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是重慶郵電大學2001年院系調整後由原計算機系和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的數學部分合併而成的,2007年又將數學部分劃歸數理學院。原計算機系成立於1989年,是學校為適應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信息產業部各企事業單位對計算機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原電信工程系計算機教研室和校計算中心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該院是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粗糙集與軟計算專業委員會,是重慶計算機學會、重慶計算機用戶協會的副理事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所屬地區:重慶
  • 類別:公立學校
  • 隸屬:重慶郵電大學
學院簡介,學院建設,師資力量,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專業培養,網路工程專業,計算機大類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計算機大類強化班,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安全專業,科研工作,科研概況,學術交流,所獲成果,組織架構,下屬部門,學術機構,實驗室和研究所,

學院簡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網路工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等專業本科生;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招收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兩個領域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招收計算機技術領域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還掛靠西南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學校招收計算機套用技術、信息安全、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等專業博士研究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一級學科)201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截至2014年有在校本科學生2100餘人,在校碩士(含工程碩士)研究生600餘人。
學院下設八個教學機構:計算機軟體教學研究部、計算機系統與網路教學研究部、信息安全教學研究部、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教學研究部、地理信息系統教學研究部、計算機套用技術教學研究部、計算機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專業實驗中心,兩個中心按專業下設6個實驗室(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路、地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一個辦公室:計算機學院辦公室(包括教學管理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等)。現有計算智慧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和信息產業部、重慶市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依託學院建設計算機系統與網路研發平台、智慧型信息處理研發平台、空間信息與資料庫研發平台、圖形圖像與多媒體研發平台、信息安全研發平台、軟體工程研發平台,平台下還重點設定了網路與計算研究中心、計算機系統結構研究所、計算智慧型實驗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空間信息系統研究中心、圖像圖像與多媒體實驗室、信息安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軟體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

學院建設

截至2014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績,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畫、國家863計畫、科技部攀登計畫、國家發改委專項項目等近30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等100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4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13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錄400多篇,獲得專利近20多項,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獲20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我院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是由信息產業部和重慶市批准的省部級重點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和計算機系統結構學科是重慶市批准的省部級重點學科,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技術實驗室是由信息產業部和重慶市批准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截至2014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加強了對外合作交流關係,接收國內外訪問學者,經常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許多國內外知名專家應邀來我院作學術報告,開展合作研究工作,擔任兼職(客座)教授並指導研究生。學院還成功組織了RSFDGrC2003(第九屆國際粗糙集、模糊集、數據挖掘與粒計算學術會議)、ASGIS2004/ASGIS2007/ASGIS2010(第二/五/八屆亞洲地理信息系統學術會議)、CRSSC2001/CRSSC2003/CRSSC2010(第一/三/十屆中國粗糙集與軟計算學術研討會)、RSKT2006(第一屆粗糙集與知識技術國際會議)、IFKT2008(國際知識技術論壇)等一系列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以及與UNU-IIST(聯合國大學國際軟體技術研究所)聯合舉辦的計算機科學課程國際短期培訓。2010年8月,學院還成功邀請到了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John E.Hopcroft(霍普克洛夫特)教授訪問我校。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注重科研與教學並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學院建設了包含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資料庫原理》,重慶市精品課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原理》、《VC++與面向對象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在內的各級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計算機軟體教學部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和重慶市級教學團隊,學院還獲得重慶市屬創新團隊稱號。截至2014年,學院承擔10餘項省部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獲得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多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學院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強化素質教育,有一大批學生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表彰獎勵(如“挑戰杯”全國獎等)。學院被授權重慶市首批軟體產業人才培養基地等。

師資力量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在冊教職工10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26人,副教授33人,博士35人。我院還有全國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者、全國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重慶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重慶市中青年骨幹教師、重慶市優秀教師等知名專家,以及兼職教授、特聘教授、訪問學者等。
(2012年3月數據)
學院教授
共33人
王國胤、吳渝、謝顯中、夏英、甘玲、龍昭華李偉生、錢鷹、樊興華袁正午陳龍鄧亞平唐紅、趙軍、劉宴兵、安世全、汪林林、葛君偉、周屬衡、李小文劉輝、劉 群、王進秦紅星、尚鳳軍、杜江、鄒永貴、蔣溢、程克非、瞿 中、熊安萍、胡 峰、於洪、豐江帆。
截至2014-02-21
學院副教授
共33人
聶永萍、蔣貴全、王英、楊勇、方義秋、黃梅根、黎貴友、劉伯紅、曾憲華、劉明皓、楊富平、蘇暢、劉洪濤、曾立梅、王練、何利、馬彬、黃穎、羅小波、陳喬松、胡軍、張璞、紀良浩、肖敏、周應華、高川、雷建軍、宋秀麗、周由勝、雷大江、肖斌、吳思遠、李鴻健。
截至2014-02-21
學院博士
共35人
陳龍、陳喬松、程克非、豐江帆、胡峰、胡軍、黃穎、雷大江、雷建軍、李鴻健、李偉生、劉洪濤、劉明皓、劉群、羅文俊、羅小波、秦紅星、尚鳳軍、蘇暢、王國胤、王進、夏英、肖斌、肖敏、楊富平、楊勇、於洪、袁援、袁正午、曾憲華、周由勝、賴均、米建勛、張旭、鄧欣。
截至2014-02-21
在崗人員
一、學科負責人(7人)
計算機套用技術:王國胤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吳渝
計算機系統結構:唐紅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謝顯中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樊興華
信息安全:劉宴兵
軟體工程:陶洋(軟體學院)
二、學術帶頭人(17人)
信息安全:鄧亞平陳龍
計算機套用技術:王衛星劉洪濤
重慶市精品課程《VC++》:甘玲
重慶市精品課程《資料庫原理》:夏英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袁正午豐江帆、楊富平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李偉生、袁援、劉群
計算機系統結構:尚鳳軍龍昭華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蘇暢
地理信息系統:葛君偉(軟體學院)
地圖學:王佐成(軟體學院)
三、責任教師(21人)
聶永萍、程克非、劉明皓、胡 峰、王曉蓉、瞿 中、薛麗霞
楊 勇、熊安萍、王 英、黃 穎、陳昌志、胡 軍、紀良浩
張 璞、汪 建、董振興、王 練、魏秉鐸、何 利、馬 彬
(更多師資力量請點擊擴展閱讀)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王國胤 院長 簡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學院全面工作和學科建設。
曾躍 書記 簡介:主持學院黨總支全面工作。
夏英 副院長 簡介:博士,教授。分管本科教學(含實驗室建設、教改項目、課程建設、教學工作對外交流等)和教務工作。
石竹屏 副書記 簡介:副書記,分管學院學生工作。
蔣溢 副院長 簡介:在讀博士,副教授。分管學院科研工作、產學研工作。
李偉生 副院長 簡介:博士,教授。分管學院研究生工作。
陳龍 院長助理 簡介:博士,教授。協管本科教學(含質量工程項目、專業建設、學籍管理等)工作。

歷任領導

1989年,學校為適應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信息產業部各企事業單位對計算機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原電信工程系計算機教研室和校計算中心的基礎上組建了原計算機系。
計算機系(1989-2001)歷任領導如下:
1、黨總支書記:曾省三、漆志平、陳家鳳、李秉智
2、黨總支副書記:冉啟明
3、主任:汪林林、曾省三、李秉智
4、副主任:王方新、鄭鐵流、李紹全、鄧亞平、葛君偉、周林
2001年學校院系調整,將原計算機系和原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的數學部分合併組建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07年,學校進行學科結構調整,將數學部分劃歸新組建的數理學院,形成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01-)歷任領導如下:
1、黨總支書記:安世全、劉浩然、曾躍
2、黨總支副書記:李春、石竹屏
3、院長:李秉智、王國胤
4、副院長:楊春德、葛君偉、周林、吳渝、夏英、謝顯中、蔣溢、李偉生

專業培養

網路工程專業

一、人才培養定位、目標和特色
人才培養定位:培養套用型網路工程專業人才。在思想道德、業務、文化、身心素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適應信息社會需求,基礎紮實、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套用型網路工程專業人才。
人才培養目標:培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者。網路工程是實施“三網融合”、“寬頻中國”的基礎,通過學習網路規劃設計、網路系統集成、網路管理維護、網路套用系統開發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網路工程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套用開發能力。
人才培養特色:(1)兼顧計算機和通信學科背景,突出網路技術及工程實踐能力培養;(2)形成了以網路規劃與設計、網路集成與測試、網路軟體開發、物聯網套用、移動網際網路套用為主的專業特色。
二、培養規格及要求
本專業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較高的專業綜合素質。要求學生掌握網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接受網路工程規劃設計、網路管理和網路軟體開發的基本訓練,達到以下基本的培養要求:
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和方法,能在科研、教育、企事業等單位從事網路規劃設計、網路系統集成、網路運營和維護、網路技術研究、網路應用程式開發和計算機網路教學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具有較強的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發展趨勢。
三、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公共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數字電路和邏輯設計、計算機科學導論、C語言程式設計。
網路工程專業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據結構、資料庫技術與套用、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網路協定分析、網路規劃原理、網路計算、通信網概論、網路安全工程、網路互聯技術、綜合布線技術與工程和工程項目管理等。
五、就業去向
在通信與網路公司、規劃設計院、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網路規劃設計、網路套用開發、網路系統集成、網路工程建設、網路管理維護等工作。

計算機大類專業

一、人才培養定位、目標和特色
人才培養定位:培養複合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套用型信息安全人才
二、培養規格及要求
計算機大類專業學制四年,前兩年為基礎學習階段,後兩年為專業學習階段。基礎學習階段按大類培養,採用同一培養方案,使學生具有較寬的專業基礎知識。在專業學習階段,根據學生所選專業,分別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專業進行培養,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特長。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通信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科學研究及計算機套用系統開發的基本訓練。在此基礎上,通過選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或信息安全等專業的選修課,使學生達到所選專業方向的知識結構要求。再通過人文類等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素質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三、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公共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學科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程:計算機科學導論、C語言程式設計、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資料庫原理、作業系統、軟體工程、編譯原理、計算機組織與結構、計算機網路等。
信息安全專業主要學科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程:計算機科學導論、C語言程式設計、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資料庫原理、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網路安全、套用密碼學等。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一、人才培養定位、目標和特色
本專業培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遙感技術、空間定位技術、空間數據組織與處理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掌握計算機軟硬體套用、計算機通信、軟體開發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通信網規劃與管理、區域規劃、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和計算機套用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套用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適應國家地理空間信息產業發展,培養“智慧地球”的建設者。通過學習地理、計算機、通信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使學生具備地圖和遙感數據處理、移動定位導航和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與集成等能力。結合前沿課題,在應急減災、城市管理、環境監測、資源調查、國防、位置服務、交通導航等領域參與實踐和創新。
特色:(1)與地理、計算機、通信等多學科交叉融合;(2)以地理空間數據處理、基於網路的行業空間信息系統開發、面向個人的移動定位服務系統開發為專業特色。
二、培養規格及要求
本專業學制四年,除了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通過計算機類、通信類、人文類、經濟管理類等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素質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遙感技術、空間數據技術和軟體開發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套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及計算機軟體的套用研究、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
為使學生達到所選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在注重基礎課程教學的同時,還安排了系列綜合實踐技能訓練和課外科技活動等環節,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本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以下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方面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 熟悉相鄰專業如地理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測繪工程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智慧財產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 具有分析、設計和開發地理信息系統的系統軟體和套用軟體的能力;
6. 具有將地理信息系統套用於計算機網和電信網等領域的能力,具有從事數字地球、數字城市研究和開發工作的能力;
7. 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8. 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知識不斷更新的能力。三、修業三、年限及授予學位
修業年限為4年。授予工學學士。
四、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地理學、地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公共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C語言程式設計等。
主要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綜合地理學,地圖學,遙感技術,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網路,軟體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原理,空間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套用等。
五、就業去向
在通信、國土、交通、能源、環境、房地產、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軟體開發、服務管理、決策支持等工作。

計算機大類強化班

一、人才培養定位、目標和特色
人才培養定位:培養複合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在思想道德、業務、文化、身心素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適應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具有紮實基礎、寬廣知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思想品德優、社會公德強,具有健全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具有較強的溝通、協作能力,身心健康的計算機人才。能系統掌握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計算機套用、計算機網路等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基本掌握通信網的組成和工作原理;較全面地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在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學、科研和套用開發,以及計算機網路工程設計、運營管理和維護。
根據社會對套用型計算機人才的需要和我校信息技術的優勢,設定計算機軟體開發、計算機網路管理和網路安全管理等的特色方向。
培養方案及培養過程中實現學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注重培養學生潛在能力與就業能力,實現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二、培養規格及要求
計算機大類強化班學制四年,前兩年為基礎學習階段,後兩年為專業學習階段。
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網路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科學研究及計算機套用系統開發的基本訓練。在此基礎上,通過選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專業的專業課程,使學生達到所選專業方向的知識結構要求。再通過人文類、經濟管理類等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素質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為使學生達到所選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計畫中在注重基礎課程教學的同時,還安排了系列綜合實踐技能訓練和課外科技活動等環節,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求實、創新精神。
三、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公共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英語,工科數學分析,線性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大學物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學科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程:計算機科學導論、C語言程式設計、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資料庫原理、
五、雙語課程
資料庫原理(英教)
六、培養管理模式
1、強化班前兩年必修課小班教學。
2、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強化班獨立建班(30人一個班),配備一名輔導員,1名班導師,6個指導教師。
3、強化班學生前二學年(1-4學期)按本方案培養,學生按照本培養方案修滿規定學分後,後二學年(5-8學期)執行所選定專業的培養計畫。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

一、人才培養定位、目標和特色
本專業辦學的目標和宗旨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符合社會需求,具備智慧型科學與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理論的基本知識,能從事各類智慧型科學技術、電子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分析、研究和套用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培養目標:培養智慧型系統工程師和分析師。掌握智慧型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智慧型信息處理、智慧型軟體開發、智慧型系統集成和輔助決策支持能力。
特色:(1)與通信、自動控制、生物信息等學科交叉融合;(2)以智慧型信息處理和智慧型系統開發為專業特色方向。
二、培養規格及要求
本專業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較高的專業綜合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適應新環境、新群體的能力,並具有良好的語言(中、英文)和計算機運用能力。要求學生達到以下基本的培養要求:
2、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較強的英語綜合能力,並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人際關係;
3、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和方法,能在科研、教育、企事業等單位從事智慧型系統研究與設計、智慧型產品的開發與套用和智慧型科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4、具有良好的工程實踐能力、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和一定創新意識;
5、具有較強的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了解本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三、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智慧型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電路分析基礎,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數位訊號處理,計算機科學導論,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計算機網路,腦與認知科學,機器智慧型,智慧型機器人等。
五、就業去向
在政府、通信、網際網路、數據中心、軟體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數據管理與分析、決策支持、智慧型系統研發等工作。
六、雙語課程
智慧型科學新技術、計算機新技術

信息安全專業

一、培養目標
培養網路和信息系統的安全守護者。學習信息安全和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掌握系統漏洞檢測、網路信息過濾、數據加密、身份認證、計算機取證等安全技術,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和科學素質,具備網路維護和系統監管能力。
二、主要課程
在計算機類專業核心課程基礎上,設定網路管理、網路安全、套用密碼學、信息對抗技術、計算機病毒防治、數字信息隱藏技術、計算機取證技術等方向和拓展課程。
三、專業優勢和特色
(1)是重慶市特色專業,列入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以網路安全為特色方向,培養社會急需的網路監管員、信息安全技術員和信息安全官。
四、就業去向
在公共安全、司法等政府部門和電信運營服務商、軟體公司、金融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安全系統設計與開發、網路管理維護和系統安全防護等工作。

科研工作

科研概況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
計算機套用技術重點學科介紹
批准單位信息產業部(2000.1)/重慶市(2000.12)
學術梯隊負責人:王國胤梯隊: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21人,客座教授4人,副教授29人,博士23人。
研究方向
1)智慧型信息處理
2)計算機網路技術及套用
3)網路與信息安全
4)多媒體傳輸及處理技術
5)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
6)中文信息處理
學科特色:主要致力於綜合智慧型系統、網路流量測量、網路資源動態調度、服務質量(QoS)、信息安全、生物信息處理等理論和方法的研究,面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開展多媒體無線傳輸技術和多媒體終端協定棧軟體的研發等,在粗糙集理論的研究方面處於國際知名地位。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畫、國家973前期專項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攀登計畫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主辦了兩次國內會議(CRSSC2001和CRSSC2003)和兩次國際學術會議(RSFDGrC2003和IFKT2008)。擁有信產部和重慶市“計算機網路與通信重點實驗室”,致力於平台建設和開放性建設。獲得國家財政部資助,擁有中央和地方共建的信息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計算機網路安全性能測評技術、安全審計技術、網路入侵檢測技術等。
學術成果:,出版教材、專著等20多部;發表論文390多篇,其中SCI、EI等收錄100餘篇;近三年已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1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橫向項目20餘項。可支配經費3000餘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經費900餘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重慶市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或三等獎多次,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獲“重慶市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群體稱號”。聯合培養博士生20多人、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碩士生已授位300多人,在校碩士生250餘人。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重點學科介紹
批准單位重慶市(2004.7)
學術梯隊負責人:吳渝梯隊:博士生導師1人,教授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9人,博士5人。
研究方向
1)資料庫理論和套用
2)軟體工程
3)嵌入式系統
4)空間信息系統
學科特色:1)計算機軟體理論與套用研究並重。主要從事軟體構件和體系結構、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技術等的研究及開發。另外,在韓國政府的資助下,還從事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定位伺服器技術的研究。
2)研究生和本科教育注重培養與國際接軌的、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的面向社會、面向企業、面向套用的高層次軟體人才。
3)與國際、國內的公司、企業以及政府在軟體人才培養、科學技術研究等領域廣泛合作。如與印度Global Vision等公司聯合進行本科教育和培訓;與重慶市信息產業局聯合研究重慶市示範軟體學院建設,探索培養高級軟體人才的教育體系和模式;中韓互派學者和學位培養,中韓合作開發GIS軟體產品。
學術成果公開發表論文20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60多篇;近三年已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在研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可支配經費700多萬元;獲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主辦國際會議(ASGIS2004、ASGIS2007)兩次。
計算機系統結構重點學科介紹
批准單位重慶市(2006.1)
學術梯隊負責人:唐紅梯隊:博士生導師1人,教授1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16人,博士11人。
研究方向
1)計算機網路
2)嵌入式系統及套用
3)網路並行計算與資源管理
學科特色
重點圍繞計算機網路、網路並行計算和資源管理、嵌入式系統及套用等三個方向開展研究。積極組織力量,策劃項目,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資助計畫,同時還依靠學校的科研基金,自定研究課題開展重點方向的預研,為進一步爭取項目奠定基礎。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標準化項目1項,及多項省部級項目及橫向項目,科研經費504萬元。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累計發表論文164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45篇【56篇次】),專著1部、譯著2部,教材4部,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1項,已經申請並公開的發明專利5項。
本學科成功爭取到國家“3G軍民結合終端設備動員中心”和“移動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重點科研基地建設項目,成為重慶市高校計算機通信與網路重點實驗室的重要力量。同時,初步開展了網路並行計算研究平台的建設。這幾個重點科研平台為本學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學術交流

1.德國紐倫堡大學Günther Greiner教授應邀來我校訪問講學
應我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曹華處長和計算機學院謝顯中副院長的邀請,德國紐倫堡大學Günther Greiner教授於10月23日來我校進行了“計算機工程”領域的人才培養交流會,並針對留學德國攻讀碩士學位等問題進行了現場介紹。Günther Greiner教授分別於1978年和和1980年獲德國Tuebingen大學數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0年起在Erlangen-Nuremberg大學任計算機科學專業教授和計算機圖像研究組組長。自2000年起被評為計算機科學專業教授,並調至工程學院任教。現任“三維圖像分析與合成”博士項目負責人,計算工程專業(學士,碩士和博士項目)國際留學生相關事務協調員,“基於模式的複雜場景與感測器數據的分析和虛擬化”合作研究中心主席。
2.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李波教授應邀來我校訪問講學
應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王國胤院長的邀請,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生導師李波教授2009年於10月12日下午來我校進行學術訪問和講學。李波教授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科技處處長,國家973計畫項目“數字媒體理解的理論與方法研究”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計算機學科評審組專家,總裝衛星有效載荷技術專業組成員,全國邊海防視頻監控建設專家庫成員,全國多媒體技術標準化技術分委員會委員,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評估工作委員會委員。
(更多學術交流請點擊擴展閱讀)

所獲成果

代表性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Rough Set的自動知識獲取技術及套用研究
基於Rough集理論的不確定性信息處理研究
2、國家863項目:
多媒體數據動態壓縮及其套用研究
TD-SCDMA終端基帶晶片軟硬體及終端參考設計研發(2004AA123150,子課題)
3、科技部攀登計畫:
粗集智慧型數據分析模型系統理論及其套用
4、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面向不確定海量信息處理的智慧型化數據挖掘理論及其套用研究
5、教育部“春暉計畫”科研項目:
高速IP網路流量測量模型研究
6、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
基於資料庫挖掘核心技術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研究
面向網路計算機系統的機群伺服器實現技術(050311)
7、國家發改委專項項目:
手機基帶晶片和無線模組設計開發及產業化
8、國際合作項目:
瑞典SKB Image Analysis of Rock Fracture
韓國政府國際合作項目 在中國下一代移動通信網TD-SCDMA 環境下的對LBS測位伺服器的開發2003-2585
9、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
入侵檢測系統中數據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
網路與信息安全傳輸及網路入侵檢測方法研究
岩石裂隙節理圖像分割算法研究
10、重慶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
網路工程及信息化軟體關鍵技術研究(7818)
11、重慶市科委重點項目:
網路示範工程及關鍵技術攻關
網路套用示範工程
12、重慶市科技項目:
IP網路和電信網統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
重慶電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套用軟體開發
1802(網路安全測評系統的開發與套用)
GIS組件庫的開發與套用
13、重慶市教委科技項目
基於軟匯流排的TMN實現技術研究
網路伺服器系統的安全審計與維護系統
基於XML的分散式軟構件技術研究
基於電子商務協定中加密算法的研究
基於粗集的智慧型信息處理理論與套用研究
基於數據挖掘的入侵檢測技術研究
代表性研究成果
實驗室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70多項,累計資金2500餘萬元;發表論文350餘篇,其中90餘篇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
主要研究成果有:
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基於Rough Set的自動知識獲取技術及套用研究
 基於Rough集理論的不確定性信息處理研究
 2、國家863項目:
 多媒體數據動態壓縮及其套用研究
 3、科技部攀登計畫:
 粗集智慧型數據分析模型系統理論及其套用
 4、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 面向不確定海量信息處理的智慧型化數據挖掘理論及其套用研究
 5、教育部“春暉計畫”科研項目:
 高速IP網路流量測量模型研究
 6、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
 基於資料庫挖掘核心技術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研究
 7、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
 入侵檢測系統中數據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
 岩石裂隙節理圖像分割算法研究
 8、重慶市科委重點項目:
 網路示範工程及關鍵技術攻關
 網路套用示範工程
 9、重慶市科技項目:
 IP網路和電信網統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
 重慶電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套用軟體開發
 1802(網路安全測評系統的開發與套用)
 GIS組件庫的開發與套用
 10、重慶市教委科技項目:
 基於軟匯流排的TMN實現技術研究
 網路伺服器系統的安全審計與維護系統
 基於XML的分散式軟構件技術研究
 基於電子商務協定中加密算法的研究
 發明專利:
 計算機信息安全黑匣子
 民兵網路戰訓練系統
 專著:
 《Rough集理論與知識獲取》
 《災難恢復指南》(譯著)

組織架構

下屬部門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共有9個三級部門。
管理部門1個:
院辦公室(內設黨政辦公/學籍管理/研究生管理/學生工作)。
教學研究機構8個:
計算機軟體教學研究部
計算機系統與網路教學研究部
信息安全教學研究部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教學研究部
地理信息系統教學研究部
計算機套用技術教學研究部
計算機公共基礎實驗教學研究中心
專業實驗中心
(專業實驗中心內設5個專業實驗室: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路、地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

學術機構

1、重慶市計算機學會 副理事長單位
2、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粗糙集與軟計算專業委員會 主任單位
3、重慶市計算機用戶協會 副理事長單位

實驗室和研究所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2個重點實驗室,3個研究中心,13個研究所。
一、重點實驗室
1. 信息產業部、重慶市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省部級):
2.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重點實驗室(校級)
二、研究中心
1. 信息安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2. 醫學圖像與信息系統研究中心
3. 網路與計算研究中心
三、研究所
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所
2. 中韓合作空間信息系統研究所
3. 人工智慧研究所
4. 網路工程研究所
5. 網路與通信軟體研究所
6. 個人通信研究所
7. 網路安全研究所
8. 計算機取證與調查研究所
9. 計算機圖形圖像研究所
10.影像與信息處理系統研究所
11.網路技術研究所
12.網路智慧型研究所
13.網路計算研究所
(2009年8月25日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