,當時稱為“”。餌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與黍米粉兩種,黍米有粘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餌”。為五穀之長,黍在古代是待客與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們以黍米為應時的嘗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陽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嘗新食品。這也就是後世民間在重陽節,以重陽糕薦神祭祖的秋祭習俗淵源。
六朝時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陽節俗形成,糕類自然成為節令食品。到宋朝已習稱“重陽糕”,在九月九日天亮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重陽糕上的諸種飾物也都有著各自的寓意。糕上的棗、栗、獅子之類飾品,都是中國傳統的祈子象徵物,它們明白地表示著人們在秋收時節祈求子嗣的願望。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種類

由於糕面有多種裝飾,重陽糕在明清以後又多稱為“花糕”。重陽花糕成為都市、鄉村的應節食品。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糙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製作材料

糯米粉1750克,粳米粉、鮮栗子各750克,白糖650克,紅糖100克。

特色

糕軟糯,栗香美。

做法

1.將栗子洗淨,從中間剖開後入鍋,加水沒過栗子,煮至七成熟時,撈出去殼和內膜。
2.糯米粉250克加水25克拌勻搓碎,再加入紅糖拌勻,用18眼竹篩篩成松粉。
3.盆內加入粳米粉、糯米粉,白糖用水1400克溶化後,倒入盆中攪成糊狀,移入墊好屜布的籠內攤平,上火蒸約6分鐘後,揭去籠蓋,用竹篩篩在糕面上松粉,把栗肉整齊地鋪在松粉上,再在旺火上蒸約20分鐘,蒸熟後晾透,切成7厘米長、5厘米寬、1.2厘米厚的菱形塊。

製作要領

1.煮栗子時要用旺火速煮;
2.粉糊蒸時要用旺火;
3.篩松粉時要均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