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蒲台

采蒲台位於白洋淀東南方,北接安新縣,南鄰任丘市;采蒲台總面積0.6平方公里,全村3000人;98%人口居住於本島、或北島、或南島;采蒲台連線後塘淀、泛魚淀、聚龍淀、前塘淀四大淀,四淀水域面積均在5000畝以上。

基本介紹

  • 人口:全村3000人
  • 面積:蒲台總面積0.6平方公里
簡介,地理位置,采蒲台歷史,

簡介

白洋淀有一種的水草叫“蒲草”,俗稱蒲子,它生成的果實叫蒲棒。蒲草的用途很多,可以造紙、編織手工藝品、草墊子、帘子,還可以鋪在房頂上既防蟲又保暖,清潔衛生。所以白洋淀有不少村民去淀里割蒲草,將其作為收入之一。白洋淀采蒲台蒲草長得最多,是蒲草的聚集地,並且采蒲台的蘆葦非常著名,是出產上好蘆葦的水村之一。
白洋淀還有一種植物:蘆葦。蘆葦是一種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長,蘆葉、蘆花、蘆莖、蘆根、蘆筍均可入藥。蘆莖、蘆根還可以用於造紙行業,以及生物製劑。經過加工的蘆莖還可以做成工藝品。古時古人用蘆葦制掃把。蘆葦是濕地環境中生長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長於池沼、河岸、溪邊淺水地區,常形成葦塘。余亞飛詩稱:“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樸無華野趣濃”。蘆葦莖稈直立,植株高大,迎風搖曳,野趣橫生。由於蘆葦的葉、葉鞘、莖、根狀莖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氣組織,所以它在淨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蘆葦莖稈堅韌,纖維含量高,是造紙工業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地理位置

采蒲台位於白洋淀東南方,北接安新縣,南鄰任丘市;采蒲台總面積0.6平方公里,全村3000人;98%人口居住於本島、或北島、或南島;采蒲台連線後塘淀、泛魚淀、聚龍淀、前塘淀四大淀,四淀水域面積均在5000畝以上。

采蒲台歷史

采蒲台於明朝永樂年間建村,距今已有606年歷史。因水域遼闊,煙波浩淼,水勢連天,與南方蘇杭二城水鄉風貌頗似。它特殊地理位置,在抗日戰爭時期,成為著名文學家孫犁的避難所。抗日使得采蒲台有著剛強血性的一面。大前街的烈士祠,供奉著幾十位為國捐軀的采蒲台籍民族英雄的錚錚鐵骨。孫犁的小說《采蒲台》和《采蒲台的葦》、雁翎隊、烈士祠、電視劇《螃蟹窪》、千里堤、悠長的胡同等是采蒲台的標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