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

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位於重慶兩江新區,離重慶江北國際機場25公里,重慶火車北站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工廠占地面積587畝,資產總額15億元人民幣,擁有國內外先進的加工及檢測設備1500餘台(套)。工廠專業從事船舶配套、慣性器件及導航風力發電、工程機械、汽車電器、製冷工程等的研製生產。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
  • 總部地點:位於重慶兩江新區
  • 經營範圍:船舶配套、慣性器件及導航、風力發電、工程機械、製冷工程等
  • 員工數:現有員工1700餘人
  • 工廠占地:工廠占地面積587畝
  • 資產總額:15億元人民幣
公司介紹,企業文化,企業榮譽,廠長致辭,企業精英,聯繫方式,聯繫地址,地圖,

公司介紹

經過40多年的產品研製生產,工廠已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經驗,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工廠現有員工1700餘人,其中從事產品研發的科技人員406人(政府特貼技術專家9人,高級工程師43人,工程師215人),生產一線員工864人(其中高中級技師66人)。現有博士生、碩士生22人,本科生181人。工廠技術中心為市級技術開發中心。
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
在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意氣風發的華渝人,以“奉獻創造、協同共贏”為準則,努力以全新的理念,一流的技術,不斷地打造精品。產品先後榮獲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0餘項。被國家統計局授予“中國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十強”榮譽稱號,被重慶市政府評定為“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產業振興骨幹企業”、“經濟發展重點增長型企業”。
工廠在重慶兩江新區(魚復開發區)征地300畝,建設機電產業基地,全力打造高端製造,一個機電液結合的現代企業必將在新區崛起。

企業文化

致力於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慣性儀表及機電一體化高新技術企業,中國船舶工業最大的船舶儀器儀表配套基地,重慶市“軍轉民”及重大裝備製造基地。

企業榮譽

1、2001年4月,工廠榮獲三級國防計量機構。
三級國防計量機構三級國防計量機構
2、2003年4月,工廠被授予重慶市文明單位稱號。
3、2004年6月,工廠榮獲誠信文明先進單位。
4、2005年7月,工廠榮獲高新技術企業。
5、2006年1月,工廠榮獲2005年度重慶市工業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先進單位。
6、2006年8月,工廠榮獲第七屆《全國設備管理優秀單位》稱號。
7、2006年10月,工廠榮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2005年度技術創新快速進步單位。
8、2007年11月,工廠列入06年度全國自主創新能力十強企業。

廠長致辭

華渝電氣是一家具有四十多年軍工科研生產歷史的現代企業,集原萬州眾多船舶儀器儀表配套企業的優勢組建而成,人才濟濟,實力雄厚,現已成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在西南地區最大的船用儀器儀表研發生產基地。
在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意氣風發的華渝人,傳承“三線”軍工精神,以“奉獻忠誠、創造滿意”為宗旨,努力以全新的理念,一流的技術,不斷地打造精品,“華渝電氣”為品牌的產品已緊緊地聯繫著我國航海航天航空兵器等領域,緊密聯繫著國民經濟的重大裝備、風力發電、軌道交通、汽車電子等領域,鋪展出一幅興業圖強的壯麗藍圖。
我們衷心感謝多年支持關心幫助“華渝電氣”發展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業界夥伴。我們以感恩之心,努力奮鬥,承擔社會責任。我們以感激之情,奉獻忠誠,為各方用戶創造滿意。

企業精英

鉗工高級技師曹強
曹強同志1991年從技工學校畢業後紮根生產一線,一乾就是18年。18年來,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斷創新創效創業績,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先後榮獲工廠“青年崗位能手”、“共產黨員標兵”、“優秀共產黨員”、重慶船舶工業公司“鉗工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並榮獲2007年度重慶市青工技能大賽鉗工單項決賽二等獎。日前,又被重慶市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一、立志向,做技能型現代工人
曹強同志從上班第一天起,立志做一個有技術、有水平的現代能工巧匠。他有著自己的理想,不僅珍惜自己的崗位,而且嚴格要求自己,用心乾、用心學,琢磨解決生產中的難題;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成為他提高技能和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他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向自己的目標邁進,1997年,高級鉗工;2004年,鉗工技師;2007年,鉗工高級技師。
二、以鉗台為舞台,鑽研技術勇攻難關
曹強同志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如饑似渴地吸收新知識,鑽研新技能,探索新方法。在工作中虛心向老師傅請教,仔細琢磨零件加工方法;下班後在家裡用心思考,揣摩工藝編制,或者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他在模具鉗工方面有了較高的造詣,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成為眾多技術工人里的佼佼者。在重點工程某產品零部件的加工過程中,觸點支架的加工一直是個難題。觸點支架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外形尺寸小,用常規的機械設備加工難以保證其形位公差和精度,以前都是將產品送到上海進行加工,生產周期長,成本高。曹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大膽創新工藝技術,設計並自製了一套工裝,經過反覆試驗,加工出來的觸點達到技術要求,合格率由原來的45%提高到現在的100%,降低原材料損耗20%,加工周期由30天變為2天,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為工廠增收節支10多萬元。
近年來,隨著工廠陀螺產品量的增加,零件接頭是陀螺產品的關鍵件,是該產品的心臟。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製造成本,曹強對其進行工藝改進,自製工藝底座,使加工出來的接頭孔精度大大提高,保障了產品質量,降低了成本,為後續加工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有一加工產品零部件懸片形狀加工複雜,材料厚度在加工過程中極易出現開裂、變形、殘缺等現象,合格率低。曹強接此任務後,對其進行材料性能分析和工藝改進,經過反覆試驗,加工出的懸片輪廓清晰,斷面光滑,達到技術要求,合格率由原來的40%提高到80%,突破了超薄零件加工工藝難的瓶頸。他的高超技藝得到了工廠領導和同行的讚許。
三、不遺餘力傾心付出 大膽創新提高
曹強同志所在的車間是工廠產品的主要零件加工場所,零件品種多,生產任務重,周期短,工作繁忙。為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他白天連班做,晚上加班到深夜十一二點,犧牲節假日和雙休日突擊工作,從無怨言,連續三年,年均完成工時達10500小時以上,在車間名列前茅。
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
曹強同志憑著高超的業務技能,大膽改進了多項工藝措施,經他設計製作和改進的工裝達80餘副。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為工廠的裝備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四、作好傳幫帶 共同進步創佳績
曹強同志不僅自己追求進步,還帶領班組成員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他無私地將自己的技術傳授給同事,進行技術指導,幫助同事解決加工中的難題,熱情為他人排憂解難,解惑答疑,在他的影響下,小組成員個個愛學習,人人勤鑽研,他所在的鉗工班現已成為車間的一支精幹力量,是一個能打硬仗的集體。
鉗工高級技師沈溟曉
沈溟曉同志從事工廠慣導產品18年來,具有精湛的裝調技術水平和豐富的理論知識,精通和熟悉各種型號高精度撓性陀螺、光纖陀螺的工藝規程和零部件的加工工藝過程及技術要求。十幾年來憑著持之以恆地學習、腳踏實地地工作和一如既往的創新精神,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產品工藝技術難題,為工廠科技進步和產品降本增效做出了貢獻,被重慶市五部委聯合授予“重慶市優秀技能人才”榮譽稱號。
撓性陀螺系列是工廠的拳頭產品,數量多、任務重,沈溟曉同志深知自己崗位責任的重大。由於工廠陀螺產品對某型號軸承的用量大,但在裝配過程中報廢率較高,給工廠產品質量、生產進度和經濟效益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沈溟曉同志翻閱了大量的技術資料,一方面針對某型陀螺裝配工藝中存在的不足,對裝配工藝進行細化、完善和補充,並對所有的實驗陀螺進行跟蹤、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為了驗證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工藝的可行性,將真實的實驗結果進行工藝總結,撰寫了《各型陀螺裝配工藝細則》、《高精度滾動軸承的裝配方法》、《軸承在撓性陀螺裝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陀螺動平衡工藝改進方案》、《陀螺焊接工藝總結》。其中《軸承在撓性陀螺裝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得到了集團公司和工廠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另一方面積極與軸承廠家反覆溝通並深入實地進行技術調研,與廠家簽訂《軸承驗收技術協定》,並總結了《軸承的篩選及測試方法》,經過實行和驗證,軸承使用壽命由原來的3000~4000小時,提高到6000多小時,報廢率降低了20%以上,每年為工廠節約各項費用23萬元,創造經濟效益380萬元。
在工廠垂直基準儀產品中,某型號大速率撓性陀螺儀抗震性能和輸出數據穩定性不能滿足產品的技術要求,為了儘快攻克陀螺中的技術難關,沈溟曉同志迎難而上,對該型陀螺儀進行反覆的分析、計算、裝配和調試,合理改進了飛輪組件的質量,增強了撓性接頭的抗震性.提高了陀螺儀的整體抗震性能;並協同技術部門對飛輪組件中導磁環的尺寸進行了修改,徹底消除了陀螺儀中飛輪組件的漏磁現象, 確保了陀螺儀輸出數據的穩定性,為產品的順利出廠,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工廠創造了150多萬的經濟效益。
原陀螺後罩採用封口螺釘進行封頂,經過反覆高低溫長時間使用後,橡皮老化、溢氣,造成陀螺數據不穩定而報廢,沈溟曉同志為了消除隱患,在陀螺後罩上大膽創新,採用在真空狀態下直接錫封,大大降低了陀螺後罩的報廢量,提高了陀螺的穩定性,每年為工廠節約生產成本6萬餘元。
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緩解車間陀螺調試轉台緊張的局面,由原來的6個陀螺調試轉台擴大到10個,從設計加工轉台台體及各類相關工裝、平移子午線、校正轉台、慣體及打通台體系統,沈溟曉同志僅用了25天時間圓滿完成了任務。
沈溟曉同志利用四年時間設計出三種型號陀螺去重鑽模工裝及各類工裝圖紙287張,解決了車間在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各類工裝,最佳化了操作加工方法,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生產周期,確保了車間生產任務的按時完成。
在乾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沈溟曉同志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利用業餘時間,發奮自學。先後參加全國職稱考試,取得了全國助理經濟師的資格證書;通過了中級職稱計算機考試。2007年工廠委派沈溟曉同志赴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學習深造光纖陀螺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術,回廠後他立即著手光纖陀螺試製和生產,克服了重重技術難題,反覆試驗,成功試製出工廠首台光纖陀螺。
沈溟曉同志作為一名工作在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及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對待工作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好學肯鑽、奮發向上。連續多次被工廠評為青年崗位能手、質量先進標兵、優秀工人技師、知識型職工等光榮稱號,1998年、2003年兩次榮獲重慶船舶工業公司青年崗位能手稱號。發表的《提高軸承合格率》QC成果論文獲總廠一等獎,重慶船舶公司三等獎。
總廠開展職工男子籃球比賽總廠開展職工男子籃球比賽
高級工程師-葛振捷
創造新業績 譜寫新輝煌
——記2008年度集團公司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華渝總廠高級工程師葛振捷
葛振捷同志1991年7月畢業於重大機械工程電氣設計與製造專業。1992年4月分配到華渝電氣從事導航產品的研製和開發,他十幾年如一日專注事業,承擔工廠多項國家重點產品的研製重任,深諳以科技創新推動華渝電氣快速發展。
腳踏實地 埋頭耕耘
十幾年來,葛振捷同志先後完成了工廠多項國家重點產品的科研試製工作。
完成捷聯垂直參考基準產品結構設計。葛振捷同志在產品設計和開發過程中,由於捷聯基準起點高,技術新,難度大,為解決其機械零位和電零位的調整及其安裝基準的對準問題,考慮到拆卸更換、安裝關鍵元部件的方便,全新設計了拆裝定位面,提高了操作的正確性,滿足了機械零位和電氣零位的調整和安裝基準的對準要求。對產品進行透徹分析和研究,與課題組成員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所寫的《某型捷聯垂直參考基準技術攻關創優增效工作總結》在工廠“創優增效”活動中獲得一等獎。捷聯垂直參考基準產品的成功研製,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先進水平,分別獲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2003年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三等獎。該產品為工廠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完成陀螺導航儀項目的結構設計。由於陀螺導航儀使用環境惡劣,工作空間有限,在滿足系統技戰術指標和功能的前提下,葛振捷同志大膽創新,在產品研製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為減小產品體積,首次在工廠產品中設計了圓環形框架。為減少車輛行進中的振動誤差,需對慣性組件進行減振,在設計中考慮到原三向無轉角減振底座的體積和重量大,造價高,結合該產品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採用橡皮減振器構成三向減振器,從而達到減振的目的。該產品得到了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榮獲2003年度重慶船舶工業公司“創新創效”集體項目獎。擴大了工廠產品領域,提高了工廠產品競爭力,為工廠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完成電羅經結構設計。葛振捷同志根據產品的總體要求,在研製和設計過程中大膽進行了方案和結構創新,採用三維立體圖和評審報告相結合完成可視化操作;為減小載體行進過程中的振動以及加速、減速時引起的衝擊和震動,抑制振動和機動加減速的影響,考慮到用戶對設備的體積有嚴格的限制,以及減振效果和成本,首次在設計時採取只對慣性組件部分進行減振的方案,有效地保證了減振效果,又最大限度地減小減振器的體積,成功研製出體積小、重量輕的電羅經系列產品,並創造了工廠產品研製開發周期最短的紀錄。
完成了航測相機陀螺穩定平台中結構方案的設計。由於該航測平台使用環境條件惡劣,精度和性能要求高,且研製周期短,技術難度大。葛振捷同志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解決設計、生產和試驗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配合產品研製組圓滿完成了任務。該項目榮獲2005年軍隊科技進步個人二等獎。
完成了出口船用平台羅經項目重點課題——平台台體溫控系統的結構改進設計。葛振捷同志套用I-DEAS等CAE工程分析軟體對台體溫控結構進行分析,設計出全新的溫控結構方案和加熱罩三維圖、工程圖,編制了相關技術檔案,解決了平台羅經一級溫控加熱不均勻、熱循環不均衡而引起的溫控到位時間長、重複穩定性較差的問題,減小了因溫度的變化而引起的陀螺儀的啟動性能和漂移穩定性的變化、溫控時電源消耗功率和因溫度變化引起的航向效應,縮短了陀螺儀漂移穩定的時間,滿足了設備快速啟動的要求。該方案提高了工廠產品的系統精度,為工廠間接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愛崗敬業 無私奉獻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為了獲取最新的導航專業理論、知識和方法,了解導航方面的最新動態,拓寬知識面,葛振捷同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發揮自身的潛能;適應企業發展和工作崗位的需要,積極參加各種職業教育、崗位培訓及專家的專題講課。為充實自己的知識,葛振捷同志2002年至2004年就讀東南大學《慣性儀表》專業在職研究生畢業。
平江子公司汽車燃油泵生產現場一角平江子公司汽車燃油泵生產現場一角
在工作中,葛振捷同志能運用在學校里所學的基礎理論和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以及就讀東南大學《慣性儀表》專業在職研究生時所學的第二專業知識,將學習和工作相互融合,把工作的過程看作是學習的過程,把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當作學習的主要內容,當作課題來研究。
十幾年來,葛振捷同志在工廠的技術攻關和企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榮獲重慶船舶工業公司“優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創新增效優秀個人成果”、重慶船舶工業公司“十佳共產黨員標兵”、重慶市國防郵電系統“十佳知識型職工”等榮譽稱號。
葛振捷將自己的才華奉獻國防事業、奉獻中國船舶工業、奉獻華渝電氣的創新和發展, 回顧過去,他無怨無悔,展望將來,他豪情滿懷!今天,他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以昂揚的鬥志、嶄新的精神風貌,創造新的業績,譜寫新的輝煌。
無言深處著英雄-何仕武
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塵封自己的傳奇,不以英雄名義沽名釣譽;他塵封曾經的壯舉,深居簡出、淡泊名利,他努力做一個平凡的自己,在同樣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
老人的名字叫何仕武——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保衛處一名普通員工。在何仕武老人那段塵封的傳奇尚未開啟之前,他同工廠一千多名工人一樣,重複著上班後下班,下班後又上班的“兩點一線”的生活,普通得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珠,沒有人去深入了解和知悉何仕武老人背後曾經輝煌的過去。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歲月的年輪就這樣一天一天地緩緩駛過……但歲月總是這樣奇妙,它總會使一些記憶逐漸淡化,也會讓一些記憶更加清晰地迴蕩和展現,何仕武老人的記憶是被馬蘭電視台《尋找英雄》拍攝劇組喚醒的,老人那段塵封的傳奇也就這樣徐徐開啟了……
馬蘭電視台《尋找英雄》拍攝劇組是為尋找40多年前的英雄而來:1964年4月,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前夕,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新疆羅布泊的西北核試驗基地,按照基地司令部指示,警衛營4連抽調骨幹力量,組建一支精悍的由7人組成、何仕武任隊長的巡邏小分隊稱為“打獵隊”,有三項任務:一是防止敵特搞破壞,二是查清場區外圍地形地物和珍稀植物,三是清出巡邏範圍內流動人員,消滅一般野獸。出發前,基地副司令員張志善在馬蘭指著地圖向他們交待任務:“這次巡邏將要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完成。距離:8300里;行進方式:徒步;時間:180天;衣、食、住、行全部自理,條件不允許帶任何交通工具和通訊器材。”
半年時間裡,他們歷時180多天,風餐露宿,忍受大沙漠裡風沙、嚴寒、饑渴等的嚴峻考驗,最後僅靠三支葡萄糖維持了7名戰士的生命。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和通訊器材,在素有“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徒步巡邏了8300里,相當於從東海岸走到了帕米爾高原,每人平均磨破了12雙鞋,歷經千辛萬苦,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並擔任第一顆核子彈試驗現場總指揮的張愛萍將軍為他們的事跡深深打動,親自前來檢查工作並看望巡邏的戰士, 何仕武向其匯報完巡邏情況,張愛萍示意讓他邊走邊聊,步行了約一公里。臨走前,張愛萍將軍特意為何仕武題詩併合影留念。將軍寫給何仕武的詩是這樣的:人民戰士不怕難,巡邏戈壁保江山;沙嶺連綿逐細浪,羅布泊窪沒膝間;飢餐野肉飲苦水,風雹露宿促膝眠;四千公里路艱險,主席思想首當先。
何仕武老人的事跡在馬蘭電視台《尋找英雄》欄目播出後,華渝廠里曾經與何仕武老人共過事的員工們都驚訝了!他們真不敢相信英雄就在身邊!而事實上,英雄就在身邊。英雄未必頭頂七彩光環,英雄未必簇擁鮮花和掌聲,何仕武老人就是我們身邊當之無愧的英雄!
何仕武老人1970年轉業到工廠,先是在萬縣,1993年隨廠搬遷到重慶,無論在幹部管理崗位還是在門衛值班工作崗位,亦或服從工廠大局提前內退,他總是默默服從工廠需要,服從組織安排,那裡需要那裡搬,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他工作不講代價,不以功臣自居,總是能坦然面對。何仕武老人的兒子下崗,女兒在廠里,工作安排得不是很理想,女兒頗有微詞,但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地講到要正確看待名利和工作奉獻之間的關係,最終女兒心服口服地走上工作崗位。
何仕武老人在接受馬蘭電視台《尋找英雄》拍攝劇組採訪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都是一些平凡的人,是祖國和人民讓我們做了點不平凡的事”。這更印證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所有的偉大都來自於平凡,所有的英雄都來自於平凡。2008年10月,中國核試驗基地組建50周年,作為長期奮戰在戈壁灘的英模代表,何仕武老人也應邀出席了紀念活動。

聯繫方式

聯繫地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龍山路68號

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