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像

釋迦牟尼佛像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公元前五百餘年釋迦牟尼出生於北印度迦毗羅衛國,是國主淨飯王的太子。成道後,被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意思為“釋迦族的賢哲”。

釋迦牟尼佛,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古印度迦毗羅衛國釋迦族人,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創始者。成佛後被稱為釋迦牟尼佛,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的了知、大徹大悟的人;民間信徒稱呼他為佛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釋迦牟尼佛像
  • 外文名:Siddhattha Gotama
  • 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 原名:喬達摩·悉達多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釋迦牟尼出生,釋迦牟尼成長,釋迦牟尼出家,釋迦牟尼成佛,釋迦牟尼建立佛教,釋迦牟尼涅槃,歷史淵源,種類,特點,各種釋迦牟尼佛像,明宣德時宮廷造像,明代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泰國鐳射釋迦牟尼像,唐代石質圓雕釋迦牟尼佛像,罕見唐朝釋迦牟尼佛像,釋迦牟尼佛像,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公元前五百餘年釋迦牟尼出生於北印度迦毗羅衛國,是國主淨飯王的太子。成道後,被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意思為“釋迦族的賢哲”。

釋迦牟尼出生

  •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的太子。其父是國王淨飯王,其母摩耶夫人,來自鄰近的拘利國,是天臂城主善覺王的胞妹。摩耶夫人在嫁給淨飯王后,多年並未生育。有一天夜裡,她夢到有一頭六牙白象王飛入自己的體內,至此才有身孕。印度有女人回娘家生孩子的傳統,因此,快要到分娩時,摩耶夫人在宮人的陪伴下,啟程趕往天臂城。途徑藍毗尼園時,摩耶夫人下車休息,在她伸手去摘一支無憂樹枝時,從其右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可是,在悉達多出生後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淨飯王又娶了摩耶夫人的妹妹波閣波提,是她把悉達多撫養成人。

釋迦牟尼成長

  • 悉達多太子天資聰慧,長到12歲時,就已經掌握了當時印度最高的學問,16歲時,娶了表妹耶輸陀羅為妻。他的生活可謂幸福美滿,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起因是他有一次駕車出城遊玩。他在駕車經過東、南、西三座城門時,分別見到了人類老、病、死的三種狀態,於是認識到所有人都有不可逃避的痛苦。後來當他在經過北門,看到一位遊行的苦行僧時,決定奉行這一古老的修行方法,以擺脫命運的枷鎖。就在他29歲那年的一天晚上,他丟下妻子和家庭,獨自出宮修苦行去了。

釋迦牟尼出家

  • 悉達多出宮之後,先是過著挨家挨戶乞食的生活。然後他就去尋訪一位叫做卡拉瑪的聖者,這是一位住在拉加格里哈山的隱士。在悉達多找到聖者卡拉瑪後,跟隨其學習透過呼吸和瑜伽得到四禪八定的方法。他很快就學會了這些方法,但還是沒能從困惑中解脫出來,因為他沒能找到諸般痛苦產生的原因以及消滅痛苦的方法。於是,悉達多離開了卡拉瑪。後來,他又師從另一位隱者拉馬普特拉學習“非想非非想定”,可這也沒能解除他心中的疑團。這時,悉達多決定自己尋找答案。

釋迦牟尼成佛

  • 一天,悉達多正在雪山打坐,有五位苦行者很尊敬他的成就而願意跟隨他。從此,他們一起流浪,住在森林裡靠乞食為生。經過六年這樣的苦修,悉達多的身體變得骨瘦如柴,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可他還是沒有找到真正解脫的方法。這時悉達多悟到,自己的苦行是沒有意義的。於是,他到尼連禪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積六年的塵垢,隨後接受了河邊牧羊女供養的糜乳,恢復了體力。跟隨他的五個人以為他放棄了,便都離他而去。無奈中的悉達多獨自一人來到菩提迦耶的一棵畢波羅樹下,盤腿而坐,總結過去的經驗,並重新調整思維方法。經過數天苦思,終於獲得了徹底的覺悟,立身成佛,號稱釋迦牟尼,那年他只有35歲。

釋迦牟尼建立佛教

  • 釋迦牟尼成佛後,立刻去找離他而去的那五個人。在波羅奈城的鹿野苑,釋迦牟尼找到了他們,並立刻向他們傳授自己悟到的佛法。這五人聽到教說後,心悅誠服,便都皈依了釋迦牟尼,成為佛陀最初的弟子,被稱為“五比丘”。這五人便是世間最早的比丘。比丘的意思就是出家的男人。從那時起,佛教已經具備了組成宗教團體的三個要素:領袖、理論、參加人員。釋迦牟尼是領袖,佛法是理論,五比丘是參加人員,佛教管這三個因素叫做“佛、法、僧”三寶。因此,釋迦牟尼鹿野苑初轉法輪(傳佛法)這件事就被定義為佛教成立的標誌。

釋迦牟尼涅槃

  • 在度化了五比丘之後,釋迦牟尼便率領他們繼續到處講說佛法,增加比丘人數,擴大僧團規模。45年以後,釋迦牟尼率領徒眾前往拘屍那城游化時,入涅槃於拘屍那城帕瓦村旁的小樹林裡,終年80歲。

歷史淵源

隨著佛教東傳,佛教造像也隨之漢化。此尊釋迦牟尼佛有一張漢人的臉,其身形敦厚渾圓,雕刻線條粗獷大氣,為明式佛陀造像。
釋迦牟尼佛像

種類

釋迦牟尼佛的造像種類繁多,就刻畫不同年齡階段的釋迦來看,此件是釋迦壯年時期的寫照,成熟的男性面孔,厚實的肩膀以及飽滿結實的手臂。早期釋迦牟尼佛像則頭形略小,臉部五官秀麗脫俗,肩膀略窄單薄。

特點

佛陀結跏趺坐,手持禪定印。佛陀略為俯首,眼神下視,面容與手臂的肌肉線條顯示張力,將釋迦進入深度禪定前的瞬間表情捕捉得相當入微,與眾多入定唯美的佛陀風格大異其趣。此尊佛像獨特之處,是佛陀的眼瞼沿的中央各有一顆芝麻大小的痣,痣雖微小,微妙的是所產生的視覺震撼卻相對深刻。
明代佛教造像充滿人性的一面,與中國佛教走向世俗化、社會化有很大的關係。

各種釋迦牟尼佛像

明宣德時宮廷造像

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
銅鍍金
高18.5厘米
此像全跏趺坐在雙層束腰蓮花座上,頭飾螺發,頂有高肉髻。臉形方正,神態莊肅。大耳垂肩。身著袒右肩袈裟,下身著裙,衣紋寫實自然。左手置臍下,右手結觸地印。蓮座上陰刻"大明宣德年施"款。整體造型端莊,比例勻稱,工藝精細,為明宣德時宮廷造像的典範之作。

明代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

明代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高35公分,帶木座,系典型的漢地佛造像形式:頭部較大,寬額豐頤,面容沉靜,神態安逸。頂飾螺發,肉髻飾於螺發前部。結跏趺坐,身軀健壯。左手作觸地印,意為降伏群魔,右手結禪定印。身著通肩式袈裟,邊緣鏨刻精美的紋飾。給人雄渾莊嚴之感。
明代像明代像
該佛像用料為黃銅,臉、胸、手和足均鎏金。鎏金呈橘黃色,閃閃發光。銅壁厚,上手分量重。仔細觀察,在佛像的臉、衣服等部位能看到細小的長方形“補丁”。佛身打“補丁”是晚明時期鑄造工藝的特徵之一。晚明時期,國力漸衰。與明早期相比,佛像鑄造工藝相對粗糙,所以在砂眼上面打“補釘”,以彌補鑄造工藝的缺陷。其時鎏金較厚,看不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表層的鎏金漸漸薄了,“補丁”於是就顯現了出來。這件佛像應為晚明時期的作品。

泰國鐳射釋迦牟尼像

到泰國旅遊沒有別的看,就看佛。行走在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處處都能感受到佛的氣息。這個舉國信佛的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民信奉小乘佛教。5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有佛教寺院3萬多所,佛像4000多萬尊。5400多萬人口中,常年有職業僧侶20多萬人,因此享有“萬佛之國”和“黃袍佛國”的美譽。
泰國像泰國像
芭提雅有座七珍佛山,相對高度近三百米,山上刻有巨幅釋迦牟尼像。據說是為了紀念當今泰皇登基50周年由全體國民捐建。這是一個高僧為當朝九世皇找的龍脈,在整座山上剖開一面山,依山用高科技鐳射技術打出釋迦牟尼坐像,用4噸義大利進口的金鑲嵌線條,遠望處金光閃耀。在佛的心臟處,還藏有釋迦牟尼的舍利。遊客來到佛山前,油然而生敬畏之情。似乎慈眉善目的釋迦牟尼正微笑著看著自己,內心世界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唐代石質圓雕釋迦牟尼佛像

2009年6月,一尊唐代石質圓雕釋迦牟尼佛像在陝西勉縣張家河鄉金華廟國小內被發現,這是陝西漢中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護最完整的佛教造像。
該造像盤腿而坐,足心向上,為結跏趺坐佛像。雕像通高180厘米,底座高約30厘米,佛像高150厘米,厚約90厘米,頭部直徑約40厘米,現雙耳、雙手殘缺,整體風化嚴重,面部不清,出土時佛頭佛身斷落,村民用水泥進行粘結,並進行簡易修復,佛像可在底座上轉動。佛像還有兩個殘存佛頭,佛身仍在地下,未挖掘出。
文物專家表示,該造像臉部渾圓,雙耳垂肩,雙肩寬厚,體態豐滿,形體厚重堅實,與廣元千佛崖、皇澤寺觀音崖唐代佛教雕像風格相同,應為唐代石佛造像,是漢中市範圍內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護最完整的佛教造像。
河北唐代像河北唐代像

罕見唐朝釋迦牟尼佛像

河北省故城縣文物管理所2010年2月21日稱,該縣鄭口鎮周辛莊村東北方向出土一尊距今上千年、四面皆有釋迦牟尼的罕見佛像和石碑。故城縣文物管理所稱,此次發現的石造像雕工極其精細複雜、刀工嫻熟,應屬唐朝前期風格。該石造像的發現對研究中國佛教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反映了唐朝時期佛教藝術在當地繁榮景象。

釋迦牟尼佛像

北魏太和(477-499年) 銅鍍金 高33厘米此像跏趺端坐,頭部高昂,飾渦旋狀髮型,頂有高肉髻,面頰豐腴,大眼細長,神態威嚴。身著袒右肩袈裟,右肩披偏衫,胸前衣領上飾折帶紋,衣紋厚重寫實。右手舉於身側結施無畏印,左手置左膝。四足座床渾樸穩重,正前方和兩個側面刻有飛鳥、蔓葉、胡人裝束供養人、捲雲等紋飾,座後刻有“大代”等銘文。整體風格具有印度犍陀羅藝術遺風,但其圓大結實的臉龐、高挺健碩的胸脯、寬厚結實的肩膀和剽悍堅毅的神態表情,則更多地體現了當時北方鮮卑民族的人體特徵和精神風貌。
釋迦牟尼佛像釋迦牟尼佛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