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長壽區第一實驗國小

重慶市長壽區第一實驗國小

重慶市長壽區第一實驗國小校,坐落在展翅欲飛的鳳山側翼、蜿蜒盤旋的長江之濱,地處長壽主城區。學校占地1174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566平方米。現有44個教學班,小學生2299人,教職工147人。擁有語音室、微機室、電教室、紅領巾電視台,有田徑場、籃球場、空中游泳池、陳列室、活動室、風雨操場、舞蹈排練廳、書畫室、科技室、圖書室等各種功能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長壽區第一實驗國小
  • 創辦時間:1904.9
  • 所屬地區:重慶市
  • 類別:公立
  • 學校類型:國小
  • 校址:重慶市長壽區鳳城鎮鳳嶺街16號。
  • 占地面積:11743平方米
  • 建築面積:12566平方米
學校地址,學校歷史,校名沿革,

學校地址

重慶市長壽區鳳城鎮鳳嶺街16號。

學校歷史

學校創辦於清朝光緒30年(1904年),初名“女子國小”。1958年遷至今校址鳳城鎮鳳嶺街16號,命名為長壽縣城關鎮第一國小校。1994年改名長壽縣第一實驗國小校並為四川省首批重點國小校,1999年成為重慶市首批示範學校之一,2002年長壽撤縣設區改名為重慶市長壽區第一實驗國小校。
清末遵循光緒32年(1906年)清政府學院頒布的“忠君、尊孔、尚公、尚實”的教育宗旨,對學生進行“忠君、尊孔”等教育。同時引進公民教育,培養既有封建買辦意識又有科學技術知識,熟悉“洋務”、效忠封建的人才。
辛亥革命後,學校廢除“忠君”教育思想,以“三民主義”為教育宗旨,對學生進行“三民主義”、“忠效仁愛”、“禮儀廉恥”等教育。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執行新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制度,在教學、教育上實行一系列的試驗和改革,努力為新中國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是一所具有實驗性、示範性、開放性的國小。
1950年秋,學校率先建立了少先隊大隊委員會,各班成立中隊委員會,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1952年秋,學習蘇聯的“五年一貫制”,先以兩個班試點,至1963年全校改為五年制。
1953年,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克服混亂現象”,並全縣推廣。
1958年,學校創辦了“紅色少年之家”。
1961年12月榮獲國家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的“優秀少年之家”。
1963年,全校蓬勃開展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活動。“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教學秩序混亂,圖書,儀器設備損失殆盡。
1976年粉碎“四人幫”,狠批了“兩個估計”,砸碎了教師身上的精神枷鎖,教學工作走上正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進一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調動了廣大教師積極性,按教育教學規律科學管理,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
1980年,學校在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的基礎上,提出了教學“六認真”的常規要求,建立教師業務檔案。
1981年,長壽縣以該校為試點,開始恢復國小六年制。
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批示和1985年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發表,給教育改革指明了航向。學校提出了“向管理要質量”,建立教職工崗位責任制,對學生實行德育量化考核。教學改革由單一的教學方法改革轉到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改革並重的軌道,初步樹立了新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採用課內外結合的教學形式,建立了校級和年級課外興趣小組。
1985年秋,學校在一年級一班實施五年一個周期的“五育”(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的整體改革實驗。自1985年起,每年均要面向全縣各區鄉中心校搞開放日活動,後來發展到搞開放周,使學校的先進經驗得到推廣。
1988年秋至1991年夏,長壽縣委縣府在該校進行了三年的校長負責制試點工作(1991年秋,恢復了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1998年,學校提出“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的發展戰略,並總結出了“志趣教育”辦學特色。制定了內改方案,加大了對教師、學生的考核力度。印發了《長壽實驗一小教師考核細則》、《家長指南》、《學生指南》等書籍。
1998年以後,學校緊緊抓住長壽舊城改造、長壽大發展、百年校慶等歷史機遇,突出“示範性、實驗性、開放性、現代化”之特色,確立了“市內一流、全國知名、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學校”的總體奮鬥目標,大膽進行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學改革,管理制度改革,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師生員工創造出一流的工作業績。

校名沿革

1904年——女子國小
1940年——長壽縣城鎮中心國民學校
1950年——長壽縣城鎮完全國小
1953年——長壽縣城鎮實驗國小
1958年——長壽縣城關鎮第一國小
1992年——長壽縣第一實驗國小
2002年——重慶市長壽區第一實驗國小
[title]辦學理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