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鎮

里耶鎮

里耶鎮,秦簡故里,位於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隸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與王村、浦市、茶峒並稱為湘西四大古鎮之龍山里耶。“里耶”在土家語裡是開拓這片土地的意思。早在距今6000年前,里耶就有人類居住。這裡有神奇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民族風情,但由於交通不便使其經濟文化一直較為落後。直至清康熙年間始建街道和碼頭,雍正年間設定里耶塘,並漸成集市,一度繁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里耶鎮
  • 別名:里耶古城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
  • 下轄地區:40個建制村、3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里耶
  • 電話區號:0743
  • 郵政區碼:416821
  • 地理位置:湘西北,龍山縣南
  • 面積:259.2平方千米
  • 人口:4.33萬人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四季分明
  • 著名景點:里耶戰國古城;大板西漢古墓群和麥茶戰國古墓群;
  • 機場:湘西里耶機場(在建)
  • 火車站:吉首站
  • 入口網站:里耶網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條件,歷史發展,歷史遺蹟,古鎮集萃,古城,古城牆,“中華第一井”,古墓群,里耶古街,河碼頭,古建築,婆婆廟,文昌閣,關帝宮,雅麓庵,總體規劃,民俗文化,本地特產,比耳臍橙,紫砂陶器,百合系列產品,手工藝術,土家背簍,土家織錦,特色美食,板栗燉雞,菜豆腐,霉豆腐,苗市臘肉,辣子菜,旅遊指南,進出交通,氣候與游季,

歷史沿革

清雍正七年(1729年)就開闢集市貿易,是近百年湘西自治州有名的邊區數縣物質集散地。
民國時期屬四甲鄉。
1950年為五區吳家、大板、著落鄉。
1958年成立里耶公社,
1987年社鎮合併為里耶鎮。總面積259.2平方千米,總人口4.33萬人,主產水稻、玉米。經濟作物為烤菸、茶葉。經濟林有柑桔油桐油茶。是龍山縣南部商業交通中心,酉水河可終年通航,現有中學1所,國小9所,醫院3所。

行政區劃

2015年11月30日,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印發《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龍山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湘民行發〔2015〕117號),同意賈市鄉、里耶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里耶鎮,將內溪鄉雙坪1個建制村以及原隆頭鎮新雙、杉樹2個建制村成建制劃歸新設立的里耶鎮管轄。調整後的里耶鎮轄40個建制村、3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259.2平方千米,總人口4.33萬人,鎮人民政府駐里耶(原里耶鎮人民政府駐地)。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里耶鎮位於龍山縣城南124公里。北鄰內溪鄉,東接咱果鄉,南連保靖縣,西交重慶市秀山、酉陽兩縣唇齒相依,為兩省四縣的水陸要津。
里耶在酉水中游的兩側,分屬龍山與保靖兩縣,酉水之東的屬龍山,大而富的老商埠,一般講里耶即此。北西邊保靖的,依山,規模要小得多,近於村子。
酉水貫穿湖北、重慶、湖南三省市,是洞庭湖水系中沅江的最大支流,流經之地山高路險,峽谷幽深,歷來就是三省市交界處人民通向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交通要道。里耶鎮發現的古城就在酉水中游的咽喉地帶。
自然環境自然環境

氣候條件

最低海拔250米。年均氣溫為15.8℃,最高39.5℃,最低-6℃,年降雨量1400毫米,無霜期270至280天。主產水稻、玉米。經濟作物為烤菸、茶葉。經濟林有柑桔、油桐、油茶。

歷史發展

1982年5月,鎮東北大橋發現新石器時代文物遺址,謂“龍山文化”,有石斧、石片、紅泥陶器等,陶器上銘粗繩紋結網紋、蔑紋等為研究該鎮和我們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考古資料。後發現了戰國古城遺址和眾多戰國珍貴文物。
2002年6月,里耶鎮裡耶古城遺址的發現和3.6萬餘枚秦簡牘的出土,震驚中外,舉世矚目。
2005年9月,里耶經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定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985年6月份,里耶鎮出土了一些陶器、兵器。
2002年4月,為配合碗米坡水電站工程建設,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對里耶進行搶了救性發掘,數百座古墓葬群與這座古城同時重見天日。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有夯土城牆、護城河、房屋建築遺址、排水設施,多座古井規則地分布在古城內外,它們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統。
特色里耶古城屋特色里耶古城屋

歷史遺蹟

從古城出土的建築材料、陶片、青銅兵器以及生活堆積物來看,此城應是戰國時期楚國修築的軍事城堡,用來開疆闢土和抵禦秦國的進攻。戰國末年,秦國大軍從烏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軍被迫東遷,這座古城就被放棄了。除這座歷史從未記載的古城外,里耶鎮還發現了年代分別為西漢和東漢的2座古城,而在整個酉水流域,共發現了4座古城,共涉及古城遺址、古墓葬79處。
在2002年的考古發掘中,里耶一號古井出土了了大量的竹、木簡牘近3萬枚,文字為篆書體;也有隸書體的,有的還記有“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一些乘法口訣,這比1996年12月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時期簡牘還早幾百年。在此後的考古發掘中,又發現了一些簡牘。整個簡牘所涉及的內容,用現代話講,除了計畫生育外方方面面都有,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秦國時期楚、巴、秦及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交流的一些過程,揭開了許多懸而未決的謎底。由於秦王朝只有15年短暫的歷史,文獻記載不多,保留下來的遺址也很少,里耶古城的發現成為研究秦史的最關鍵性的資料,彌足珍貴。里耶古城和秦簡的發掘是中國考古界的重大發現。
2011年,作家黃摩崖以里耶鎮(即秦洞庭郡遷陵縣)作為創作地點,用一部《頭顱中國》對先秦歷史乃至華夏文明進行系統剖析與獨到反思,探索中國文明的核心價值,產生熱烈反響。
里耶鎮里耶鎮

古鎮集萃

古城

里耶戰國古城臨河而建,遺址包括城牆、城壕、井、道路、作坊、管署及貧民居住區等。南北長210米,東西殘寬120米,面積2萬餘平方米。始建於戰國時期,沿用至秦漢時期。古呈方形,其形制、結構和布局都很講究,修有城牆城壕,從城外的居住區和城內的高規格建築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如陶製的下水管道、返瓦、筒瓦、古井及竹簡木牘、銅器、鐵器、陶器和石、蚌、麻製品等大量的出土文物來看,當時人們的生活設施及軍事設備已相當完備。
古城古城

古城牆

里耶古城的北城牆和西城牆保存相當完整,城牆高2米,底部厚24米,系夯築而成,牆兩面護坡用大卵石壘砌。據考古專家對北城牆百米探方解剖得知,該城牆曾經楚、秦兩代修築,第一次是戰國時期修築的軍事城堡,延續至秦漢才漸成形制。在古城牆外有6米寬、3米深的護城河,形成有城有池,固若金湯的防禦格局。

“中華第一井”

即古城一號井,因其結構奇特並封存了三萬多枚秦簡牘而被考古專家們稱為“中華第一井”。井的結構十分考究,井圈直徑在4.2米至4.5米左右,深達14.28米,井面距地表面3米。它是用43層套榫的木板疊砌起來的,每塊木板長2米,寬30厘米,厚15厘米,以榫卯結構依層疊砌,在木框與井壁間隙中填以青膏泥,井底是原生的鵝卵石,如此結構如此深度的先秦古井在我國尚屬首見。從2002年6月3日在井裡發現第一枚秦簡起,一號井共發現秦簡牘3萬多枚,計20多萬字,是二十世紀中國秦簡出土總數的7.5倍。內容多為官署檔案,涉及到當時社會、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面。大部分簡牘是秦王政26年(庚辰)統一中國後的秦始皇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間的(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1年),一年不少,記事詳到日月,是中國最為豐富、最為珍貴的秦代原始公文檔案。它以鮮活的文字形式填補了秦代歷史的大段空白,其大量的史料信息將獨立構建起嶄新的歷史框架。
“中華第一井”“中華第一井”

古墓群

包括大板西漢古墓群和麥茶戰國古墓群。繼里耶戰國古城出土後,又在里耶鎮大板村發現西漢古城址和規模宏大的漢墓群。漢墓分布面積達一平方多公里,墓室密集,墓葬豐厚。大板西漢古城水繞山環,持險而踞,扼亢楚蜀,頗具雄風。麥茶戰國古墓群位於里耶鎮麥茶村東南,分布面積約4平方公里,1989年發掘55座,均為土坑堅穴墓,出土銅器有劍、戈、印章、鏡、罄、鈴、帶鉤;陶器有鼎、、壺、、豆、紡輪及琉璃管石、玉壁、殘鐵器及石飾件等。其中巴氏柳葉劍等戰國兵器鑄造精良,鋒利無比,真乃曠世奇珍,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些數以千計的古墓群與三座古城遙相呼應,形式一個完整的城市體系,為研究戰國秦漢歷史提供了最有價值的科學依據。

里耶古街

其歷史可上溯到戰國和秦漢時期,現在的里耶古街成形於清代初期。清代就有中孚街、稻香街、辟疆街、萬壽街、江西街、四川街和德郵巷等七街十巷。古街大小商鋪鱗次櫛比,商號招牌頗具古風。或用梓木黑漆匾額,或用楠木茶華條屏,均鑲邊包角,亦有用各爭帷作酒帘、茶簾的,題字或金色或綠或朱紅,古色古香,另有雅致。改青石板街面為三合土泥鰍背街面。每條街道都可直通河碼頭。臨街建築的房屋多大是前店後家兩進式三開間的木房子,每戶之間均建有碼頭形的青磚封火牆,大戶人家更是庭院深深的“印子屋”即常稱的封火桶子。沿街望去,家家是挑水屋檐,弧形望板,鋪台貨櫃,陳列有致,南北雜貨、花紗布匹、陶瓷什錦,琳琅滿目,一、六逢墟,處處熙熙攘攘,那南腔北調的叫賣聲與濃濃鄉音交織在一起,構成里耶古鎮商通四海的繁華景象。
里耶古街里耶古街

河碼頭

里耶古鎮居酉水北岸,沿岸有上、中、下三處碼頭,其中以中碼頭和下碼頭最為繁華,每天在這裡停泊的船隻達150多隻,多為烏蓬船,大小不一,大船是下水船,專跑常德、漢口的;中號船是下保靖沅陵的;小船是上水船,專跑秀山酉陽的。一百多隻烏蓬船停泊岸邊,船上燈火與岸上萬家燈火交相輝映,形成古埠獨特的風景線。這北岸是一色的吊腳木樓,古樸古雅,古色古香,帶有土家族乾欄式建築的獨特風格。這木樓里大多是客棧酒肆,有彈唱小曲的,有打漁鼓唱道情的,此情此景,恰如里耶文人陳和所呤:“煙籠寒水月籠沙,水上燈火近萬家;船夫愛唱採花調,木葉聲亮琴聲啞”。

古建築

在清雍正改土歸流以前,里耶土著人以土家族為主,明代即有八部廟(即土家大擺手堂)、婆婆廟、土王祠(即土家小擺手堂)等祭祀性建築;清雍正七年以後取消了“漢不入境”的禁令,大量漢人遷入里耶經商,先後興修了文昌閣、雅麓庵、萬壽官、關帝宮、水府宮、青平寺、龍吟寺等。
古墓群古墓群

婆婆廟

為紀念土家族遠古首領向老官人的夫人沖巴妮而建。婆婆廟臨里耶鎮酉水河而建,廟前古樹婆娑,樹齡不下四百年。其建築極為精緻,石雕彩塑匠心獨到,是中國土家族地區保存得最為完整的一處母性崇拜的祭祀勝地,無論其祭祀文化或建築工藝,都具有其獨特的價值。

文昌閣

位於里耶鎮,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占地四畝,是尊孔介文舉行祭禮的地方。朱紅殿柱配綠琉璃瓦面,顯得煌煌莊重;鰲魚飛檐懸掛著十八顆風鈴,清風徐來,叮噹有聲,遐邇可聞。

關帝宮

位於里耶鎮酉水河北岸,占地三畝有餘,除設關帝神殿、靈宮殿等外,還有寬綽高大的戲樓,宮門上“天地同流”四個鎦金大字龍飛鳳舞,門前石獅神駿有形。每晚戲場觀眾滿座,古廟戲樓演盡千古悲歡。

雅麓庵

位於里耶鎮後雅麓山,山靜林幽更顯鳥語花香。清末拔貢胡錦春有《登雅麓山》詠贊:“得閒結伴升登臨,小住禪房萬籟清;最是綠蔭深淺處,子規恰放兩三聲”。古庵淡雅雋秀,空靈小巧,處處充滿詩情畫意。

總體規劃

龍山縣對里耶高起點規劃,編制完成了《里耶鎮城市總體規劃》、《里耶歷史文化古鎮規劃》、《里耶古城遺址保護規劃》。里耶文化旅遊資源的最高定位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開發的終極目標是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產品結構是以歷史遺蹟、珍貴文物、特色建築和民族文化有機組成的具有唯一性、壟斷性特點的人文景觀。目前,里耶古城保護開發重點工程建設進展較好。里耶古城遺址本體保護工程一標段工程涉及的護城河修復和“一號井”保護已完成。里耶古城(秦簡)博物館是集保管、研究、陳列秦簡及歷史文化等方面實物及標本的公共建築,對里耶古鎮的整個建築風格起引導和控制作用,2008年建成並對外開放。並計畫建設遺址公園和博物館公園。里耶歷史街區整治工程按照“修舊如故,存其原真”的原則,投資1600多萬元,對河街、中孚街、埠平街、辟疆街、夾街、萬壽街等歷史街區進行了整治。里耶新區開發工程主要是路網建設,現已初見雛形。在不久的日子裡,一個擁有高句麗式遺址、麗江式古城、三星堆式博物館的里耶古城將以驚艷的姿態出現在世界的東方。

民俗文化

里耶的民族民間文化古老獨特。里耶是土家族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民族民間文化十分豐富,為土家族原生態文化核心地區。里耶民間歌舞、建築、工藝和民俗,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別具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學研究和觀賞價值,極具開發潛力。千百年來,土家族以其特有的靈性和靈氣,創造和積澱了濃郁的土家文化。土家擺手舞、茅古斯、打溜子、咚咚喹、哭嫁歌、土家織錦、土家山歌、挖土鑼鼓、土家梯瑪、西蘭卡普等成為全國多民族家庭中令人矚目的文化星座。這裡有以八部大神、梯瑪為代表的土家宗教精品,以茅古斯為代表的土家戲劇精品,以山歌、打溜子為代表的土家音樂精品,以擺手舞、八寶銅玲舞為代表的土家舞蹈精品,以土家織錦為代表的土家工藝美術精品,以“八幅羅裙”、“鴉鵲褂”為代表的土家服飾精品,以醃薰臘肉、米粉、米豆腐、糍粑、油茶湯為代表的土家飲食精品,以吊腳樓為代表的土家建築精品,以四月八、土家年為代表的土家節日文化精品。
農車鄉土家大擺手農車鄉土家大擺手
近年來,里耶鎮以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為主導,全力做好秦文化、土家原生態文化結合文章。5年來,各種文化團體在里耶表演文化節目110多場,觀眾達20萬人次。原省人大代表鄔世碧創辦的古城民族藝術團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團演員近30人,足跡遍及湘鄂渝邊區,為弘揚土家文化立下了汗馬功勞。2005年10月,在里耶成功舉辦“2005年中國龍山全國滑翔傘錦標賽暨湘鄂渝邊區民族文化藝術節”,里耶譽滿全國。2006年2月,“情系張家界,探秘烏龍山”全國旅行商交流大會在龍山舉行,與會的400餘家旅行社重點考察了里耶古城,里耶再次馳名神州。2006年10月,里耶在西安市臨潼區舉行“秦文化之旅”,兩地秦文化交相輝映,轟動國內外。

本地特產

比耳臍橙

龍山縣酉水河流域由於常年有效積溫高、土質肥沃,適宜水果生長,尤以岩沖比耳臍橙最為出名。該產品果型橢圓美觀、色澤深紅艷麗、含糖量較高、味酸甜適中、口感極佳。連續多年被評為湖南省優質水果銀質獎,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且供不應求。故龍山縣將該品種擴大種植,現已具5萬畝規模,產量達4萬噸以上。
比耳臍橙比耳臍橙

紫砂陶器

龍山縣紫砂陶土資源居全國之首,故陶器產品歷史十分悠久,從里耶溪口台地新時期遺址,里耶戰國、東漢古城遺址古墓葬中,發現的大量古陶器和陶件可以證實,其中白泥壩窯廠溝和虎巢溪陶瓷質地、花紋、柚色均屬上乘。該縣生產的紫砂陶系列產品式樣美觀、質地優良,不亞於江蘇宜興紫砂陶器,其產品遠銷美國、西德、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加拿大等14個國家,現產品發展到4大類10個系列213種規格,包括酒類包裝、茶具、花瓶、花缽花盆、日用陶瓷、陶瓷工藝品及耐火材料。1992年被省輕工業廳評為“四新”產品一等獎,因國企改革,縣陶瓷廠處於半停產狀態,急需誠招國內外客商共同研製開發。

百合系列產品

龍山縣是湖南省最大的百合種植縣,也是全國最大的百合種植縣,素有“百合之鄉”美譽,常年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量約5萬噸。品種為卷丹百合,具有藥食兼用之優點,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百合能補氣益中,安心走膽益志,養五臟,治產血狂運,溫肺止咳”。其花極具觀賞價值。現該縣百合已實現了產業化生產,專業化經營。目前,有生產加工廠家3個,經營協會一個,生產的系列產品有:百合精粉、百合粥等十多個。其產品曾榮獲2001年湖南省農博會金獎,“湖南名牌產品”。待開發的產品有:百合鹼、百合多糖、百合美容化妝系列產品,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手工藝術

土家背簍

土家背簍為龍山縣土家民族竹製手工藝,其編制精巧,造型美觀而享譽省內外,並最具民族特色,上下沿口和中腰綴以黑、紅、綠彩篾、上大下小,小巧玲瓏,色彩鮮艷,尤以小背簍最為出名,已成為走俏的旅遊紀念品、年銷量在10萬件以上。
土家背簍土家背簍

土家織錦

土家族人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一代又一代的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工藝美術,使其在土家族人的生活中,充滿了神奇的藝術魅力。
土家族的工藝美術包括土家織錦、挑花、刺繡、制陶、印染、雕刻、編織等多種門類。它們既為世世代代土家族人所創造,又為其所享用。從而,深深植根於土家族風俗習慣之中,默默地與土家族人的生活常在,真真切切地表現著土家族人的審美觀和藝術情趣。
在土家族人聚居地區,姑娘出嫁,娘家除打發一套木器嫁妝外,還要打發鋪蓋。這些鋪蓋中最珍貴的是土家織錦被蓋。這些織錦被蓋既有長輩親屬陪送的,也有姑娘自己學會織錦後,在織機上一線一梭親手創作攢積下來的。這種姑娘自己手織的織錦被蓋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愛征,更是土家族人衡量一個姑娘是否聰明、勤勞的標記,一種人品價值的尺度。因此,織土家錦就成為土家族姑娘們一種普遍習慣。在一些地區,很早以前出現的“女勤手織,戶多機聲”的情形,現在,有了新的發展。
土家織錦是在木製斜腰機式織機上織成的。這種織機由機架、機杼、滾子、坐板等主要部件組成。織錦姑娘坐在坐板上手拿牛骨或銀、銅等金屬挑刀,旁邊擺一隻麻籃,麻籃里擺好彩線便開始織錦。土家織錦講究配色,一般以紅、藍、青色棉線為經線,自由選擇各色棉線、絲線或者毛線作緯線,採取通經斷緯,反面挑織的方法織成。
土家織錦土家織錦
土家族姑娘長到十二、三歲便坐上了織機坐板,繫上了腰帶,在大人的傳授下開始學織錦了。少則三五個月,多則年余,小姑娘便成了基本掌握織錦技巧,能單獨上機的小織女。至於技藝的嫻熟精妙,掌握傳統圖案的多少,自己的創造力、想像力的體現,就全靠織女本人的靈敏性和刻苦研磨精神了。
織錦姑娘們通過辛苦勞動,世代淘選積累,基本定型的傳統圖案已達二百餘種,其突出的特點就在於,土家織錦與土家族人的生活習俗密不可分的依承交融,土家族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幾乎都成了土家織錦的題材範圍。
一、表現動物的題材
土家族人大都世代居住山區的,因而,對於棲息山林的飛禽走獸同飼養的家禽家畜幾乎一樣的熟悉。於是表現各種動物的圖案成了土家織錦圖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石必(小獸)花、猴手花、野雞尾巴花、陽雀花、大小狗牙齒花、貓腳跡花、馬必(小馬)花、虎頭花等。
二、表現植物的題材
土家族人愛美,愛自然,愛綠色生命,喜愛種植與豐獲,並在勞動中,把自己的創造與大自然的傑作融為一體。土家織錦傳統圖案中,出現大量的表現植物的畫幅,就是土家族人這一習慣的體現。如梅花、藤藤花、韭菜花、玫瑰花、月月紅、金勾蓮花、臭牡丹花、各種菊花、八角香花、刺花、梭羅樹、胭脂花等等,在織錦姑娘的巧手編織下,美麗鮮艷得使蝶戀蜂惑。
三、表現生活用具的題材
土家族人熱愛生活,也善於生活。走進土家木屋,你見到一件件既平常又實用的家具用器,表現在土家織錦圖案中絕妙得耐人尋味。如桌子花、椅子花、粑粑架花、棋盤花、桶蓋花、箱子花、豆腐架子花等等,樣樣織進了織錦圖案。
四、表現了土家族風俗習慣的題材
如每到秋收過後,土家族山寨常常看見在彎曲的山道上,走著的迎親隊伍中,新娘的花花轎子和督官、送親客、打旗幟的、打鎦子的、吹嗩吶的、騎馬的、牽馬的、抬嫁妝的(箱子、柜子、桌子、椅子子、被蓋、花瓶、梳妝檯)等等形象卻進入了土家織錦《迎親圖》的畫面,把土家織錦巧妙地植根於民俗之中。
五、表現土家族歷史政治的題材
歷史上,土家族長期受治於土司制度,封建土司也分大小等級,土家族人把土司王看作是權利與統治的中心,於是土家織錦中就有了“四鳳抬印”、“土王五顆印”等圖案。印是統治權利的象徵,對印的認可與畏懼是土家族人的一種文化心裡。“四鳳抬印”是四隻生氣勃勃的鳳凰拱抬著一顆方形大印。“土王五顆印”,是土王的中間一顆大印連著四方的四顆小印,寓意著權利的核心是土王,土王轄四方小土司。這種層次意識在許多土家族習俗中都有表現。比如長幼有序、看重家族等等習慣。
六、深受漢文化影響和啟迪的題材
無論從心裡狀態還是處世習慣來看,土家族人是開放型的民族,因而,受漢文化影響較快。比如,土家族人的喜歡吉祥、功名意識等等習慣與漢文化是同一的。於是“福祿壽喜”、“長命富貴”、“鯉魚跳龍門”、“二龍搶寶”、“一品當朝”、“雙鳳朝陽”、“獅子滾繡球”、“喜子花”、“龍船花”、“龍雲圖”等等進入了土家織錦的傳統圖案。

特色美食

板栗燉雞

秋風颯颯板栗黃,廚房陣陣肉飄香,板栗是龍山縣的一大土特產,尤以籽粒飽滿,果實肥厚顆大的烏油板栗為最佳。九月重陽,正是收摘板栗的時候,收回家的板栗選擇顆粒大,無病蟲害的板栗,將其放在通風透光的屋樑上晾乾.這時,將宰殺的兩斤左右的母雞(鴨)肉切塊,再將板栗籽煮熟後,拌以炒好的雞(鴨)肉火燉,將會是其味無窮,滿屋飄香。這時土鄉苗寨稀有的特殊菜譜。
板栗燉雞板栗燉雞

菜豆腐

菜豆腐俗叫“合渣”。將黃豆加工成豆漿或粉末,加水煮沸,再酌菜葉即成。色清淡,味香甜,營養好。是老人小孩的好菜,也是土家族人常用的上等菜。

霉豆腐

土家山寨的土家族人,一到冬春季節,最喜歡作霉豆腐食用。其做法是,將白豆腐切成小方它,用清水煮沸,濾水盾,裝入木桶,置於熱處,讓其發酵生霉,而後用油湯涼開水泡於壇內,加食鹽、花椒、薑片、辣椒末和少量燒酒,密封七天左右,即可開壇食用。其昧香、辣、麻,可口易下飯。
古鎮欣賞古鎮欣賞

苗市臘肉

苗市臘肉生產於龍山縣洗車河流域,以苗兒灘鎮最為出名,該產品以土家人特殊的淹制和燻烤,工藝複雜,其色澤紅艷,香味濃厚,質地不亞於金華火腿,可蒸,可烤、可煮,食法多樣,其生產以千家萬戶為主,年產量約1700噸,目前尚未集約化生產,產品在周邊久負盛名,尤其在省內銷售看好。生產廠家僅有老槐實業有限公司和榜爺腊味廠。

辣子菜

辣子即辣椒,是土家族人食不可少的家常菜。夏秋多食鮮辣椒。除作佐料外,單食的有將辣椒切細(或條)炒熟的炒辣,有裹食鹽吃的生辣,有用火烤熟加鹽擂紅的燒辣,有用鍋炒熟搗成糊的糊辣,有將個個辣椒炒熟不搗細的“魚兒辣”等等。有加工成粉末後用油酥成的油炸辣,有用鮮辣子灌糯米後醃酸的糥米辣等。
古鎮欣賞古鎮欣賞
土家族人喜吃辣子菜,是因高山氣候條件所形成的習慣。有地方志記載:“叢岩遂谷間,山泉冷冽,崗癢鬱蒸,非辣味不足以溫胃健脾也。”道明了土家族人嘉吃辣子的習俗。土家族情歌中亦唱道:“要吃辣子不怕辣,要戀乖姐不怕殺;刀子擱在肩頸上,腦殼落地也經他!”反映了土家族人的強悍性格和吃辣子的頑強嗜好。

旅遊指南

進出交通

1、可從長沙坐長途巴士直達, 目前隔日發班,14:30從長沙汽車西站出發,途經常德市 吉首市 花垣縣最後直達里耶鎮,大概需要6個半小時的時間。
2、可在吉首市汽車西站坐長途巴士直達,7:15-14:00有車,路上需要2個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也可以先從吉首市坐車到龍山縣,從龍山縣汽車站坐旅遊專線車到里耶。
3、從張家界做汽車到龍山縣城,從龍山縣汽車站坐旅遊專線車到里耶。
4、從重慶秀山縣做汽車到里耶鎮,約2個多小時。

氣候與游季

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8℃,年降水量1400毫米,無霜期270-280天,雨量集中春夏,多見秋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