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文獻信息檢索實用教程

醫學文獻信息檢索實用教程

《醫學文獻信息檢索實用教程》作為一門方法學課程,其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學生培養模式的變化日新月異,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信息素養教學的需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能,《醫學文獻信息檢索實用教程》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注重實訓,重點介紹各大資料庫及檢索平台的功能。 具體內容包括文獻信息檢索基礎知識、常用中文醫學期刊資料庫檢索、外文醫學期刊資料庫檢索、循證醫學及證據檢索、引文檢索、特種文獻信息檢索、網路信息資源檢索以及文獻信息管理與利用,共九章內容。 《醫學文獻信息檢索實用教程》圖文並茂、結構合理、條理清楚、實用性強,適合醫學院校各專業學生作為教材使用;也適合醫、教、研人員繼續教育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醫學文獻信息檢索實用教程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肖鳳玲 李朝葵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49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醫學文獻信息檢索實用教程》作為制約課程教學實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須結合具體教學模式和課程設定,有針對性地構建相應內容。因此,肖鳳玲、李朝葵在借鑑國內同行編著的幾十餘種不同類型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經驗,力求實用,編寫了這部教材。
全書內容包括四個方面,涉及檢索理論基礎、資料庫檢索、特種文獻及網路信息資源檢索、文獻信息的利用,分九章完成。重點突出文獻信息檢索工具課特性,強調信息檢索實踐與信息利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信息社會與信息素養教育
第二節 課程的作用、性質與目標
第二章 文獻信息檢索基礎
第一節 文獻信息檢索概述
第二節 檢索語言
第三節 檢索系統
第四節 檢索方法與途徑
第五節 檢索技術與策略
第三章 中文期刊資料庫檢索
第一節 中國生物醫學文獻系統(SinoMed)
第二節 中國知網(CNKI)
第三節 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第四節 萬方學術期刊資料庫
第四章 外文期刊資料庫檢索
第一節 PubMed
第二節 LWW電子期刊全文資料庫(OvidSP)
第三節 EBSCOhost
第四節 其他外文期刊資料庫
第五章 循證醫學及其證據檢索
第一節 循證醫學概述
第二節 循證醫學資料庫檢索
第六章 特種醫學文獻檢索
第一節 醫學學位論文檢索
第二節 醫學會議信息檢索
第三節 標準文獻檢索
第四節 專利信息檢索
第五節 藥學信息檢索
第七章 引文檢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ISI引文檢索
第三節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第四節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第八章 網路信息資源
第一節 醫學搜尋引擎
第二節 虛擬圖書館
第三節 網路特殊醫學信息資源
第四節 信息資源共享
第九章 文獻信息管理與利用
第一節 文獻管理軟體
第二節 醫藥衛生科技項目查新
第三節 醫學論文寫作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主題詞一、二級類目表
附錄2 MeSH副主題詞使用範圍

文摘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信息社會與信息素養教育
伴著21世紀的鐘聲,人類社會日漸進入一個以知識和信息資源的占有、分配、使用、創造為最主要因素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與物質、能源一道成為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在一定程度上將體現為信息的擁有量、處理能力和利用水平,即信息水平、信息能力、信息素質、信息潛能的總和;國家信息化指標――
NIQ(NationalInformatiza-tionQuotient)被形象地稱為“國家智商”。
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已開發國家已開始注重培養學生新的能力,尤其要求學生具備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鑑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把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作為與讀、寫、算同等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
因此,在人才培育的目標模式中,一個新概念――信息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正在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廣泛的重視,並逐漸被加入到從國小到大學的教育目標與評價體系之中,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圍繞信息素養的討論,也日益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關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
一、信息社會及其特徵
(一)信息社會特徵
1.信息成為重要戰略資源 在信息社會中,信息已成為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信息資源的獲得、處理和利用直接關係到各項工作的進程和結果。例如,在科學研究中,信息是科研工作的前哨;在商務活動中,信息就是金錢和財富;在現代化戰爭中,信息資源的獲取和利用程度可決定戰局的勝負。

2.信息網路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 信息化由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信息資源、信息網路等要素綜合組成。信息網路屬於硬體部分,相當於高速路,是其他部分發揮效能的物質基礎。信息網路的覆蓋率和利用率將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3.信息技術廣泛套用於社會各個領域 信息技術在資料生產、科研教育、醫療保健、企業和政府管理及家庭生活中得到廣泛的套用,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信息的“觸角”已伸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人們主動尋找信息和套用信息的意識不斷增強,網路操作逐漸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4.信息經濟逐漸占據社會經濟主導地位 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成為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目的的信息經濟活動迅速擴大,逐漸取代工業生產活動而成為國民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西方已開發國家20世紀70年代末信息部門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信息勞動者約占總勞動人口的35%,某些國家甚至接近或超過50%。目前,西方國家信息部門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信息人員約占總勞動人口的55%。
(二)信息社會挑戰
信息社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信息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1.信息數量急劇增長,出現信息爆炸 數據統計表明,20世紀80年代,全球信息量每20個月就增加近一倍;90年代時,信息量呈幾何級數增長:90年代末,伴隨網際網路的發展,全球出現了信息爆炸。據國外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的報告,截至2006年,全世界創建或捕獲的數字信息和複製的信息已經達到161EB,這一信息量是所有已出版書籍信息總量的300萬倍;2010年這個數字增長到988EB,呈現57%的複合年增長率(CompoundAnnualGrowthRate,CAGR),其中個人創建的信息量幾乎可以占到數字世界信息總量的70%。

2.信息傳播監控機制不完善,導致信息迷航 信息的無限擴展、網路傳播監控的缺位或失位和網上信息審查機制的不完善,導致網路上產生了大量的虛假信息、無用信息甚至不健康的信息。在網路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並且發布信息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在某種意義上,“每個人都可成為全球範圍的信息製造者”,因而增加了人們利用信息的難度。例如,通過Google搜尋引擎搜尋“信息技術”,結果中有幾千萬條內容,其中就有網站、產品、廣告、論文、單位、培訓甚至是詐欺信息。大量無用甚至不真實的信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

3.用戶信息行為失衡,產生信息危害泛化 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一些分辨力不強和意志力薄弱者很容易沉迷於網路,患上“網癮”,導致道德認知模糊,價值取向紊亂。許多青少年網民不是利用網路上的信息資源,而是沉迷於網路遊戲、聊天等,不僅浪費時間,還給身心帶來傷害。同時,學生過分依賴網路,“快餐式”地獲取知識,弱化了書本閱讀和實踐,也會導致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退步。


因此,信息用戶能否做到趨利避害、有效利用信息,他們發掘信息的意識如何,利用信息的能力如何,以及在信息倫理道德方面的表現如何,這些都直接體現著他們的信息素養水平。
二、信息素養與醫學生信息素養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1.信息素養的概念 信息素養也被廣泛稱為信息素質、信息文化、信息能力、資訊素養等。迄今,有關信息素養概念的表述已多達數十種,其中以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PaulZurkowski)和美國圖書館協會1989年年會的有關闡述最為知名。保羅・澤考斯基1974年在其一份報告中將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與技能”,後來又將其解釋為“人們在解答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而美國圖書館協會在1989年的綜合報告中將信息素養的概念明確為:“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不斷地研究,人們對信息素養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目前,信息素養較多地被定義為:判斷何時需要信息,並有效地定位、獲取、評價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總和,是信息社會勞動者必須掌握的終身技能。
2.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素養的內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部分。信息意識是人們捕捉、反饋、分析、判斷與吸收信息的自覺程度;是從信息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和評價自然界、人類社會現象,反映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與注意力、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與洞察力。信息能力則是個體蒐集、加工、傳遞、吸收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信息道德指個體在信息活動中應遵守的道德規範,它是調節信息生產者、加工者、傳遞者及使用者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三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信息意識是前提,對信息素養起著決定性作用,控制著信息行為的發生。信息能力是核心,加強信息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檢索技能,提高查找信息的效率,促進開放式信息思維形成,使信息創造力得到更大發揮。信息道德是方向,它保證個體的信息行為遵循正確的方向,從而維護信息社會的正常秩序。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經過長期教育和個體主動認同後才能得以內化。提高信息能力可以有力地強化信息意識,而增強信息意識又可以更有效地促進信息能力的發展。
(二)信息素養能力標準
1.美國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指標體系 2000年1月18日,美國高等教育圖書研究協會(ACRL)在德克薩斯州召開了全美圖書協會會議,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該標準為高等院校的教師、圖書館員、行政管理人員明確了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目標,為評價學生是否具有信息素養提供了具體的指標。
標準一: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明確信息需求的內容和範圍。
標準二: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高效並有效地獲取所需信息。
標準三: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客觀、審慎地評價信息與信息源,並將其納入知識庫和評價系統中。
標準四: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特定的任務。
標準五: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理解有關信息使用的經濟、法律以及社會因素,獲取
與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與法律規範。在這5個標準之下,包括22個二級指標和86個可測評的細目。
2.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養能力指標體系 2005年由北京高校圖書館學會研究設計的《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養能力指標體系》,是我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系統的信息素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由7個一級指標(稱為維度)、19個二級指標(稱為指標)、61個三級指標(稱為指標描述)構成。
維度一:能夠了解信息及信息素養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價值與力量。維度二:能夠確定所需信息的性質與範圍緯度。維度三:能夠有效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維度四:能夠正確地評價信息及其信息源,並且把選擇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識體系中,重構新的知識體系。
維度五:能夠有效地管理、組織與交流信息。
維度六:作為個人或群體的一員能夠有效利用信息來完成一項具體的任務。
維度七:了解與信息檢索和利用相關的法律、倫理和社會經濟問題,能夠合理、合法地檢索和利用信息。
(三)醫學教育對醫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
醫學是一個對信息依賴性極高的學科,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具備信息素養尤為重要。醫學生除了具備通用信息素養外,還應該具備適應醫學專業需要的信息能力。
1.國際醫學教育對醫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 國際醫學教育界分別以《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兩個標準,從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的視角提出了對醫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而醫學生信息素養的內涵也應該與國際醫學教育界對醫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要求一致。
(1)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2001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教育聯合會(WFME)向全球醫學教育界推薦《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該標準不僅闡明了信息素養的內涵,還特彆強調了計算機素養的重要性。它的特點體現在:把醫學教育結構和過程分為九大領域,在“教育資源”領域中設定“信息技術”亞領域。其“基本標準”規定,醫學院必須有一項政策,使信息和通訊技術能有效地用於教學領域並評估相關狀況;師生們應當能夠利用信息和通訊技術進行自學、獲取信息、治療患者及開展衛生保健工作;涉及使用計算機、校內外網路及其他信息和通訊技術的政策應包括協調圖書館服務;使用信息和通訊技術還可以是循證醫學教育作為醫學生準備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內涵。

(2)國際醫學教育學會《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1999年6月,經紐約中華醫學基金會(CMB)理事會的批准和資助,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成立了。2001年11月,該委員會制定頒布了“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醫學院校培養的醫生都必須具備包括醫學知識、臨床技能、職業態度、行為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質。將這些領域所需的能力與信息素養內涵相對應,可以看到信息素養幾乎滲透進了醫學教育的所有領域。


1)涉及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的條目:“自我調整的能力,認識到不斷進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和個人知識和能力的局限性,包括個人醫學知識的不足等”;“認識有關患者檔案、智慧財產權的權益、保密和剽竊的倫理和醫學問題”。
2)涉及信息能力的條目:“注意傾聽、收集和綜合與各種問題有關的信息,並能理解其實質內容”;“建立和妥善保管醫療檔案”;“能綜合併向聽眾介紹適合他們需要的信息,與他們討論關於解決個人和社會重要問題的可達到的和可以接受的行動計畫”。
3)涉及信息分析與利用的條目:“採集包括職業衛生等在內的相應病史資料”,“運用基本的診斷和技術規程,對獲得的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確定問題的性質”;“運用循證醫學的原則,在挽救生命的過程中採用恰當的診斷和治療手段”;“進行臨床思維,確立診斷和制訂治療方案”;“發展獨立、自我引導學習的能力,以便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更好地獲取新知識和技能”。
4)涉及信息管理全過程的條目:“從不同的資料庫和數據源中檢索、收集、組織和分析有關衛生和生物醫學信息”;“從臨床醫學資料庫中檢索特定患者的信息”;“運用信息和通訊技術幫助診斷、治療和預防,以及對健康狀況的調查和監控”;“懂得信息技術的運用及其局限性”;“保存醫療工作的記錄,以便於進行分析和改進”;“建立和妥善保管醫療檔案”。
5)涉及信息評價和批判性思維的條目:“在職業活動中有分析批判的精神、有根據地懷疑、有創造精神和對事物進行研究的態度”;“懂得運用不同信息源獲得的信息在疾病的病因、治療和預防中進行科學思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套用個人判斷來分析和評論問題,主動尋求信息而不是等待別人提供信息”;“根據從不同來源獲得的相關信息,運用科學思維去識別、闡明和解決患者的問題”。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素養在醫學教育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不僅如此,我國也對醫學教育中的信息素養教育提出了要求。
2.中國醫學教育對醫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 2004年9月,我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草案發布,該標準包括畢業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和醫學本科教育辦學標準兩個方面的內容。
畢業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按照思想道德、職業素質、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三個方面逐一列出。其中,技能目標項中,第10條“結合臨床實際,能夠獨立利用圖書館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信息”;第12條“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醫學本科教育辦學標準的10個領域的“教育資源”項中,“圖書及信息服務”要求“醫學院校必須擁有並維護良好的圖書館和網路信息設施,必須建立相應的政策和制度,使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能有效地用於教學,使師生能夠利用信息和通訊技術進行自學,獲得信息,治療管理患者及開展衛生保健工作”。該項的注釋為“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圖書館的建設和投入,每年圖書文獻資料購置經費及其占學校當年教育事業經費撥款的比例必須達到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四)醫學生信息素養內涵
結合醫學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認為,醫學生信息素養的內涵同樣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並且具體內容上更應體現醫學專業教育的特點。
1.信息意識 醫學生信息意識是指主觀上對信息具有強烈的知情願望和高度敏感,具體可理解為:領域意識、前沿意識和線索意識。領域意識是指醫學生對其所從事的學科或專業領域的信息的關注程度;前沿意識是對學科或專業領域及其相關學科或專業領域發展前沿的關注程度;線索意識是對學科或專業領域的再現事件保持記憶、及時關聯和發現線索的敏感度。

2.信息知識 醫學生信息知識主要包括對信息相關術語的了解;對醫學信息源的熟悉;循證醫學相關概念、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與醫學信息獲取、分析、管理與利用相關的語言學知識;信息技術知識、信息分析和管理等知識及技能的掌握。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培養醫學生的信息能力至關重要。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信息活動能力:主要是指醫學生參與各類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包括:①文獻型信息能力,即從海量科技文獻和新聞信息的常規搜尋和快速泛讀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②實物型信息能力,即從臨床診療等現場實踐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③語言型信息能力,即從與各類人員特別是患者交談、交流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2)信息積累能力:是指醫學生自覺地、有目的地累積、儲備信息的能力。應避免“信息積累就是收集和物理儲存大量相關信息”的認識誤區,力求在物理儲存相關信息的同時,將這些信息深刻地記憶在腦海中,並能夠在需要時隨時提取。
(3)信息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兩方面。醫學生不僅要能夠通過課堂討論、參加學術會議等方式口頭交流傳播信息,也要能夠以書面形式發表期刊論文,還要學會利用網際網路傳播和交流信息,能讓大家一起討論共同關注的話題。

(4)信息甄別能力:信息甄別應該包括可靠性、可信度和可能性三種。信息可靠性甄別的是信息“有沒有”,一般情況下來源於政府報告、備忘錄、聽證會報告、政府檔案、官方網站、機構通報、學術期刊、科學文獻等的信息可靠性較大。信息的可信度是指信息的性質是否可信,其甄別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作,常需要分析該信息是在什麼背景下出現的,由什麼人發布的,在什麼場合發布的,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等。因此信息可信度甄別的是信息“真不真”。信息可能性是指信息內容是否可能,甄別的是信息的科學性,即“對不對”,這就需要醫學生具備該學科的堅實基礎。

(5)信息利用能力:信息利用是獲取信息的終極目的。醫學生信息利用能力主要表現在:利用獲取的信息提高和彌補個人知識和認識的不足;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個人信息資料庫;利用獲取的信息和積累的知識重構個人的知識體系;利用從不同來源獲得的信息進行臨床醫療決策,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利用醫學信息進行醫學科研課題研究,對醫療成果進行總結、轉化和推廣等。


4.信息道德 醫學生信息道德是指個體在信息活動中應遵守的道德規範,簡單地說就是要求合理合法地加工、傳播和利用信息。對於醫學生來說,一方面要了解與信息使用相關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因素,比如網路信息安全、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問題;另一方面獲取和利用信息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規範的要求,比如合理使用圖書館文獻,學術論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獻應註明,利用患者信息時要保護患者隱私等。
三、信息素養教育
(一)國外信息素養教育
1.美國的信息素養教育 信息素養教育起源於美國,前稱是圖書館利用教育。早在19世紀初期圖書館利用的觀念已在美國大學萌芽。20世紀初,全美約有60所大學提供圖書館研究課程。20世紀70年代後期,圖書館利用教育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信息素養教育階段。具體而言,其信息素養教育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1980~1989年):這一階段主要是信息素養教育委員會的成立和美國圖書館協會信息素養主席委員會總結報告的出台。1987年,信息素養教育委員會成立,目的是明確信息素養在學生學習、終身教育和成為一個良好公民過程中的作用,設計在正式或非正式學習環境下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型,決定繼續教育和教育培養的發展方向。1989年1月,該委員會出版了關於信息素養問題的報告,主要強調了所有人都需要具備信息素養及獲取信息的重要性並提出了若干建議。該報告對美國乃至世界範圍的信息素養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探索階段(1990~1999年):這一階段主要是國家信息素養論壇的成立和幾個大學的信息素養教育計畫的制定。1990年建立的“國家信息素養論壇”(TheNationalForumo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