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

《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是為推動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等檔案精神,而制定的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9月5日
  • 發布單位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方案發布,全文,

方案發布

2022年9月5日,《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經重慶市政府同意印發。

全文

為推動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等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協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和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以提升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國際航空樞紐能級為核心,加快彰顯內陸開放通道新優勢,構建產業體系新格局,培育創新驅動新成果,塑造臨空都市新風貌,打造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和建設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港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揮臨空經濟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支撐引領作用。
(二)基本原則。
強化統籌、聯動發展。不斷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樹立系統思維觀念,堅持以“一核”關鍵引領、“五區”協同支撐,提升示範區整體承載能力和發展能級,加強與屬地行政區、其他經濟功能區融合發展,形成功能明顯、優勢互補的經濟區域。
突出指向、集聚發展。聚焦聚力、優先發展航空相關產業,做強做優臨空商務、臨空物流、臨空製造等優勢領域,培育壯大臨空會展、臨空保稅等產業,形成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臨空產業集群。
創新驅動、開放發展。強化技術、制度、政策、模式創新,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高度融合,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示範區開放合作水平。
產城互促、融合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謀劃產業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產業體系和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的互聯互融,形成內暢外聯、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生產、生活空間,推動空港、臨空產業和城市融合高質量發展。
集約低碳、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引導企業開展智慧型化改造,有序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快構建低碳產業體系和“會呼吸”的生態園林城市。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面建成創新驅動、開放引領、宜居宜業的臨空經濟示範區,在創新驅動型、貿易國際化、產業鏈條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國際航空門戶樞紐邁入新層級,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63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占比達到40%,國際(地區)航線數量達到115條,國內客運通航城市超過185個,基本形成通達國內、覆蓋亞洲歐洲澳洲美洲的全球航線網路。臨空產業發展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成效更趨顯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臨空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進出口總額達到2000億元。國際商務中心、國際化街區、智慧生態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果,臨空都市的個性品位、風情特色進一步彰顯。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成效顯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5%。創新驅動引領的示範作用更加突出,區域綜合創新能力、創新體系運行質量和整體效能穩步提升,示範區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
到2035年,示範區經濟實力、城市魅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全面建成擁有世界級產業集群、高能級創新平台、高水平開放通道、具有巴渝特色的現代化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成為聯通全球、享譽世界的國際航空門戶樞紐。
二、重點任務
(一)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加快建成內陸開放空中門戶。
1.強化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樞紐效應。強化建設運營優勢,構建“主基地航空公司培育+做大中轉業務”雙軌並行、“全服務+低成本”雙輪驅動的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模式。加強機場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成投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最佳化運行流程,強化中轉功能,完善跑滑系統,提高機場時刻容量,提升機場保障能力。培育打造主基地航空公司,加強與基地航空公司的戰略合作,新建或重組1—2家主基地客運和貨運航空公司,引導主基地航空公司加大機隊尤其是寬體機的投放,加快形成規模優勢和航班波。提升機場服務品質,深化“重慶飛”品牌內涵,構建機場服務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推廣自主智慧型服務設備、智慧型化行李系統、人臉識別出港、智慧型倉儲、自動化物流等套用。在航站樓空間設計、服務流程、商業服務等方面深度嵌入重慶文化基因,打造“巴渝文化、山水重慶”的特色文化場景。
2.拓展最佳化航線網路布局。持續發揮向西、向南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競爭優勢,面向“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和地區,積極打造倫敦、巴黎、羅馬、紐約、洛杉磯“五大精品航線”和新加坡、東京、首爾、曼谷、吉隆坡“五大骨幹航線”,建立通達全球的航線網路。持續增加覆蓋範圍和密度,聚焦快線建設,提升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至國內重點城市航班密度,將“重慶—北京”快線模式推廣至上海、廣州、深圳等熱門航線,在支線快線產品“經渝飛·黔江快線”基礎上,打造乾支線機場聯動樣板工程並進行推廣;推動“黔江+武隆”“巫山+萬州”空地協同一體化運行,加快構築“乾支通、全網聯、體驗好”的航線網路。
3.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強化機場集疏運功能,加快構建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為核心的立體、快速、智慧型交通網路。擴容對外快速通道,加快建成鐵路樞紐東環線機場支線,推動渝宜高鐵引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加快南北大道北延伸段建設,加快推進渝北至鄰水(新線)前期工作,建成2條以上東西向骨架道路,全面推進三環高速公路建設。織密示範區內立體交通網,加快軌道交通15號線建設,推進軌道交通26號線前期工作,加強公共運輸換乘樞紐建設,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關鍵節點。暢通示範區內“微循環”,推進空港新城甘悅大道、椿萱大道、秋成大道等“七橫五縱”路網建設,謀劃兩路片區城市環道建設,提速兩港大道、金石大道、椿萱立交、寶山大橋立交等節點工程。大力推廣智慧交通,推進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和T3B航站樓間智慧型捷運系統建設,以臨空商務區、會展區為重點布局智慧停車設施,全面構建基於物聯網、大數據和智慧型公共運輸設施為基礎的綠色高效智慧交通體系。
(二)突出主導產業發展,加快建成臨空高端製造業集聚區。
4.培育發展航空航天關聯產業。加快引入和發展航空航天高新技術和核心產業,補齊建強臨空製造產業鏈。發展航空製造及關聯產業,發揮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和航空產業優勢,發展航空器電子設備製造、航空電子系統集成等產業。積極引進航空發動機等核心部件的製造、研發企業。鼓勵在渝航空公司提升重慶基地維修保障能力,建設總部維修基地。鼓勵有條件的航空公司探索開展航空維修國際合作,大力引進第三方航空維修企業和生產航空發動機、重要零部件等代工廠商來渝設立維修基地。大力發展飛機拆解與二手航材修復、認證、再銷售等產業,鼓勵本地汽車製造產業為航空維修提供零部件生產配套,支持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做大做強航材維修和存儲分撥中心,探索設立內陸航空維修人才培訓基地。積極發展航天產業,以航天製造及衛星套用為核心產業鏈,以航空航天服務為支撐產業鏈,力爭引入1—2家在全球航天產業鏈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示範區設立研發機構和總部。不斷提高航空航天關聯產業產值占臨空產業總產值比重,強化航空航天產業帶動作用。
5.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力優勢領域,藉助龍頭企業“以商招商、以強招強”,做大做優示範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發揮好整車渝企的行業實力,深化新能源、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在汽車領域的運用,以發展新能源整車和打造全市汽車電子重點關鍵產業園為抓手,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打造國家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發展智慧型終端產業,以重慶前沿科技城、空港工業園為支撐,圍繞龍頭企業,抓好核心零部件全產業鏈招商,打造西部地區積體電路產業發展高地。發展軟體信息產業,以仙桃國際大數據谷為核心,最佳化完善“龍頭企業+公共平台+產業套用+人才培養+創新孵化”的軟體產業生態,培育一批高水平軟體研發中心,積極創建中國軟體名園。到2025年,示範區智慧型終端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營收達到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5%以上。
6.大力發展航空物流產業。全力推進重慶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大國際貨運航線開發力度,鼓勵航空企業深耕歐美、日韓等國際樞紐航點,增加航班密度頻次,努力構建通達全球的航空貨運網路,加快融入全球“123”航空快運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加快發展“航空+”多式聯運,聯動國際卡車航班、國內汽運班車、倉儲物流、供應鏈管理、信息服務等產業,打造專業化、智慧型化、國際化的物流貿易集散中心,助推“西部陸海新通道+四小時航空”物流通道建設。推動千億級航空物流園建設,重點打造木耳航空物流園、機場航空物流園和保稅港區國際貿易物流園三大物流產業片區,加快國際快件集散中心、國際工業品採集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合理布局倉儲物流、航空貨運、快件集散等業態。提升高端物流服務能力,依託航空物流跨區域物流分撥中心,開展採購、外包、轉化等供應鏈物流核心環節的物流管理,吸引高端商品的代理機構、批發機構入駐示範區,打造輻射西南的高端商品流通中心。支持境外航空公司、貨代企業發展國際中轉業務,提升物流服務能力。力爭到2025年,航空物流產業園營業額達到1000億元,航空物流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持續提升。
7.大力發展臨空型現代服務業。加快服務業與臨空製造產業深度融合,逐步推進服務業實現臨空型、現代化。發展會展產業,依託悅來國際會展城,積極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大力發展航空展覽展示業務,為航空器交易、技術研發等提供支撐與配套。完善商務、商貿等服務功能,提升會展綜合服務能力,支撐會議會展的高效運作。到2025年,新增展會面積250萬平方米,具備年舉辦展會270場的能力。發展工業設計產業,加快建設重慶設計公園,策劃舉辦中國製造業設計大會暨悅來國際設計論壇、工業設計創新成果展,推動重慶設計公園成為重慶市創建“設計之都”的核心承載地。加快發展航空金融產業,培育發展飛機及設備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特色金融產品,鼓勵發展經營性租賃、二手租賃等多元業務,構建國際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快重慶江北國際機場F片區產業策劃和開發,重點發展空港休閒健康、航空金融與飛機銷售、特色航食配餐、服務外包與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
8.務實推進中新航空產業合作。推進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深度合作,加強航線連線,打造以重慶、新加坡為核心的雙樞紐國際航線網路。推廣通程航班模式,提供一站式、多樣化的國際通程聯運產品,提升重慶在新加坡及東協國家的國際航線輻射能力。高標準打造中新航空產業園,做大做強飛機維修產業,吸引國內外知名頭部物流企業在渝設立航空快遞轉運中心和區域性分撥中心,打造特色明顯的城市綜合體。做實做強機場商業合作主體,提升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商業運營管理能力。鼓勵新加坡企業通過專項合作、認購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參與機場投資建設活動。支持有實力的重慶企業把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合作關係協定》(RCEP)契機,通過合資合作、航空器採購等方式開展對外航空產業投資活動。
(三)最佳化對外貿易結構,加快建成臨空國際貿易中心。
9.加快服務貿易中心建設。進一步創新發展模式,提升便利化水平。建立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引進上下游企業,打造涵蓋第三方平台、支付、金融、信用、創意、軟體等領域的綜合服務功能區。推動跨境電商B2B發展,引導外貿企業自建或使用第三方跨境電商平台展示產品與服務。搭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雲平台,為跨境電商中小企業提供品牌培育、物流倉儲、退換貨與支付便利化等服務。落實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推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通關、倉儲、融資等服務。開展特色服務外包,做好服務外包企業人才培訓,引進大型跨國公司在示範區設立外包中心。加快引進軟體服務外包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離岸軟體服務外包。支持服務外包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優先組織示範區企業參加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數字和軟體服務交易會、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等國內知名展會。加強服務貿易平台建設,深化打造兩路果園港綜保區服務貿易綜合平台、臨空國際貿易示範園等企業服務平台,不斷拓展服務模式和業務範圍,為服務貿易市場主體提供高質量的一站式服務。
10.加強開放平台協同建設。統籌口岸、綜合保稅區、自貿區等各類開放平台資源,加快推動平台提檔升級、協同發力。推進口岸核心能力建設,加快推動航空口岸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建設及驗收工作,發揮好進境肉類、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植物種苗等指定監管場地功能。加快實施智檢口岸項目,推進作業場所、查驗平台、信息系統智慧型化建設,實行“廠港聯動”“場港一體”監管模式,開展航空服務業重點企業特殊監管創新試點。加快綜合保稅區創新升級,探索實施隨整機進境未單獨申報的零配件便捷進出綜合保稅區的監管模式,降低運營成本和通關時間。推動自貿區先行先試,探索國際運輸開放創新,推動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擴大包括第五航權在內的航權安排。探索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持續擴大與新加坡的金融交流合作,支持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探索建立以數據交易流通、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等為核心的數字貿易創新發展規則體系。
(四)完善協同聯動體系,加快建成創新驅動引領區。
11.積極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強化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構建“政產學研金用”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積極爭取組建特色套用領域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研究中心,推動與示範區龍頭企業合作。以中新(重慶)大數據智慧型化產業示範基地為支撐,加快推進中關村信息穀協同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建設一批汽車智慧型化、先進計算、公共服務共享等研發平台。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加快法律機器人、5G無人駕駛等科技成果轉化示範點建設。提升市場主體創新能力,聯動國家信息中心、兩江雲計算中心,聚焦培育物聯網、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高成長型企業,支持一批企業成長為獨角獸企業。
12.推動區域創新協同發展。構建聯合創新機制,加強示範區與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川渝高竹新區協同創新,打造臨空創新產業生態圈。完善以企業為主體配置全球要素資源的創新機制,建立國際協同信息交流通道,形成產業明確、服務專業、國際協同的創新創業格局。共建聯合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與國際國內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加強合作,聯合建立研發機構。支持企業組建市級以上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突破關鍵共性技術。深化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推動企業研發機構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加強人才交流共享,藉助中新(重慶)互聯互通人才服務中心項目,力爭引進新加坡創新創業企業100家,與新加坡共同培養現代服務領域專業人才1000名。
(五)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加快建成低碳人文國際臨空都市區。
13.加快建設國際化城區。融入中國文化、巴渝特色、臨空元素,營造多元包容的人文氛圍,打造國際化現代都市形態。借鑑國際先進經驗,重點打造空港新城百里綠廊、國際會展城“一帶四核百園”山水城市。建設一批建築空間豐富多彩、建築風格和諧統一、建築審美高雅大方、設施設備先進齊全的商業樓宇和五星級商務酒店。全面提升城市燈飾景觀效果,精心打造兩路片區、機場路、空港新城、數據谷片區等區域景觀照明,大力推進兩江國際商務中心夜景照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最佳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加快完善市政設施功能,圍繞機場布局一批高端國際人才公寓、國際化社區,配套引進國際學校、醫院。加強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外語標識使用和管理,設立國際友人交流服務中心等便民機構,打造開放、包容、友好的國際化人居環境。
14.加快建設智慧生態城市。採取新技術、新業態,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綠色智慧型轉型,全面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成果。推廣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統籌布局5G基站和專網、數據共享中心、“網際網路+充電”等新基建項目,推進智慧型商鋪、智慧商圈、智慧社區建設,探索“城市大腦”項目試點,實現城市數位化管理。加快嘉陵濱江生態長廊(悅來段)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親水系統、慢行系統、休閒系統。推廣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加大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套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一批超低能耗的示範建築,擴大綠色可再生能源集中供冷供熱項目覆蓋範圍。提倡綠色消費、低碳交通等生活方式,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和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力爭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重達100%。
15.加快建設臨空商務中心。突出“臨空特色”培育,集聚高端商務,壯大高附加值消費,打造國際消費的新標桿。發揮保稅免稅、跨境及交通樞紐等綜合優勢,擴大中高端消費品進口規模,大力發展臨空特色突出的國際商品消費、會展消費、免稅商業、跨境電商、數字貿易。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航站樓為核心,加快引進一批國際一線品牌概念店、主題店、城市定製店以及城市專屬定製產品。積極引導國內外知名商業品牌企業在示範區開設亞洲首店、中國(內地)首店、西南首店、重慶首店,延伸發展“首店+首發首展首秀”的首店經濟新生態。推進城市商貿提能升級,加快回興、兩路片區等建成區老舊特色商業街、夜市改造提升,最佳化升級現代消費走廊,規劃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重點商業商務項目。增強本地優勢消費品牌創新策源能力,培育彰顯“重慶味”的文創旅遊消費。聯動重慶國際會展中心,策劃推出一批旗艦會展、品牌賽事、旅遊產品。豐富臨空文創內涵,提升旅客滿意度。到2025年,兩江國際商務中心商品銷售總額超過1000億元,助力千億級兩江國際商務中心建設。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體制機制。
最佳化完善示範區開發建設聯席會議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健全“市級統籌、一體規劃、分區負責”的開發體制。市級聯席會議負責協調解決示範區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各成員單位根據責任分工推動重點任務、政策措施落實,聯席會議辦公室承擔日常協調和督查工作,對方案實施情況開展定期監測分析和督促評價。示範區各功能板塊相關單位切實履行開發主體責任,其中重慶機場集團(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開發建設公司)牽頭推進“一核”的開發建設,渝北區政府牽頭推進臨空商務區、臨空製造區、臨空物流區的開發建設,兩江新區管委會牽頭推進臨空保稅區、臨空會展區的開發建設。鼓勵各開發主體適時研究出台促進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扶持政策。
(二)強化要素支撐。
強化用地保障。綜合考慮片區發展需求和發展方向,科學布局空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和臨空產業,對示範區內重點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合理用地需求予以優先保障。按照中國民用航空局關於F片區建設的相關意見,在渝北區分區規劃中統籌明確F片區建設用地的範圍、面積和功能,在此基礎上推進該片區詳細規劃編制工作。
強化財稅金融扶持。統籌用好財稅、金融等政策,發揮專項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撬動作用,對示範區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給予精準支持。大力支持航空主業發展,加強對落戶示範區的客、貨運航空公司(含分、子公司)以及航空製造、維修、服務類企業的政策扶持。加強航空服務產業培育,鼓勵臨空偏好型行業協會或專業服務機構項目落戶示範區。加強物流產業發展扶持,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減免相關費用。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支持金融機構針對示範區企業創新開發貸款產品。拓展現有資金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加快示範區綜合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人才支撐。大力引進緊缺性專業人才,按規定做好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障等服務,構建全過程、專業化、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加強高職院校臨空產業類專業學科建設,引導市內高職院校增設航空航天、飛機維修等專業,支持示範區內企業與高職院校圍繞技術合作、人才培養、實習就業等方面開展校企合作。
市級有關部門要與示範區各開發主體協同推進政策落實落地,如相關政策與市、區同類型政策有交叉重複,按照“就高不就低、獎勵補貼不重複”的原則執行。
(三)最佳化營商環境。
在示範區建設過程中,要對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在企業註冊登記、融資、跨境貿易、投資者保護、履約、結算等方面接軌國際規則和慣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客商投資代辦制度,全面落實政府權責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全鏈條最佳化審批、全過程公正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全面提高通關申報、稅務、外匯、金融、貨代等業務辦理效率;建立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體系,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開展“網際網路+政務”,打造數位化治理平台,推進營商環境數位化治理改革,推動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