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主義

重構主義是一個哲學範疇。重構主義是對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的反思,強調個體與整體的協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構主義
  • 範疇:哲學
基本內容,哲學史脈絡,小結,

基本內容

任何學科、制度、文化的發展歷程都要經歷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階段,然後步入重構主義階段。從哲學的角度看,結構主義強調整體性,解構主義強調個體性。結構主義的弊端在於因大失小,解構主義則容易陷入因小失大。與前二者不同,重構主義強調個體與整體的協調。這使得重構主義避免了結構和解構的弊病,大小相宜相得益彰。

哲學史脈絡

哲學史,不管是西方哲學史還是東方哲學史,都是從結構走向解構,並最終步入重構的。
東方哲學史,自易經之後分出了百家爭鳴,在宋明時期儒釋道重新融合入理學體系。
西方哲學在黑格爾形成了恢弘的哲學體系。然而在黑格爾之後,哲學體系迅速崩塌。學派林立,眾說紛紜。黑格爾是西方哲學的分水嶺。黑格爾之前,眾多哲學家探討焦點集中在人的理性思辨。黑格爾之後,感性意識成為哲學家們的研究重點,現象學、存在主義、結構主義、法蘭克福學派和解構主義無不如此。比如現象學,側重對顯現的研究。存在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出現以前,人已經存在了。結構主義大師阿爾杜塞認為沒有社會的意識的改變,社會制度的改變是不徹底的。法蘭克福學派側重對工具理性的研究,認為後工業社會造成人的物化和異化,人的真實需求被隱沒,人極力追求的卻是社會強加給個人的被動的需求。解構主義側重對局部的細節研究,而忽略整體的邏輯性。

小結

一言以蔽之,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就是從構建一個理性層次的整體系統,到整體系統的瓦解,只看重個體的感性層次,再到重構一個新的系統,達到個體的感性的認知和欲望與整體的理性需求相協調,即哲學範圍內的重構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