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騫

鄭騫(1906~1991)中國古典詩詞曲研究家。 遼寧鐵嶺人。後遷北京。畢業於燕京大學,曾先後執教於北京匯文中學、燕京大學台灣大學,並曾在香港及美國講學。他治學嚴謹,對古典詩詞曲鉤沉發微,有獨到見解。著有《景午叢編》,集有他的重要論文86篇。他曾對元雜劇的存佚做過統計,提出重編元劇總目計畫。他也用過20年的時間,對北曲舊譜的牌調全部作品加以比較歸納,重新編纂《北曲新譜》、《北曲套式匯錄詳解》等,為研究北曲曲律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騫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91
  • 職業:中國古典詩詞曲研究家
傳記,學術年表,著作,參考文獻,

傳記


鄭先生諱騫,字因百,遼寧鐵嶺人。中年嘗以蜀生、灌筠、愧二陶室主人、穎白、聞韶、孔在齊等為筆名;晚歲則嘗改稱龍淵中隱及大學中隱。曩在北平,書齋取名桐陰清晝堂,省稱清晝堂,蓋本辛棄疾詞「愛桐陰滿庭清晝」;後居台北溫州街,以溫州古永嘉郡,因名永嘉室。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即民前六年(1906)陰曆閏四月二十九日(陽曆六月二十日),生於四川灌縣之成都水利府署。大父時官成都水利同知,駐灌縣,考妣隨侍焉。先生一脈,祖籍鐵嶺,清初,十三世祖入關,世居河北完縣之吳村。道光中,高祖徙北京。民國肇造,大父復稱鐵嶺籍,而仍居北京。民二年(1913),先生八歲,從塾師金碩福讀《四書》。翌年,父頤津公任吉林東寧縣知事。先生隨宦,初就讀於縣之國小;年餘自退學,於縣署中改從塾師韓國賓受古文。五年冬,返北京,自此在京長住。次年,在外祖家塾從劉雲鵬讀《尚書》、《詩經》、《左傳》。又明年,入崇德國小,始讀英文。中學初在崇德,後轉崇實,兩校皆基督教會所立。先生幼喜讀章回小說,每於微弱煤油燈下閱讀,致成近視;而聰穎早慧,博聞強識,其在崇實,同儕每遇疑難,往往不就教於師而轉求解於先生,故有「書庫」之目雲。
十五年,先生自崇實畢業,保送入燕京大學中文系。時北大文史名宿多來燕大兼課,先生遂能多方獲益;而其一生治學門徑、見解,尤深受沈尹默、周作人二師之薰陶,至老服膺。十八年,經顧羨季推介,自燕大請假,赴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任教,是為先生畢生教學生涯之始。在女師授文學史及詩詞選讀,併兼系主任。時先生年甫二十四,大學尚未畢業,雖當時大專教授資格年齡限制不嚴,而先生之受器重,亦可見矣。在職一年,回燕大銷假復學。同時在城內匯文中學兼課,校規本不許,而系中諸師以先生曾任「教授」,多予寬假。二十年,自燕大畢業,正式任教匯文,授文商兩科高三國文及文學史。二十七年,始回燕大任中文系講師。先生在此數年間,撰就《辛稼軒詞編年校注初稿》,為其著作之始;惟此稿經先生數十年增補修訂,迄未付梓。抗日軍興,華北淪陷凡八年,先生留居北平,謹言行,慎交遊,未嘗稍出治學教書之範圍,故能免禍。三十四年秋,抗日勝利,華北重光。歲杪,教育部設立大學先修班於北平,體制同大學,延聘先生為中文系副教授。明年,先修班結束,遂於歲暮歸瀋陽,任教國立東北大學。在校僅半年餘,以烽火四起,乃於三十六年赴上海,任教國立暨南大學。翌年秋,應老 友臺靜農之邀,遂渡海來台任教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並升為教授,時年四十三。
先生在台大,前後三十餘年;自四十六年起,並獲聘為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其間曾五度出國訪問及講學。四十五年應美國國務院約請訪問哈佛及華盛頓等大學;五十年秋,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客座教授;五十一至五十二年任香港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五十四至五十五年任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六十一年任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六十三年八月,先生以六十九之齡退休;以兼任教授名義繼續指導博士論文,至七十年止。嗣台大創名譽教授制,先生即膺榮銜。先生甫自台大退休,東吳、輔仁兩校即禮聘為中文研究所講座教授,以迄八十年夏。七十四年二月,國家文藝基金會特頒「國家文藝貢獻獎」。七十八年,受聘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設所諮詢委員。七十九年十二月,行政院又特頒「文化獎」,以旌先生在學術文化之卓越成就與貢獻。八十年(1991)七月二十八日,以老病終於台北三軍總醫院,享壽八十有六。
先生生而異敏,讀書過目不忘,識者無不嘆服。自幼篤志向學,深究群經,博通諸史,尤熟於宋代掌故;復出入諸子百家,靡不津逮。敷教上庠者凡六十年,所授課程多屬集部,遂特以詩文詞曲名。然先生講授文辭,莫不根柢經史考據,不為鑿空之論,所以開示學子有本有原之學。畢生著述,至老不衰。所著有《辛稼軒年譜》、《詞選》、《續詞選》、《曲選》、《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景午叢編》、《校點南詞韻譜》、《北曲新譜》、《北曲套式匯錄詳解》、《陳簡齋詩集合校匯注》、《宋人生卒考示例》、《唐伯虎詩輯逸箋注》、《陳後山年譜》、《清晝堂詩集》等三十餘種,胥優遊涵泳而發為心得之作;識見通徹,辨析深微,片言隻語,良玉精金,皆足以扶末學、啟來者。其詞曲選數種,亦早經各大學採為教本,影響至大。晚歲集歷年所作古今體詩千餘首,為《清晝堂詩集》,抒性靈,發襟抱,方駕唐宋而無愧色。其〈讀詞三十首〉、〈論詩百首〉、〈論書百首〉,尤為文學史、書法史上極富創辟之鉅制。其論著身後由門弟子整理付梓者,已有《永嘉室雜文》、《龍淵述學》兩種;其餘平生緒言,尚待續為整理。先生四十三歲來台,在台亦適得四十三年,明鏡屢照,誨人不倦,其終身奉獻於學 術教育,蓋有目共睹,見譽為當代之鴻儒,良有以也。
先生為人,和而不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終其身未嘗疾言厲色,亦未有一語道人之非。胸懷磊落,淡泊榮利,但求適志,恥為標榜。其氣象有如和風慶雲,故友朋喜與之交,而門人亦樂受其教。從游門下經其指授者,皆能窺治學之門徑,而一門彬彬,相處如家人父子焉。
元配趙靖孚女士,中道辭世。女秉書,任職中華工程公司;婿顧崇豪,任職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皆已退休。外孫尚志、尚偉,外孫女秀慧、同慧,皆已大專畢業。
五十二年,繼配許慕英女士來歸,亦不幸先於七十三年病逝。女、婿即遷回溫州街寓所,奉侍晨昏。先生體氣素弱,其臻耄耋而猶能教學著述不輟者,前後二夫人暨女、婿悉心照拂之力,不可沒也。

學術年表


1906年 1歲
6月2日(陰曆閏4月29日)生於四川灌縣。
1926年 21歲
就讀北京私立燕京大學中文系。
1929年 24歲
秋,自燕大請假一年,任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兼主任,講授文學史及詩詞選讀。自印《永陰集》(詞集)。
1930年 25歲
回燕大銷假,續修課業。同時在北平匯文中學兼課。
1931年 26歲
夏,燕大畢業。
秋,正式任匯文中學教員,講授高三國文、文學史。
1938年 33歲
秋,任燕京大學中文系講師,講授大一國文、歷代文選、詩選、詞選。
出版《辛稼軒年譜》。
1939年 34歲
由燕京大學油印《稼軒長短句校注》。
1940年 35歲
發表〈馮惟敏及其著述〉於《燕京學報》,為返燕大後第一篇學術論文。
1945年 40歲
冬,任北平教育部所設大學先修班中文系副教授。
1946年 41歲
冬,任瀋陽國立東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講授大一國文、曲選、小說史。
1947年 42歲
秋,任上海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講授楚辭、曲選、小說史、近代文學。
1948年 43歲
秋,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講授詞選、曲選、戲劇概論、小說史等課。
1952年 47歲
出版《詞選》。
1953年 48歲
出版《曲選》。
1955年 50歲
出版《續詞選》。
1956年 51歲
應美國國務院約請訪問哈佛及華盛頓等大學。
1957年 52歲
任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
1961年 56歲
秋,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東方語文系客座教授。
出版《從詩到曲》。
1962年 57歲
秋,任香港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
出版《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
1963年 58歲
秋,復任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1965年 60歲
任美國耶魯大學東方語文系客座教授。
1970年 65歲
出版《宋刊施顧注蘇東坡詩提要》。
1971年 66歲
出版《校點南詞韻選》(與《紅蕖記傳奇》、《吳江三沈年譜》合刊)。
1972年 67歲
任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東方語文系客座教授。
出版《景午叢編》(增編舊著《從詩到曲》,與《燕台述學》合編)。
1973年 68歲
出版《北曲新譜》、《北曲套式匯錄詳解》。
1974年 69歲
8月,自台灣大學中文系退休,年69。改以兼任教授名義繼續指導博士論文。
轉任台北東吳大學及輔仁大學研究講座教授。
1975年 70歲
出版《桐陰清晝堂詩存》(線裝本,收詩三百二十二首)、《陳簡齋詩集合校匯注》(附《陳簡齋年譜》)。
1977年 72歲
出版補訂本《辛稼軒年譜》、《宋人生卒考示例》。
1981年 76歲
7月,辭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
出版修訂本《曲選》。
1982年 77歲
出版《唐伯虎詩輯逸箋注》、修訂本《詞選》、修訂本《續詞選》。
1984年 79歲
出版《陳後山年譜》。
1985年 80歲
2月,國家文藝基金會授予「國家文藝貢獻獎」。
1986年 81歲
膺選為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1988年 83歲
出版《清晝堂詩集》(收詩一千一百一十七首)。
1989年 84歲
受聘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諮詢委員。
1990年 85歲
12月,行政院授予「文化獎」。
1991年 86歲
夏,辭東吳、輔仁兩大學講席。
7月28日(陰曆6月17日),病逝台北三軍總醫院,享壽86歲。
1992年 自編小品隨筆合集《永嘉室雜文》、學術論文彙編《龍淵述學》先後由門人整理出版。

著作

  • 《永陰集》(詞集):自印,1929年初版。
  • 《辛稼軒年譜》:1938年初版。
  • 《稼軒長短句校注》:燕京大學1939年初版。
  • 《詞選》:1952年初版。
  • 《曲選》:1953年初版。
  • 《續詞選》:1955年初版。
  • 《從詩到曲》:1961年初版。
  • 《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1962年初版。
  • 《宋刊施顧注蘇東坡詩提要》:1970年初版。
  • 《校點南詞韻選》(與《紅蕖記傳奇》、《吳江三沈年譜》合刊):1971年初版。
  • 《景午叢編》(增編舊著《從詩到曲》,與《燕台述學》合編):1972年初版。
  • 《北曲新譜》:藝文印書館1973年初版、2008年初版二刷(ISBN 978-957-520-142-5)。
  • 《北曲套式匯錄詳解》:1973年初版。
  • 《桐陰清晝堂詩存》(詩集):1975年初版。
  • 《陳簡齋詩集合校匯注》:1975年初版。
  • 《唐伯虎詩輯逸箋注》:1982年初版。
  • 《陳後山年譜》:1984年初版。
  • 《清晝堂詩集》:1988年初版。
  • 《永嘉室雜文》(自編小品隨筆合集):1992年初版。
  • 《龍淵述學》(學術論文彙編):1992年初版。

參考文獻

  • 何澤恆,〈鄭騫先生傳〉,《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史稿》
  • 台灣大學圖書館專題書單 - 當代中文作家系列 - 鄭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