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溝通能力

溝通是內涵,是素養,也是一門藝術,經過培訓的溝通與未經培訓的溝通有著不同的效果。溝通時醫生的言語、舉止、神態、衣著都會影響溝通的效果。醫生應掌握兩種武器,一個是手術刀,一個是溝通能力。在國外,醫患溝通往往是從醫學教育早期開始,貫穿始終,乃至畢業後的繼續教育。在我國普遍缺乏此方面的教育,學生畢業後往往出現此項意識和能力的缺失。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在重視醫療技術提高的同時,更應該重視醫生的溝通技巧、協作能力,與病人的親和力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術語解釋,主要作用,實現方法,查房溝通,預防溝通,書面溝通,分級溝通,集中溝通,直接溝通,間接溝通,考評標準,

術語解釋

醫患溝通能力,即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能力。
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的轉變,尤其是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關於醫療侵權使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提出,使現階段醫患關係成為了一個全社會廣為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提高實習醫生醫患溝通能力,引導、培養實習醫生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成為目前的一項嚴峻而又刻不容緩的課題,實行有力的干預措施勢在必行。

主要作用

加強醫患溝通能力的必要性
醫患關係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醫患關係緊張,醫療糾紛增加,嚴重干擾了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出現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醫患之間缺乏正確的理解和有效的溝通。由於醫學專業性強,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患者的就醫感受主要源於醫院的人性化服務,而醫務人員人性化服務的不足將直接影響患者就醫的滿意度。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常被投訴的醫院或醫生並非技術水平不佳,而是醫患溝通落實不到位或有效溝通不足。分析我國近年來醫療糾紛,因醫患溝通不到位引起的占49%。 醫患關係是醫院人際關係的基礎,其好壞直接影響到醫療質量和滿意度。加強醫患溝通,是深化"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西安市第四醫院在落實醫患溝通制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收到了顯著成效。

實現方法

如何加強醫患溝通能力
加強醫患溝通,需要醫務人員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技巧,做到一個技巧、兩個掌握、三個留意、四個避免。一個技巧,即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時要尊重對方,耐心傾聽對方的傾訴。多聽病人或家屬說幾句,儘量讓病人和家屬宣洩和傾訴,對患者的病情儘可能做出準確解釋。兩個掌握,即掌握病情、檢查結果和治療情況;掌握患者醫療費用情況及患者、家屬的社會心理狀況。三個留意,一是留意溝通對象的教育程度、情緒狀態及對溝通的感受;二是留意溝通對象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和對交流的期望值;三是留意自身的情緒反應,學會自我控制。四個避免,即避免使用刺激對方情緒的語氣、語調、語句;避免壓抑對方情緒、刻意改變對方的觀點;避免過多使用對方不易聽懂的專業辭彙;避免強求對方立即接受醫生的意見和事實。只有在醫患雙方共同、友好的參與下才能達到和諧溝通的目的。我院根據實際情況,分別採取查房溝通、預防溝通、書面溝通、分級溝通、集中溝通、間接溝通(親友溝通、保護性溝通)、直接溝通等有效方式加強醫患溝通。

查房溝通

主管醫師查房時,及時將病情、初步診斷、治療方案、進一步檢查方案等與患者或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使病人或家屬了解病情,治療方案徵得病人或家屬同意。

預防溝通

如發現可能出現問題或糾紛的病人,主要採取預防為主的方法,將其作為重點溝通對象,針對性地進行溝通。在交班時,作為重要內容進行交班,使下一班醫護人員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地與其溝通,消除患方的疑惑。

書面溝通

對需要進行某些特殊檢查、治療、重大手術的患者,不配合或不理解醫療行為的患者或家屬,或一些特殊(如喪失語言能力)的患者,採用書面形式進行溝通。

分級溝通

當下級醫生對某種疾病的解釋不肯定時,先請示上級醫師或與上級醫師共同與患者溝通。上級醫師與患者溝通,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責任醫師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有困難或患者家屬情緒激動時,應變換溝通者。即換做其他醫務人員或上級醫師、科主任與其進行溝通。

集中溝通

診斷不明或疾病病情惡化時,在溝通前,醫師之間,醫護之間,護士之間先進行集體討論,統一認識後由上一級醫師對家屬進行解釋。特殊重大事件(特殊病人、突發成批傷員、意外事件等)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必要時經醫生、護士、專家、院領導集體討論後再進行溝通。避免由於意見不統一導致病人和家屬的不信任和疑慮。在緊急情況下,由在場最高職稱的醫師進行溝通。

直接溝通

在病人病情、心理承受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直接與其溝通。

間接溝通

考慮到保護患者隱私及保護性醫療措施,可以通過保護性溝通或與親屬或委託人溝通,以達到溝通的目的。

考評標準

(1)醫院根據各科專業特點和疾病診治需要,制定符合各科不同情況下的醫患溝通書共20餘種,醫患溝通書作為病歷記錄常規項目,納入醫院醫療質量考核體系,並獨立作為病歷質控的重要內容之一。
(2)醫院不定期對門診及臨床環節中醫患溝通質量進行檢查,以發放問卷形式調查病人在就診過程中的知情情況、醫護的溝通工作到位情況;每月對環節病歷、終末病歷中醫患溝通工作的落實及記錄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和考核,並對做的好的科室提出表揚,在綜合考評中給予加分;因沒有按要求進行醫患溝通,或醫患溝通不當引發醫療糾紛的科室,進行批評和處罰。
(3)對在醫患溝通過程中,在受到個別病人或家屬的恐嚇、威脅、無理辱罵等情況下,醫務人員仍能夠顧全大局,對病人有禮有節,表現出崇高職業道德的醫務人員,醫院專門設立了"委屈獎",以便讓職工得到心理及精神上的安慰。
通過加強醫患溝通,一是廣大醫務人員樹立了"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主動尊重和維護患者的權益;二是提高了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和預後、醫療護理合理性、可行性、預期效果以及風險性的認識,使其對醫務人員理解和尊重,對醫療服務措施主動配合;三是減少了醫療糾紛,醫療糾紛2006年38起,2008年18起,使得醫患關係更加和諧。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體會到,加強醫患溝通,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及時化解醫患矛盾和糾紛的重要舉措,它能夠有力地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1落實醫療全程溝通是醫患溝通的關鍵
1.1門診溝通
門診醫師接診病人時向患者或家屬做必要的告知,內容包括初步診斷、擬做檢查的意義、服藥及隨診等。必要時,還要將溝通的關鍵內容記錄在門診病歷上。
1.2入院後溝通
醫生第1次接診病人時,主動告訴病人或家屬:(1)醫院實行三級醫生管理制,具體負責醫生的情況;(2)病人目前身體情況;(3)初步診斷;(4)進行檢查的項目和意義;(5)了解病人的全部病情、家庭情況、心理狀態、社會關係及委託人的基本情況;(6)了解病人本次住院的疑問及對疾病的預期目的。消除病人或家屬緊張無助的感覺,幫助病人儘快適應角色轉換。
1.3護理溝通
護士應熱情誠摯地接待患者,使之感到賓至如歸般的溫馨、方便與舒適。將患者安排到合適的床位後,介紹病區環境、作息、探視、安全管理等相關規章制度以及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科主任、護士長等情況,指導患者儘快適應患者角色。耐心聽取患者諮詢,及時給予解答。另外,護士進行特別護理、治療、留取檢驗標本時,需告知患者家屬此項目的原因及目的,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與配合。
1.4查房後溝通
由主治或主任醫師與家屬及委託人進行溝通,溝通的內容為:(1)疾病的診斷;(2)病人現有的合併疾病;(3)診療計畫。
1.5手術溝通
如需進行手術的,進入手術溝通程式。(1)術前談話。儘量要求患方全部直系親屬或重要社會關係人員參與,由同一醫師進行談話,確保全部家屬獲得同一信息。可以向患方推薦最合適的手術方案。在不違背醫療原則的前提下,充分徵求家屬及病人意見後再最終決定方案。並對手術施行後可能達到的效果進行經驗性預測,告知可能出現的醫療風險及處理方法,不能有意迴避或誘導;(2)手術中溝通。術中若出現手術方案以外的情況,需變更手術方式、增加其他手術操作內容時,要向科主任報告,統一意見後,由術者向患者直系親屬或授權委託人通報,徵得其同意並進行記錄、簽字後方可實施;(3)手術後溝通。術後及時與家屬溝通,如實告知:手術中情況、手術結果、術後的觀察、治療方案、術後家屬應配合做的工作及注意事項。離體標本必須向家屬出示並講解。
1.6特殊溝通
如遇以下11種情況:(1)在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2)危、急、重症患者疾病演變過程中;(3)有創檢查及有風險處置前後;(4)重要治療方案有重大變更時;(5)貴重藥品、衛生耗材使用前;(6)輸血前;(7)麻醉前(應由麻醉師完成);(8)發生欠費且影響患者治療時;(9)醫保患者採用醫保以外的診療、藥品、衛生材料及特殊檢查前;(10)可能出現問題或醫療糾紛的;(11)特殊病人(如特診者、特殊傳染病、心理障礙者)。需要醫務人員、患者或家屬及時進行特殊溝通。
1.7出院時溝通
主管醫生及護士與病人及委託人進行溝通:出院後生活、飲食、活動、服藥方式時間、隨診等注意事項。必要時隨訪。患者住院後,若需要實施手術,醫生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最少應在4次(入院後、術前、術後、出院時)以上;對不需要手術的患者,醫生與患者或家屬最少告知3次(入院後、上級醫師查房診療計畫確定後、出院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